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不可:仲景黄连阿胶汤的使用指南来了!!!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本人有一个初步设想,欲挑选临床的常用50首经方来讲解,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
中医的学习并不难,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坚决反对神话中医!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经方学苑>姊妹号<杏林明医>正式开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
临床该如何使用黄连阿胶汤呢?赶快看看!
少阴属心肾,心属火居上,肾属水居下,人之正常生理状态,应是心下交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制约心火不亢,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得以维持人体脏腑活动之动态平衡。
若病邪内炽,上助手少阴心火,下灼足少阴肾水,数使心火亢干上,而不下交于肾;肾水亏于下,不能上济于心,火愈亢而阴愈伤,阴愈亏而火愈炽,心火亢,心神为火所扰,神不安藏,故见心中烦热,不眠。
阴虚火旺,火灼伤阴,则见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象细数,亦为阴虚火旺之象。
本方冶证,为阴虚火旺之候。故以滋阴降火,除烦安神立法。
方中黄连苦寒入心,清热泻火,《本草纲目》卷13言其“泻心脏火”;
阿胶甘平,补血滋阴,《本草从新》卷16谓之“下补而……滋肾补阴”,黄连、阿胶二药合用,而有交融水火,除烦安神之妙。
《本草从新》卷1言黄芩“苦入心,寒胜热,泻火除湿”;
同书卷2又言芍药(白芍)“补血敛阴”,芩、芍并用,助阿胶滋阴降火,助黄连除烦安神。
鸡子黄甘、平,入心、肾,《本草纲目》卷50载其“补阴血, 解热毒”,方中用之,既泻心火之有余,又补肾水之不足,与阿胶、白芍相合,滋补阴血,以复耗灼之阴津,且防连、芩苦寒伤津之弊。
诸药相伍,上泻手少阴心火,下滋足少阴肾水,使阴复火降,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共奏滋阴泻火,除烦安神之功。
运用本方,辩证依据为心中灼热而烦,不得安卧,咽燥口干,手足心热,下利便血,尿路刺激症状,舌红无苔,甚则状如草莓,脉细数。
第一是典型的舌象,即舌红少苔。舌红为舌质鲜红,多呈草莓样;或伴有舌体的糜烂、破溃、裂纹。舌面干而少津,或呈镜面舌或花剥苔
第二是脉细数,这也是机体阴虚火旺的多见脉象,不再赘述。
第三是皮肤的粗糙伴有脱屑。对此,大塚敬节有独到的经验。《汉方诊疗三十年》载“妇女颜面患皮肤病,此方有良效。约30年前,余妻子为顽固皮肤病而苦恼。其疹稍圆,两颊中心向外扩展,瘙痒,略赤而干燥,可见小落屑。受强风吹或日光晒,色更赤,瘙痒加剧。投与大柴胡加石膏、大黄牡丹皮汤加苡薏仁、桂枝茯苓丸、黄连解毒丸等,治疗百余日均不愈反而病情恶化。因此,经仔细考虑,阿胶、芍药润皮肤之干燥,黄连、黄芩解赤热,故与黄连阿胶汤。用一服赤色消退,一周后痒止,约一个月痊愈。发疹主要见于颜面,隆起低而不甚显著,以指抚摸,稍稍粗糙。略带赤色而干燥,很少作痒。以有米糠状落屑,受风吹或日晒即恶化为目标,其后治愈数例妇女皮肤病”。
第四是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者。虽然仲景原文并没有提到这一点,但从他的用药规律却可以看出端倪。黄芩和阿胶同用多治疗血证,黄土汤可证。芍药止血,以前在芍药甘草汤已谈到。
本方止血,从后世医家的经验也可得到证实,如《张氏医道》说“治热阴血便红”;《医宗必读》说“治毒下利脓血,少阴烦躁不得卧”;《类聚方广义》载“治诸失血,心悸身热,腹痛微利,身体困惫,面无血色或面热潮红”;《伤寒论今释》说“淋沥症小便热如汤,茎中掀痛而血多者”。李琪轩用本方加大黄治疗2例结合膜下出血,疗效满意(陕西中医)。
另外,古代方《汤液经方》中的“小朱乌汤”组成和本方一致,主治“天行黄连阿胶汤治阴虚火旺,心神不交之失眼有卓效。其用方标准为头晕而眩,心烦,忽睡忽醒,或彻夜不眠,口干唇红,小溲短赤,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原方用鸡子黄二枚,一般用一枚已足,但不可不用,原方用黄连四两,比黄芩加--倍,按目前临床常规应用似嫌太多。若失眠心悸者,可加柏子仁、远志;彻夜不眠多梦者,可加菖蒲远志、珍珠母。
此外,本方还适用于高血压及卒中之阴虛火旺,失眠衄血而手足心烦热,面热赤,渴喜冷饮,小便短赤,指纹红紫,脉来细数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中说:“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又说“邪少虚多者,不得用黄连阿胶汤”。于此可见,黄连阿胶汤是为“一面补肾,一面搜邪”而设,若邪少虚多,便不可滥用。
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汤证皆有心烦不得眠,前者为虚热亢旺,多见舌红少津,脉细数;后者为邪热留扰胸膈,多见苔白或黄,脉多浮数。临床应注意鉴别。
1.张路玉:此汤本治少阴温热之证,以其阴邪暴虐,伤犯真阴,故二三日巳上,便见心烦不得卧,所以始病之际,即用芩连大寒之药,兼芍药、阿胶、鸡子黄,以滋养阴血也。然伤寒六七日后,热传少阴伤其阴血者,亦可取用,与阳明脏实用承气汤法,虽虚实补泻悬殊,而祛热救阴之意则一年(《伤寒缵论》。
2.尤在泾:少阴之热,有从阳经传入者,亦有自受寒邪,久而变热……至心中烦不得卧,则热气内动,尽入血中,而诸阴蒙其害矣,盖阳经之寒变,则热归于气,或入于血,阴经之寒变,则热入于血,而不归于气,此余历试之验也。故用黄连、黄芩之苦,合阿胶、芍药、鸡子黄之甘,并入血中,以生阴气,而除邪热((伤寒贯珠集》)。
好书推荐:
推荐:
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心脑血管疾病……试试这首清代传世名方!
仲景神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治癫痫、阳痿、甲亢等几十种病……最全解读来了!
药仅2味,天然中药止痛剂,还可治疗急性乳腺炎、肾结石、腰椎病、关节炎……
仲景利水神方五苓散,可治疗肾炎,肾衰,水肿,泄泻,肠炎,眩晕,黄疸,耳鸣,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