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少龙 | 李庄往事

行脚成都

3558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再去李庄,想起70多年前此地发生的一件“吃人”谣传往事。
1940年8月,一份以罗南陔为首的李庄当地乡绅发出了足以影响李庄命运,也将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16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李庄的乡绅们为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知识分子和莘莘学子腾出了“九宫十八庙”:同济大学校本部设于禹王宫(今慧光寺),工学院居东岳庙,理学院居南华宫,医学院居祖师殿。乡绅的私宅大院,则用以解决师生们住宿。李庄本来只有几千人,这一下人口骤增,外来者最多时达到12000余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随之也先后辗转来到李庄。

1941年在栗峰山庄举办中央研究院成立十三周年盛典

一代大师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等云集在此。从1940年至1946年,这六年李庄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提升为中国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在物资匮乏、环境艰苦、信息闭塞的长江古镇李庄,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们不仅遭遇过土匪的抢掠,还遭受过当地乡民的怀疑、冷遇,甚至受到不怀好意的人身攻击。从尴尬的对峙到和解与支持,是从“吃人”谣传开始的。

谣传之一:

史语所大批物资由昆明运往李庄板栗坳(栗峰山庄)时,其中有一批箱子专门装载殷墟出土的人头骨。这批珍宝在搬运过程中,有一箱不慎摔裂,人头骨滚了出来。抬箱子的当地农夫见状大为惊骇,以为这些“下江人”(当地人对长江下游人的称呼)在做杀人越货的勾当。于是,谣言像风一样在李庄镇大街小巷弥漫开来:说研究院开黑店吃人肉,木箱里还藏有将人杀死之后煮熟的残骨和人头……

谣传之二:

就在“研究院吃人”的消息风传之时,居住在李庄祖师殿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师生做人体解剖实验。因室内光线太暗,师生们在室外花坛之上搭了几块木板作为解剖床开始操刀解剖时,当地一位泥瓦匠正好在祖师殿的屋顶上做修缮工作,瓦匠不经意看到了这一幕。故大惊失色,一个恐怖念头忽地自心中冒出:看来不只是研究院吃人,同济大学也开始吃人了。

谣传之三:

事有凑巧,一群当地农民的娃娃在板栗坳山庄内玩“躲猫猫”的游戏,其中一个小孩一天一夜未归。有人便猜想那小孩肯定是被研究院的人“吃”了。于是,“研究院偷吃娃娃”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同济大学医学院(祖师殿)和史语所(栗峰山庄)旧址

事关众多学者、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用科学的方法击碎谣传乃不二选择。

为了平息谣言,傅斯年等决定举办一次科普展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进行多角度的解释人头骨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等,向当地居民介绍中央研究院的工作性质、贡献,以消除当地居民的隔阂和不理解。为此,中央研究院率先举办展览,展出了古人类骨骼、恐龙化石、古代兵器、青铜器、明清字画等,给当地乡民普及科学知识。这次科普展览不仅平息了谣言,还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也让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们找到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好方法。

随后,在校长周均时的指示下,同济大学医学院在祖师殿厅堂内也举办了“人体解剖展览”,展出了人体全副骨骼架、用药水浸泡的尸体及心、肺、肝、胆、脾、肠等人体器官、各种人体图表、医疗器械等。师生们还向村民详细介绍人体的组织构造、各种器官的作用、得病的原因、解剖的作用、如何对症治疗等医学知识。

关于找寻丢失的小孩,考古学家李济运用考古学上的“方格网式普探法”理论,要求众人先把板栗坳分成几大块,十几个人分成几个小组,从南往北,一块一块,一个院子一个院子地搜索,哪怕是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一根木头,也细心地晃一晃,摇一摇,搬一搬,探一探,看有无异常。如此大约过了三个小时,丢失的小孩找到了。

考古文物展览、人体解剖展览分别在板栗坳和祖师殿举行

两个展览的举办轰动四方,《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也分别作了报道,谣传不攻自破。观展者中不仅有李庄、南溪的父老乡亲、学校师生和各界人士,就连重庆、成都、泸州、乐山等地的人也赶来李庄观展,期间还排起了长达数里的长队。这两个展览成为川南的重大文化事件而载入史册。展览成功举办后,当地群众扩大了视野,了解了历史和人体知识,更增进了当地老百姓对现代医学的理解。

史语所在李庄板栗坳办公处陈列的标本多数是殷墟发掘的古物

如今的李庄,早已从愚昧中脱离,而当年的那场展览会轰动四方,并作为川南一个重大的文化事件载入史册。“吃人”的故事已成过去,现在只是李庄人茶余饭后的笑谈而已。

- 关于我们 -

(0)

相关推荐

  • 文人的脸皮比李庄白肉还厚

    一直想写一篇有关李庄的文章,原因有三,一是我老家自贡离李庄很近:二是我姓李,古古只是我的笔名:三是我的老朋友写了一系列李庄的雄文,可以说把李庄写透了,写的字数之多没有人可以其二.当然,屡次提笔要写李庄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田闻一 ‖ 走进李庄

    李庄纪录片 李庄全景 由模糊到清晰 印家中,最初的"李庄",是居家不远处那家素洁精致的小饭馆的名字.那时,逢年过节能由父母带到"李庄"吃一顿,简直就是奢侈.&q ...

