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文/涤生
人们知道,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毛泽东主席升旗前,有多少人为升起新中国这第一面五星红旗而付出了努力,在升旗的背后,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拟升国旗的天安门城楼上运走了炸药
天安门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建筑,其后边的故宫和故宫西侧的中南海,曾是清朝皇帝处理政事和休息的地方。清廷建造了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后,皇帝虽然在一年中,有很长时间不在故宫和中南海,但在处理重要国事、操办皇帝大婚等重要典礼时,仍然要在故宫举行。皇帝一年中要有相当的时间住在故宫和中南海。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标志物。虽然晚清时,故宫、天安门城楼等都受到了破坏,加上民国时期政府不重视对天安门城楼和广场的维修,使天安门城楼显得破烂不堪,城楼前空旷的广场尘土飞扬、杂草丛生,但是,天安门作为中国重要标志建筑的地位并没有消失。因此,中共中央很早就有一个意见:开国大典要在天安门举行;国旗要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天安门城楼将作为开国大典的主席台和阅兵台。
但是,也有人提出,天安门广场很破旧,是否改到西苑举行开国大典。周恩来经过认真考虑,认为天安门是中国重要标志之一,还是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此后,有关部门即着手对天安门一带认真进行安全检查。
当时担任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长的戎子和,负责北平的各项具体接管工作。据他回忆,1949年3月,他接到后勤接管部的报告说,在天安门城楼下,有五个门洞,除中间一个敞开外,其它四个都封闭着,里面存放着武器、炸药。戎子和马上打电话向时任北平市军管会主任的叶剑英报告了这一情况。戎子和报告的情况引起了叶剑英的高度重视,他当即下令:“接管部要立刻组织力量,迅速将这些炸药从天安门城楼下清理出去,转移到别的地方。还要检查一下其他地方有没有这种情况。”
戎子和立即组织人员执行这个任务。叶剑英为了加强清理炸药检查人员的力量,还专门派接管部的霍嘉霖马上连夜组织人力物力抢运这些炸药。驻北平的解放军部队派出人员承担了清理任务。当戎子和等人来到天安门城楼,打开门洞的大门时,都惊呆了。门洞里存放着大量炸药,有黄色的,也有黑色的,如果这些炸药爆炸,半个北平市都会被夷为平地。
他们立即组织来到现场的解放军部队清理这些炸药,解放军官兵清理时,十分小心,生怕将炸药弄爆炸。当他们把这些炸药清理出来,安放到城外安全地方后,立即把清理结果报告给叶剑英。叶剑英要求查一下为什么在这里放这样多的炸药。戎子和立即派人找来一名国民党起义军官,问他:“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么多军火炸药偏偏选择放到天安门的城门洞内?”那个起义军官爽快地回答:“我们知道你们真要攻城,也不会炮击天安门和故宫,放在那里最安全。”戎子和听这位国民党军官这样说,不敢大意,立即派人把整个故宫从每个大殿的台基,到每个房屋的角落,全部进行检查。参加检查的解放军官兵知道问题重大,检查得十分仔细,还调用了国民党留下的当时属于先进的检查设备来检查。经过检查,认定只有天安门城楼门洞存放炸药,别处没有存放。戎子和还不放心,再次亲自登上天安门城楼检查,没有再发现隐藏的爆炸物后,他才松了口气。
这次大检查,确保了天安门升国旗的安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旗经过中最为惊险的一幕。
赶修升国旗的场所——天安门城楼和广场
确定开国大典要在天安门举行后,一个现实的任务就是:要对升国旗的场所——天安门城楼和广场进行整修。这时,中央已经确定,要将天安门城楼作为开国大典的总检阅台,同时也是升国旗的指挥中心。而天安门广场,则要竖起国旗旗杆,新中国国旗将要在这里升起。
负责组织开国大典天安门现场的负责同志先到天安门城楼上去查看。这个城楼,已经有相当长时间没有人上去了,上面布满了厚厚的灰尘。城墙上的红色已经蜕得差不多了,城楼上有些地方的墙皮已经脱落。整个城楼的墙壁已经是斑斑驳驳。晚清以来,天安门城楼几经战火,毁坏严重,城楼上到处散落着残砖断瓦和炮弹坑,红柱子上布满了机关枪、步枪子弹的弹洞。有许多野鸽子在城楼上做窝,城楼的地上、梁柱上积累了厚厚的一层野鸽子粪便。城楼顶上的琉璃瓦上长着一尺多高的蒿草。天安门广场地面已经坑坑洼洼,长满了杂草,到处是垃圾,一股臭味直刺鼻孔,苍蝇成群。天安门广场四周、旧皇城城墙一带、故宫城墙外,也全是垃圾。过去一直淌着清流的金水河被淤塞,成了一个一个的臭水坑。
他们立即向上报告。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迅速修整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周恩来又考虑到,天安门城楼和广场,是马上要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第一面国旗即将在这里升起,现在对于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不光是整修,也有一个整修后确保这个地方安全的问题。因此,整修天安门城楼和广场的任务,还是由解放军担任为好。叶剑英完全同意周恩来这个意见。他以北平市军管会主任的名义下令驻北平的部队赶修天安门城楼、广场和故宫部分住房。驻北平的解放军部队马上派来两个师的部队,又开来数百辆汽车,打扫天安门城楼和广场的卫生。北平市有数千名青年团员、机关干部、工人也来参加义务劳动。解放军、机关干部、工人、共青团员加在一起,共有一万多人。他们全部是自备劳动工具来劳动的。一万多人每天连续不断地干,数百辆汽车不停地向城外运送、倾倒垃圾。义务劳动者们突击填平了广场上的坑洼,开辟了1.7万平方米的广场。把淤积在金水河里的垃圾全部挖走,重新疏通金水河河道。同时工匠们也日夜不停地整修天安门城楼。
经过大家两个多月的苦干,整洁、威严的天安门城楼焕然一新,重现于世。特别是天安门广场上,立起了将要升起第一面国旗的旗杆,旗杆被涂成了银色,在阳光下光彩耀眼,在当时的北平,这是最高的旗杆。
