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金融股是低估还是高估?
很多投资者都有配置金融股(包括银行股、保险股、证券股)的经历。之前更多是从经济指标方面分析金融股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行为经济学在金融的应用,作者称为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金融股到底是低估还是高估?为投资提供参考。
一.金融股的特征
看一下金融股的特征:盘子太大,没有炒作的空间;估计值低,缺少市值管理;靠天吃饭,受政策影响较大;每年盈利能力较为稳定,分红也不错;监管很严格,经营稳健;相对于其他股票而言,涨跌曲线更为平滑;信息披露比较好,经常受的股评家或市场推荐,投资者众多。
二.对照金融行为学的10个偏差
1.有限注意力。银行、证券、保险经常被媒体所关注和报道,正面信息最常见是的是领涨市场、整体盈利能力强,负面消息主要是涉及案件风险、大笔贷款违约等。总体来说金融股在舆情方面是负面信息多,在经营业绩领域是正面信息多,在股票市场排序是在妖股、网红股、彩票型股、题材股后的第五类股票,大部分股民都有投资金融股的经历,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不过在个股上关注度差别还是很大,头股金融股的关注度更高。
2.认知放松。对金融股的利好消息,比如下调存款准备金、再融资政策调整等政策发布时间比执行日早,造成了金融股价漂移(也就是对股价的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另外,由于国家对金融严监管,投资者相信金融机构的经营规范性强于其分上市公司,不会爆雷,对金融机构的认知相对放松。投资者对金融股的认知度就好比对大家闺秀的审美度一样。
3.代表性偏差。金融股的代表性偏差比较严重,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和政策影响较大,没一支金融股的业绩增幅能多年高于市场,也没有一支金融股业绩增幅多年一直低于市场。股票分析师为了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在推荐具体股票时往往会放大利好,因此,对于金融股的投资不能完全听从股票分析师的建议。
4.锚定效应。金融股由于盘子太长,行情启动慢,给市场的锚定效应太强,涨跌幅持续的时间长于市场的其他股票。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表明,投资者对金融股的介入并不急于一时,机会窗口比较多。
5.过度自信。分析金融股的维度很多,每个投资者都能梳理出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归因偏差与证实偏差严重,也就是自信过度,造成交易过于频繁,收益往往并不理想。
6.参考点依赖。相较于其他股票而言,投资者购买金融股总体来说是盈利的时间段多于亏损的时间段,当需要资金的时候,首先会将盈利的金融股抛售,造成金融股长期处于低估状态。
7.损失厌恶。在股票市场总体处于下行阶段,投资者往往会持有金融股期待市场反弹,实际情况是金融股只要能握得住,一定的时间后都能回本。对金融股的厌恶度并不高,特别是当股市处于下行阶段,金融股的低估度好于其他股票。
8突出事件放大。金融股不属于彩票型股票,没什么想象空间,不会造成高估值。卖保险与卖彩票实质一样都是小概率事件,因此,大型的保险公司相当于一家彩票公司,其股票是可以投资的。
9.心智账户。投资者在对金融股投资时如果实现了盈利(非账面盈利),这时更愿意去承担风险,还会加大仓位去增持金融股,如果是亏损,就会厌恶金融股,总体来说增持的大于厌恶的,会提升金融股的估值。
10.羊群效应。相对其他股票而言投资者更愿意向别人推荐金融股,金融股的羊群效应比较明显特别是一些头部金融股,头部金融股的估值明显高于其他金融股。
注:上述10个偏差的相关概念来自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余剑峰的相关课程。
三.金融股估值评估
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对于金融股有几类偏差其背后原因具有一致性,可以归为一类。根据上述偏差对金融股的估值进行评估,中性为“0”,低估为-1,高估为1,具体见下表:
从上述10个行为金融学偏差分析来看,金融股并不属于低估值(高估也并不明显),这超出很多投资者的心里感受。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行为金融学偏差进行加减汇总对某一类股票估值进行评估并没理论依据,只是作者个人的探索。
四.对金融股的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行可知金融股并不属于低估值,如此看来想通过长期持有金融股而放弃波段操作来实现盈利并不理性,可以对操作策略进行调整。
1.坚持长期投资金融股可行。A股是散户市场,由于缺少做空机制市场长期处于非理性状态,适当高估金融股会长期存在。事实上,在A股市场投资低估值股票并不可行。
2.关注业绩增长可持续的头部金融股,其高估的持久性会更强。
3.股市每次深度回调均是购入金融股的良好时机。
4.应设立阶段性的股价涨幅目标,如年度15%(略高于利润增速,参考点非投资购入价),达到这个目标就可以减持一些股票,静等股价回调,否则待回调时手中没有流动性可以增持。
最后,聊聊行为金融学在国内股市的应用。
作者认为,行为金融学在国内股市应用不大,行为金融学的盈利模式有两个,一是防止自己犯错,二是利用别人犯错来获取收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出某一类股票按照一个策略找出低估值和高估值部分,分别做多低估值、做空高估值,由于国内个股不允许做空,或做空成本较贵(主要是通过融券做空,成本7%,也有通过股指做空,这个风险更大),因此这种方法并不可行。当然,利用行为金融学知识防止自己不犯错或少犯错是可以的。
另外,也谈谈量化对冲基金在国内是否可行,作者认为也不可行。量化对冲有两个条件,一是做空对冲风险,二是相对的高频交易。但这两个条件在国内都不具备,在做空对冲方面,上面提到了不可行;在高频交易方面,国内不允许高频交易或交易成本太贵(平均每两天交易一次,按千分之一印花税计算成本,年成本接近12%)。即便国内的量化对冲基金即使找到一些理论上可行的交易策略,不过在实际上并不可行,只有单边收益,在股市上涨阶段,才会体现高收益,但在股市下跌或平盘阶段,回撤的概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