  • 宜人宜宾之03:苦中有乐板栗坳

    经义小地理 李庄古镇,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镇,大师学子第二故乡"的美誉.距离古镇西南方约5公里的永胜村"板栗坳",有一座私家大院--栗峰山庄,静静地伫立在小山坡上 ...

  • 第二届“青山绿水”师生美术作品展今日开幕

    第二届"青山绿水"师生美术作品展 在苏华美术馆开幕 由张家港市凤凰镇人民政府.张家港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张家港市美术家协会.中国职业艺术家联盟水彩研究院主办,苏华美术馆.李可染画院 ...

  • 民国 | 蒋少龙:历史永远铭记你,李庄电报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蒋少龙,1950年代初出生于成都,"老三届"+"新三届"学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杂志社编审.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

  • 宜人宜宾之05:李庄恭迎下江人

    经义小地理 抗战时期,中国的重庆同美国的华盛顿.英国的伦敦.苏联的莫斯科一起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历史名城,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战场的指挥中心.现在的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就 ...

  • 川南行:走近李庄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到李庄去是没有预案的,我们武胜摄协四个影友从大山包归来 ...

  • 蒋少龙 ▏蓉城一唔“杨百万”

    蓉城一唔"杨百万" 作者 ▏蒋少龙 "杨百万"走了,在他71岁的时候. 成都也曾有个"杨百万",那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青年路发家致富的&q ...

  • 蒋少龙 ▏抗战乐西公路行思

    抗战乐西公路行思 作者 ▏蒋少龙 7月7日是"七七事变"纪念日.84年前,悲壮激烈的中国全面抗战大幕就此拉开. 铭记历史,正本清源.我们一行12人2021年7月6日从成都出发,沿峨 ...

  • 蒋少龙 ▏一曲凤求凰,怨郎数字诗

    一曲凤求凰,怨郎数字诗 作者 ▏蒋少龙 辛丑七月,再游文君故里. 文君故里在邛崃文君街中段路南,大门上高悬郭沫若题写的"文君井"匾额,门内还悬有同样是郭沫若提写的"文君故 ...

  • 龙定安 | 往事千般,谁人没那荒唐少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踏莎行 文/龙定安 宿露滋花,晨霞染树,韶光脉脉遥山路.旧时双燕啄泥回,蜂来蝶往春深处. 垂柳摇风,疏桐绕雾,东君但愿长为主.江南江北草茸茸,踏青 ...

  • 【方志四川•散文】蒋德均 罗红 ‖ 李庄的收获

    李庄的收获 蒋德均  罗 红 李庄之行,我们应该或者到底能够收获什么?这个问题,也许见仁见智,因人而异.我们认为,可以也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获得收获: 一是收获李庄的山川自然之美 宜宾是一座位于具有220 ...

  • 【方志四川•诗词】蒋德均 ‖ 我在中国李庄

    我在中国李庄 蒋德均 此刻的李庄  多么寂静 多么清新 在这东方欲晓的时刻 在这万物复苏之际 仿佛一颗沉睡已久的灵魂正在苏醒 辽阔而空寂  轻松而欣喜 此刻  我正走向心灵的圣地--中国李庄 走向李庄 ...

  • 【方志四川•诗词】蒋德均 ‖ 中国李庄(外二首)

    中国李庄 蒋德均 古镇的小街是居民细长的腰带 温暖  柔软 在时间的长河里漂来漂去 密集的木楼在岁月中站立 站立成古镇的风景 沉默为古镇的苍桑 任南来北往的游客 点评  叹息 或者踩来踩去 无声的尘埃 ...

  • 【方志四川•诗歌】蒋德均​ ‖ 中国李庄:美食篇(组诗)

    中国李庄:美食篇(组诗) 蒋德均 李庄花生 你有动人的别名:落花生 你有诱人的别称:长生果 借上帝之手 你的亲友遍布四海五洲 但我只知道 思念永不衰老  记忆无法抹掉 岁月的流转 你便成为了家乡的一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