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老人慢性肾衰中医古方降肌酐发生逆转, 这几个小事会导致病情发展
点击加载图片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等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CKD)分为5期,在1-4期,可以通过积极地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同时应用保护肾脏的药物来治疗。如果肾功能长期保持稳定,对于寿命影响不大,平均生存期70多岁。如果进入到尿毒症期以后,就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了,比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根据目前我国的透析水平和治疗现状,生存期大概在15-20年左右。因此,早期控制病情稳定,可以避免进展到尿毒症,少数可能会发生逆转康复。
老人慢性肾衰竭西药治疗不佳,中药古方控制病情保持稳定
病例:患者xxx,男,70岁,有高血压多年,在退休后不久,因为乏力,气喘就医,检查发现高血压,尿蛋白高,血肌酐240umol/L,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服用西药治疗,血压、尿蛋白等有好转,但血肌酐控制不佳,且逐渐升高。2014年8月,检查发现血肌酐值403umol/L,医生说如果药物控制不住,要准备透析治疗。
点击加载图片
家人陪同患者来到北京求医,辗转多次后决定尝试中医治疗。在中医专家门诊,尿常规:尿蛋白(+++),隐血(++),血肌酐403umol/L。双腿水肿,尿色深红,伴有鲜血便,全身乏力明显,恶心,食欲不振。舌淡黯,舌苔薄黄,脉沉涩无力。中医认为患者气虚血瘀、下焦湿热,治疗要益气活血、清热利湿。采用汉代古方——当归芍药散加减,辩证治疗。然后选用当归芍药散作为基础方加减药物配方,辅助清淡饮食,按时吃药按时复查。患者尝试着开始服用中药汤剂,配合部分西药。
中药治疗4个月后复查,尿常规尿蛋白(+),隐血(+),血肌酐285umol/L。乏力恶心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服药治疗,西药减量。一年后复查,身体无不适,精神体力明显好转,尿蛋白转阴,隐血消失,血肌酐值223umol/L。继续服药一年复查,血肌酐值120umol/L,此后几年随访,病情稳定,未出现反复。定期复查,血肌酐在100~150之间。
汉代古方为什么能降血肌酐?
专家表示,中医治疗慢性肾病,不局限于患者症状和指标变化,更注重对患者五脏功能的调理,中医有“治病求本”的思想,血肌酐、尿蛋白升高,而血肌酐只是一个病象,而根本是肾脏的机能。因为肾脏功能下降、肾脏纤维化,中医治疗注重调理患者五脏功能,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患者体质,从而取得稳定效果。
点击加载图片
《金匮要略》是中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药方《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卷下,为理血剂。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之功效。
其中,当归、赤芍、白芍、泽泻、川牛膝、怀牛膝、白术、茯苓、蒲公英、车前草等中药组方,可以活血化瘀、清利湿热,加入太子参、生黄芪等中药可以加强益气效果。如赤芍、白芍、牛膝等活血中药,能松弛肾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肾脏血流量,从而达到恢复肾功能的目的;白术、山药等中药,可增强抵抗力,修复病变的肾脏上皮组织。
这4件事可能会导致肾病恶化
1、饮食不洁。一些不干净的食物,比如吃了卫生条件差的路边摊、滋生细菌的凉菜生食、没有消毒的水,可能一不留神引发肠胃炎,呕吐、拉肚子,加重肾病。肾病患者,尤其是正在服用药物、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患者,由于免疫功能有所减弱,再加上长期吃药,可能更容易发生肠胃炎。因此,饮食一定要干净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2、起居无常。夏季尤其长假期间,很多人“起居无常”,白天一天睡着不起,晚上一宿不睡。颠倒黑白的“休息”方式,不仅达不到休息目的,反而因为生物钟被打乱,身体会特别疲惫,劳累会加重肾病。因此,要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身体和心情得到充分放松,更利于疾病康复。
3、过度运动锻炼。坚持锻炼对肾病康复非常重要,应鼓励肾病患者多锻炼。但是,有的人平时基本不运动锻炼,一到假期就开始猛锻炼。平时不锻炼的人,突然运动量过大,有可能导致肌肉损伤,甚至横纹肌溶解引起急性肾衰竭。因此,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4、断药漏药。有的患者因经常外出,很多时候都可能忘记吃药,但药一定要随身携带,及时吃药。如果在旅途中随意断药、漏服药,都有可能导致肾病反复。有的人因忘记了服药时间和次数,结果多吃了药。如果总是忘记,自己可以设定手机语音提醒。因此,假期也要继续遵医嘱吃药。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1760字)
点击加载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