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中穴位和中药有没有关联性呢?
穴位和中药
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经络穴位和中药或者中成药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通俗点来说,实际是刺激穴位是为了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中药也是在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那么它们就有了相同点,也可以说是交叉点,下面给大家享一些这方面的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和白术(补虚药):
足三里:
定位: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效:常用于胃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也用于下肢痿痹,以及心悸,失眠,虚劳等,也是常用的保健穴;
现代:用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按揉本穴,双侧,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白术:
味苦,药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应用: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的便溏、脘腹胀满、倦怠无力等,也用于脾气虚弱,肌表不固而自汗等;
它们之间的联系:足三里在胃经上,而白术归脾、胃经,脾和胃相表里,在功效上有一定的联系。
2、照海(足少阴肾经)和生地黄(清热凉血药):
照海: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功效:用于失眠,咽干咽痛,目赤肿痛,等热性病,还可用于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
现代:常用于泌尿系统炎症,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的辅助调理;
按摩手法:用拇指按揉本穴,双侧,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生地黄:
味甘,药性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红,以入热在血分引起的出血症;
它们之间的联系:照海在肾经上,生地黄归肾经,对热性病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3、气海(任脉)和党参(补气药):
气海: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功效:用于腹痛、腹泻、月经不调,中风脱气、无力等;
现代:用于肠炎,菌痢,月经病等;
按摩手法:用手掌掌心用适当的力量,自右向左按揉,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党参:
味甘,药性平,归脾、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应用:用于中气不足,肺气亏虚,血虚痿黄,头晕心慌等;
它们之间的联系:都与补气有一定的关系。
4、太冲(足厥阴肝经)和柴胡(解表药):
太冲:
定位:定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处的凹陷内;
功效: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郁证,小儿惊风,中风,口眼歪斜,胁痛,崩漏,疝气,小便不利,痫证,内踝前缘痛等;
现代:现多用于高血压,尿路感染,乳腺炎,神志疾病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按揉本穴,双侧,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柴胡:
味苦,药性寒,归肝、三焦、胆经;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用手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头晕目眩等,也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两胁胀痛,头痛等;
它们之间的联系:一个在肝经一个归肝胆经,都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在对症状的调理上有一定的联系。
推经络、按穴位、用中药等都是中医治疗和调理身体的手段,在对某种症状或者某种疾病,应该是能找到交点,所以个人认为它们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的。
不足之处请大家谅解,有补充的希望在留言区互动,感谢大家的持续关注,以后会陆续给大家分享类似的常识,喜欢就点赞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