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四季之美教学设计(1)(1)
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秋天的雨》教学设计课 题《秋天的雨》课 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授课教师姜艳梅授课班级三年级单 位柳河县罗通山镇学校一、教材分析《秋天的雨》是一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深秋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其中,秋雨是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地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二、学生分析作为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上课前,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大自然,感觉四季的不同之处,。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那么学习这一课,肯定是兴致盎然,能够比较轻松地走入文本世界,理解与感悟会比较到位。三、教学目标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 □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 移动学习 □ 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本节课我用PPT 设计的课件几乎贯穿了整个课堂。从开始导课,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到最后的课外拓展,把 PPT、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融入到了全部的教学过程。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降低了学习难度,构建知识,提升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一)欣赏秋色,情景导学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2、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了我们的眼前?有位小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她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换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吗?PPT出示配乐秋景图片(二)听读课文,感受神奇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2)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3.情趣思考:(1)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2)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1.品读第1自然段。a.自由朗读b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2.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3、思考,交流PPT出示:(枫树、田野、水果等)准备过冬图片;(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1. 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2. 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2.转换角色,进一步想象: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3.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4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1、在老师的指导下交流品悟、想象第3、4自然段内容。2、转换角色,大胆发挥想象并进行交流。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3、4自然段,并给予评价。PPT出示:(银杏树、枫树、柳树、柿子、橘子)发生的变化图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四)总结感受1、指导学生拓展活动联系全文内容。请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1、联系全文内容,思考回答问题。PPT出示要求(五)变读为述,积累语言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1.学生朗读2.学生互评PPT出示问题,音频播放背景音乐(六)课外拓展1.出示拓展问题2.指导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 思考: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2.拿起你的画笔画一画你心中美丽的秋天。PPT展示问题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七、教学特色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途径、模式、方法和策略。为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了理论的实践依据。优化整合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同步发展。为学生成长,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下了良好 基础。本课利用 PPT 技术,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双向交流,建构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 扩展了感知时空,激发质疑探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比较, 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