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高分,都给了革命牺牲精神!
号称不负众望拿下口碑第一的《悬崖之上》,以7.7的豆瓣评分领跑12部院线新片。

而且五一第三天,终于靠口碑逆袭《我的婚礼》成为单日票房冠军,甚至有评论认为《悬崖之上》也接替《风声》,扛起华语谍战片的新门面。
剧中讲的是四位主角,张宪臣、小兰、王郁、楚良四位从苏联入境的共产党情报人员,从天而降的那一刻就陷入了生死危机。
而安插在敌人内部的男神力挽狂澜,救出部分同志的同时还率领大家完成了任务。
胜研被张艺谋的名号,以及众多影帝的头衔吸引也进了电影院看了一下。
总体来说,《悬崖之上》是一部还能看的谍战片,不过离新门面差距太大,甚至可以说太过老套,勉强值得一看。
而这个高分,也觉得有点虚,应该都是给了影片中角色所体现的革命牺牲精神,而不是影片本身。
编剧太老套
整部片子的所有东西都实在老套,根本没有任何创意可言。
道具三件宝
匕首,手枪,氰化钾!
柯尔特,勃朗宁,毛瑟,出名的手枪都露个脸,匕首搏斗关键时刻来一下。
氰化钾是特工必备,必然用上的。
除了这些特工常规道具,完全没体现特工们就地取材,化腐朽为神奇的个人能力,或者行动策划者所提供的装备创造力!
可以说,在道具上,创意全无。
剧情三套路
枪战,赛车,和审讯。
枪战格斗,穿插在整个剧中,简直成了战争片,而不是谍战片。
在到处是特务的敌人心脏,枪声一响,就是身份暴露,任务失败,谍战结束。
日据时期的哈尔滨,竟然有那么多可以追逐的车,随时都可以获得,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车辆的有限性,导致车辆非常容易被追踪,用车追逐等于暴露。
被捕审讯情节也同样老套,为了突出主角的意志坚定,过度折磨,严刑拷打而不屈,甚至最终自我牺牲。
不过刑讯环节虽然老套,作为主旋律必须有。
审讯三套路
电刑,脱逃,和打真话针。
审讯必然有电刑,这也没啥说的。
穿插逃脱,脱铐这种电视剧里都不再用的桥段,竟然在电影里用上了。
内线劫狱,这种太随意不经大脑的桥段用在深度潜伏的超高级特务身上,有失水准!
当然,是审讯,就要打真话针,然后再被用来作为吸引敌人注意力的陷阱,以体现主角光环!
用的次数太多了,就没新意了。
除了老套的剧情,影片里还有太多Bug,实在是没法细说。
为了英勇而英勇
为了体现小兰,这个体力最弱的女生的机智和英勇,特意安排了小兰跳车逃跑的桥段。
小兰跳车后一脚一跛地逃跑,偶遇撒尿完毕的敌兵,不得已搏斗中开枪打死对方。

这时候,巡逻队刚过,开了枪之后,小兰就直接安然逃脱,没再有任何追兵信息,实在令人怪异
这枪声,让整个剧场内的观众都感觉差异。
为了亲情而亲情
刻意安排寻孩子的桥段是个大Bug,虽然影片一开始分别留言就是王郁对老张说了一句令人泪目的台词:“活下来的那个去找孩子!”。
但是,这恰恰说明了这个行动的危险性极大,成功率很低。

一双儿女在哈尔滨的夫妇双双被派去执行风险极大的特殊任务,这上级也太脑残了吧?
不该发生的意外果然发生,老张为了寻找突然出现的孩子而错失逃离现场的机会被捕。
这Bug大得实在太离谱,家属特征,都没在行动计划阶段被排除,还搞什么秘密战啊!
而到最后,修鞋的大爷竟然就是照顾这双兄妹的保护者,说明这兄妹从未脱离组织视线。
这做行动计划的上级组织,是不是有点太托大了。
所以,为了亲情而亲情,就是电影的大Bug。
为了烧脑而烧脑
老张车上厕所留密码给王郁,被识破后,敌人竟然不寻找留密码的人。
老张给王郁写暗号表明任务已暴露,雷佳音饰演的叛徒谢子荣将计就计修改暗号让二组上套。
而王郁是否上套就成了下车之后最大的悬念,直到她进医院才揭开。
似乎安排的很巧妙,敌我双方都聪明绝顶,暗地里智商对决。
但是,Bug太明显了!
首先, 没有组内联络暗号
老张竟然不是用任务组内暗号,而是给了个通用暗号,这个漏洞有点大。
组内任务组成员间没有定下特定的联络信号,这是整部片子烧脑环节最大的Bug。
这还是苏联9个月培训的特工小组?
KGB该死啊!
第二,敌人竟然不追踪上过厕所的人
王郁上厕所前,有几个人上过厕所,非常容易排查。
这个叛徒,能认识留下的暗号,就很容易留意到可能的嫌疑者,作为高等级谍报人员的基本素质。
这么明显的线索竟然放过了?
为了烧脑而烧脑,结局留下全剧最大的Bug,后续再也无法弥补。
血腥镜头过度
为了突出英勇搏斗和不屈精神,暴露太多血腥镜头。
第一个就是树枝戳眼睛,这当真是少儿不宜的,胜研都不想在这里贴图片了。
大过节的,这种画面太多,就不适合老少皆宜了。
审讯中的电刑过度细节,也是少儿不宜。

这漏点的电刑,还特写了漏点过程,实在是少儿不宜。
烂片也能高票房
不过,无所谓片子拍得怎么样,巨大的观影需求造就了票房传奇。
五一三天,到现在为止票房已经超过11亿,如果算上430的两亿票房,总票房已经超过13亿。
评分烂大街,而凭借人气和颜值获胜的《我的婚礼》已经斩获超5亿票房,总票房预测可能高达8亿多。
漏洞百出《悬崖之上》也已超3亿,而且还在一路走高,到今天截至甚至可能冲4亿,五一内也许能斩获超6亿票房。
说明了什么?
需求巨大!
只要稍微好一点的片子,或者话题感强一点的片子,就可以获得高票房。
9.9元电影票被清除后,票价逐年上升,基本都已经是40元左右的票价,让票房获益明显。
再加上疫情压抑的消费需求,在今年集中释放,也助推票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