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武汉/解读武昌、汉口东岳庙旧影
挖掘 整理 宣传 保护文化遗产
武昌东岳庙
一位外地的网友曾问我,二张美国地质工程师克拉普(Frederick G. Clapp)民国初年(1913-1915)坐在人力车上看路边武昌的寺庙,是武昌哪一座寺庙?我虽是武汉人,长期居汉口,武昌不熟,我也不知道。
美国人克拉普包了一辆人力车游武昌。
克拉普坐在人力车上与车夫合影。
为了不辜负朋友的期望给朋友一个答复,花了2天的时间,看1883年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即清时的武昌地图,反复琢磨,推测可能是东岳庙,原址在武昌武珞路付家坡长途客运站对面。后来又找到1930年《武汉三镇实测详图》,图上东岳庙在博文书院(今武汉市第十五中学)东边,东岳庙门前还有一条路叫东岳庙路(今武珞路)。
1883年《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上的武昌东岳庙。
1930年《武汉三镇实测详图》上东岳庙仍在,东岳庙路为今武珞路。
明信片上的武昌东岳庙。 皮忠勇收藏
2013年6月21日的《武汉晚报》有一则消息介绍了东岳庙的来龙去脉:
当市档案局的宋晓丹看见那张《东岳庙》明信片时,他感觉到心跳加快,知道自己又发现了一个历史上的“失踪者”。“据传这里曾是北伐军在武汉的司令部”,宋晓丹指着明信片上的东岳庙说,在现在的武汉地图上,已抹去了它的位置,但它在这座城市记忆里留下的印记,却难以磨灭。过去,武昌人每年必过的一个节日,就与它有关。
70多年前,武昌曾有过“甘蔗节”的习俗。据《汉口岁时记》记载:“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诞辰,以(武昌)大东门外大东岳庙香火最盛。男女祀神者,便游洪山。”甘蔗节是怎样兴起的呢?据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在鄂东起事后,派遣部将攻打省城。事前约定,在城内接应的人手持甘蔗。义军入城后,不侵扰门前有甘蔗渣的人家。此后,武昌即流行这一天吃甘蔗可以免灾的说法,逐渐形成甘蔗节。
东岳是守护泰山的神祇,宋真宗封他为“东岳天齐仁至帝”,民间称之为东岳大帝。每逢夏历三月二十八日,大东岳庙便为这位“天齐仁至帝”举办“天齐会”。随后,人们便到洪山上踏青寻胜,玩个痛快。小商小贩也到这一带摆摊设点,卖甘蔗、麻花等。
由于这一天是甘蔗节,人们都想买甘蔗吃,甘蔗价高,带钱少的人便只好买麻花。民谣曰:“三月二十八,洪山敬菩萨,钱多吃甘蔗,钱少吃麻花。”抗日战争中,武汉警备司令部在1938年4月出告示说:“国难严重,空袭时闻,为策人民安全起见”,停止举行一年一度的甘蔗节。此后武汉沦陷,百姓再也没有什么心思过甘蔗节,战后亦未恢复。于是“甘蔗节”的盛况再未出现。
后来,煊赫一时的东岳庙归于沉寂,最后竟不知所终,与甘蔗节一同“失踪”在时代的洪流中,仅仅变成一个记忆中的地名,人们只知道它在今天的十五中与大东门之间。而这张明信片,则成为东岳庙残存的最清晰影像。
网友枫影斜渡标注的武昌东岳庙。
其实,东岳庙留下的照片不止一张,网络时代资讯发达,多张武昌东岳庙的老照片被网友认读出来,东岳庙内的地狱雕塑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出现在民国明信片上。
东岳庙里面地狱的场景,蛮恐怖的。 皮忠勇收藏
清末,站在东岳庙台阶上看戏的观众用扇子遮挡阳光,想必对面搭了一个戏台。
