为什么有的人写了几十年字还在初级水平上?看看这三个原因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不光是要临摹古人作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临摹以后,最终还要自成一家。有时候,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在评价别人作品时,往往会说,这是老干部体、这是江湖体,那个水平还处在初学阶段。等等。为什么明明有的人写了几十年的字,还会被一些专家这样评价?其实,说起来还是他们没有进入书法之门,归纳起来有三个原因:
第一,只会临摹,不会变通
书法要临摹古人作品是没错的,只有通过临摹,才能从中获得必要的用笔、字形、章法之法,但是,一些人学习古人以来,只会老老实实地临摹,而自己不会变通性地临摹。老老实实的临摹,就是古人怎么写,自己就照着怎么写,哪怕一丝一毫地都不敢懈怠,当然,这样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是,学习书法最终还是要写出自己的风格的,而不能总是写出来的永远是古人。
变通,就是要在临中创,在创中临,这是非常有利于自成一体的。形成自己的风格时,我们又不能偏离古人太多,要让人从你的作品中看到古人的影子,因此,一些书法高手往往是采取边临边创、边创边临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创作水平和自成一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二,任性书写,手中无古
一些人喜爱书法,喜欢写字,这是在很年轻的时候所养成的一种习惯,这类人从来不临帖,或者即使在临摹,根本不按照临帖的方法学习笔法和字形,而是任由自己的书写习惯去写字,自己认为行云流水、龙飞凤舞就是好的,殊不知,写出来的字虽然要比一般不写字的人强,但如果从书法角度来考察的话,仍然是处于门外汉和初级水平的阶段。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要从临摹中学到方法,在临摹时,要想尽一切办法,忘掉以前自己的书写习惯和写字方法,本着从头再来的思想,只有把以前的忘掉了,才能解决认识和手上的不良习惯,用正确的方法匡衡自己,当什么时候不会写字了,估计以前的习惯也就忘记了,这时候写出来的字才达到了学古的水平阶段了。
第三,急于创作,缺少精神
学习书法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除了需要长期的技法训练外,更需要一个人大量的修为来参与。人们常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所谓精粹,就是指通过汉字的书写,把一个人的文化修为、学养、认知、阅历、情操等融入到作品中,当然,这个过程则是很漫长的,假如一个年轻人写了一幅作品,我们看起来他的技法水平是非常了不起的,但认真体会它的精神意境,却也缺少深厚的涵养水平。弘一法师的书法精神看似“无有”,但这与他的修为却是息息相通的,因为法师已经做到了“无有”的境界。
书法的精神培养离不开很多因素的参与,它对人的内在修养要求很高,这是书法技法之外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把书法家也叫文化人,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些年书法大赛中,除了通用要求外,在征稿启示里还提倡自作诗词,就是要求书法家既要能写字,还要能作文,如果有这样的能力,便能加分。书法的修为需要一个人坚持走“正能量”之路,在一点一滴中去学习中国文化,感觉中国元素。
当然,提升书法水平的方法是很多的,除了上述基本要素以外,还需要人的情感、性情等广泛参与,有人说,书法是单线造型艺术,也就是说,当你一笔下去之后就无法修改它的形状,这也是一个人“胆识”、认知的一次性考量,所以说,做一名书法家很难,需要几十年的修炼,做一名优秀的书法家,也许需要一个人一生的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