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乳腺成形术后假体破裂和乳腺癌磁共振表现

以下内容根据:登封市中医院郭赞央老师日常读书笔记整理而成,图片来源书内截图或网络,特此声明

乳腺成形术后假体破裂
  1. 临床与病理

乳腺成形术后假体溢漏或破裂是乳房成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乳房假体可被放置于乳腺腺体下、胸大肌前或胸大肌后方,假体放置后其周围形成纤维包膜。假体破裂包括硅胶假体破裂和注射式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假体破裂。硅胶假体破裂分为囊内破裂和囊外破裂,囊内破裂指硅胶假体的弹性橡胶壳破裂,但内容物仍位于纤维包膜内;囊外破裂指硅胶溢漏到纤维包膜外,此时临床常可触及肿块。

  1. MR特点

硅胶假体囊内破裂MR表现为高信号的假体内出现多发的弧线样低信号,弧线征代表着假体的硅胶壳萎缩后漂浮在硅胶冻内。囊外破裂表现为除可见多发弧线样低信号外,还可见局限性高信号的游离硅胶颗粒溢漏到纤维包膜外。注射式水凝胶假体溢漏表现为除注射层面外的组织间隙、脂肪层或肌肉软组织内出现水样液体信号。

  1. 讨论

MR具有多平面及多参数成像优势,能准确分辨乳房成形术后假体与周围乳腺实质的结构,MR对假体有无破裂和漏出等并发症及乳腺组织内有无癌瘤等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和超声。

4、鉴别诊断

与正常假体内的低信号放射状皱褶鉴别,囊内硅胶假体破裂表现为在硅胶冻内出现多发弧线状低信号影,但如是正常乳房硅胶假体的弹性橡胶壳打折则表现为假体内的低信号呈放射状皱褶延伸到硅胶假体边缘。

乳腺癌
  1. 临床与病理

乳腺癌为女性首位或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绝经前后40-60岁好发,临床症状为乳房肿块,伴或不伴疼痛。常见病理类型: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髓样癌以及导管原位癌等,其中以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

  1. MR特点

肿块型病变形态学上多表现为不规则,边缘毛糙或蟹足状。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信号常不均匀,成胶原纤维占比例越大则信号强度越低,细胞和含水量高则信号亦高。动态增强病变强化趋于快速明显增高且快速减低,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出型或平台型,强化方式多由边缘向中心渗透,呈向心样强化;DWI上ADC值较低。

乳腺黏液腺癌因本身的病理学特点,其临床和影像表现不同于常见的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常见于绝经后妇女,肿瘤生长缓慢,多发为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晰。T2WI压脂上表现为高或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多呈渐增型,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ADC值较高。

乳腺DCIS由于发生部位、少血供以及多发生钙化等特点,动态增强尽管有些DCIS可表现为不规则、边缘毛刺肿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快进快出典型的恶性病变强化特征,但相当一部分DCIS多表现为导管或段性强化,伴周围结构紊乱,动态增强后呈延迟缓慢渐进性强化特点;对于DCIS形态学评价权重大于动态增强后血流动力学表现。

  1. 讨论

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依据病变形态学表现,另一方面依据病变动态增强后血流动力学表现特征。乳腺癌的诊断要点:多由相应临床症状,形态学多表现为不规则,边缘呈蟹足状,强化程度趋于快速明显增高且快速减低即动态曲线呈流出型,强化方式由边缘向中心渗透呈向心样强化趋势,DWI上ADC值减低。MR对常见的的浸润性导管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少数良、恶性病变在强化表现上存在一定的重叠,对应强化存在重叠的少数不典型的乳腺良、恶性病变MR诊断必须结合其形态学表现及DWI进行综合分析。对于非浸润性的DCIS而言,由于其发生部位、少血供以及多发生钙化等特点,形态学评价的权重大于动态增强后血流动力学表现;如形态学表现为沿导管走行方向不连续的点、线样或段性强化,并伴有周围结构紊乱,即使动态增强曲线类型不呈恶性特征亦应考虑恶性可能。

4、鉴别诊断

(1)肿块型乳腺癌与纤维瘤鉴别:纤维瘤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部分可见粗颗粒状钙化,特征表现为在T2WI上内可见低信号分隔,动态增强呈渐进强化,动态曲线呈渐增型,强化方式称离心样强化(中心向外周扩散);DWI上ADC值无明显减低。少数纤维瘤如粘液性及腺性纤维瘤亦可呈快速显著强化,与乳腺癌鉴别困难,除结合强化程度、强化曲线外,还需结合形态学表现综合判断,减少误诊。

(2)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增生性改变特别是增生程度明显的良性病变鉴别:主要依据强化分布、内部强化特征和两侧是否对称等多方面表现,如呈导管或段性强化常提示恶性病变特别是DCIS,而呈区域性、多发区域性或弥漫性的强化多提示为良性增生性改变,多发点状强化提示为正常乳腺实质或纤维囊性改变,如两侧乳腺呈对称性强化亦多提示良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