武昌东岳庙曾是武昌香火极盛的一座寺庙,同治八年的《江夏县志》中也写有“天齐会中,远近居民先期悬榜演剧。届时,士曹燃烛,铙铎步虚声不绝。市中百戏遝陈,观听骛集”。站在东岳庙前台阶上看戏的明信片印证了《江夏县志》的记载。
1917年武昌东岳庙的大门,福与天齐、功高无量。
前面我们看到的照片,仍然没有看到东岳庙正面完整的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2016年,汉网《人文武汉》上网友徐东无海发的一张老照片,终于出现了武昌东岳庙的正面形象,以前只看到侧面的、大路旁边的、不完整的、靠猜测的东岳庙。这张照片的英文标注是武昌城外的地狱庙门口,老外搞不清楚中国的庙,外观差不多,叫法不一样,庙门口又没有招牌;福与天齐、功高无量,中间的“东岳天齐行宫”——东岳庙,只有中国人搞得懂。
汉口东岳庙
以前,汉口也是有东岳庙的,还不止一座,1877年《湖北汉口镇街道图》城垣土垱关的南边不远处有一座小东岳庙。2016年,看到了武昌东岳庙的正面形象,不独有偶,巧得很,几天后汉口东岳庙的照片也出现在网上。
晚清民国,汉口至少有两处东岳庙,也叫泰山庙,地狱庙。小东岳庙在现在中山大道大洋百货的位置,在它的附近,1898年修了天一阁,按照《武汉巷史》的说法,东岳庙在天一阁围起的院子里。
汉口东岳行宫——东岳庙。
1920年出版的《夏口县志》中记载:“天一阁,在循礼坊东岳庙,因戊戌八月十六日本镇大火,邑人建阁于此,取天一生水之义以镇火灾。”1898年秋汉口全镇大火后,汉口人按照周易理论,觉得应该修一座旺水而克火的建筑(通常是宝塔),以镇压火灾的发生,因此有了塔式建筑天一阁,其建成也应该在1899年。
日本人内田佐和吉写的《武汉巷史》里也有详尽的记述:天一阁是中山路厚生里内侧、一座板壁结构的三层八角飞檐建筑的名字。为何这座不见踪影、也不是什么古迹的建筑能算作名胜呢?今天的人们可能不太了解。很久以前,这附近都没有像样的房舍,中山路也没有修通,那时天一阁已经建成。它以高出周围两层的气势耸立在江边,外面有池塘、里面有东岳行宫、旁边有关圣庙,庙后有繁茂的乔木,里面还特别备有客厅,池塘边有铁栏杆,是一处极具风味的地方,所以称为汉口首屈一指的名胜。
为何建造这样一座奇特的建筑呢?因为汉口常发祝融之灾,一些笃信阴阳学的慈善家取“天一生水”之意,建造了天一阁,以镇压汉口市内的火灾,当时可谓是大工程。如今天一阁内的客厅被市立小学所用,池塘被填埋成一条小巷,关帝庙只残存在墙上的文字,破败的天一阁残喘着最后一丝气息。恐怕最终也会像晴川阁一样彻底倒塌,不见踪影。
其实,天一阁只是意念中的镇火,真正能够镇火的是水塔——提供水源,观察、瞭望,发火情警报。
我的一个同事发来他的朋友的回忆文章,写到合成里小学(解放前的市立小学)里的状况:那时庙还没完全拆,我们的教室就设在庙里,旁边就是一排菩萨,上课时那些菩萨就陪着我们。有次我爬到神龛里,上课时来不及下来,老师就己经来了,我只得躲在菩萨背后不出来。后来老师发现我不在,就问其他同学,结果有个奸细出卖了我,我只得灰溜溜的出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老师数说了我一顿,还告诉了我老妈,害得我又挨了一顿好打。
有诗云:
小学原是天一阁,读书挨着菩萨坐。
谁个有我关系硬?关帝还是我同学。
1914年,从水塔上看汉口花楼街一带,前面的八角亭即天一阁,这一溜建筑中哪座是东岳庙?
晚清明信片上的天一阁图下方签名日期为1907年5月6日。
本期编辑/校核: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