天安门一带完全换了一个新样子。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即将在这里升起,这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新生,也标志着新中国的新面貌。
制作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五星红旗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举行开国大典在即,按照预先安排,是要在天安门广场由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一定要制作精良,因为第一面五星红旗,不光是展示新中国国旗的风采,也预示着新中国将给人民带来新希望。
政协筹备委员会第六小组的同志对此作了认真考虑。他们派人在北京作了调查,经过研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北京美术供应社。社里决定实行专人负责制,把制作第一面国旗的任务,下达给技术好、觉悟高的赵文瑞师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制作法图样。
为了赶时间,赵师傅昼夜不断地工作,终于在9月30日下午完成了任务,并亲手把自己缝制好的五星红旗交到美术供应社负责人手中。负责人验收后,交给政协第六小组,第六小组的负责同志又进行了验收。两次验收,都认为制作得很好,完全符合标准。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决定,就用这个旗面长460厘米、宽338厘米的五星红旗作为第二天开国大典毛泽东将要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彭真点将张致祥负责开国大典现场布置工作
现在回过头来讲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
为了顺利举行开国大典,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后,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委会,周恩来担任主任,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出任筹委会副主任。这个筹备委员会在1949年8月初,就搞出了一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方案》,经周恩来签署同意后,就按此方案实施。在这个举行开国大典的方案中,升国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成立后,彭真负责开国典礼的具体事宜。北平刚刚解放不久,各项工作头绪很多,彭真工作很忙,但他对开国大典的工作,丝毫也没有放松过,因为这毕竟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件大事。对于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和升国旗,彭真很重视。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调华北军区宣传部长张致祥,协助自己具体负责开国大典现场的布置和宣传工作。这个意见得到周恩来的同意。于是张致祥第二天就到开国大典筹委会报到了。
张致祥抗日战争初期毕业于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大学,后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曾在平津地区从事中共地下党的工作,以后转到晋察冀军区。他是一个革命热情高,有很高政治觉悟,办事十分认真的人。他接受任务后,立即搬到天安门后侧的西朝房去住,和现场警卫战士一起吃饭,日夜操劳在天安门广场。
在天安门广场阅兵工作准备得差不多时,张致祥把主要精力放在升国旗这一重要环节上。
张致祥与在天安门广场工作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的同志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毛主席如何亲自升国旗?毛主席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他要和其他参加开国大典的领导人在一起,主持开国大典,直到结束。但是,升国旗的旗杆设在天安门广场上,不能让毛泽东主席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走下天安门城楼,步行至升国旗的旗杆下升旗,那样的话,需要十几分钟时间,开国大典现场就会出现许多人立在那里等待毛泽东升国旗的场面。这显然不妥。有人建议,是否在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旗杆下设两名经过特别训练的旗手,由他们代替毛泽东主席升旗?此议一出,许多人不同意,他们说,政协会议已经决定要由毛泽东主席主持开国大典、升国旗。国旗也是新中国的标志,别人不能代替毛泽东主席升旗。又有人提议,是否可以在天安门城楼上拉出一根长长的绳子,南头连着旗杆,由毛泽东主席在城楼上拉着绳子升国旗?此议一出,又有人提出,天安门城楼离旗杆那么远,需要多么长的绳子才能连接上?连接上了,又有多重?毛泽东主席怎么能够拉得动。再说,从天安门城楼上拉出一条绳子连接旗杆也极不好看。
◆即将举行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广场。
这些意见都被否定后,包括张致祥在内的许多负责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同志一时也拿不出好主意来。
李岩献计自动升旗
正在大家冥思苦想如何升旗之事时,一个年轻人提出一个建议。这个年轻人名叫李岩,是军委电信总局派出的接管国民党联勤总部电信机械修理厂的军代表,并任该厂厂长。他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自动升降装置,把控制开关放在天安门城楼上。到时候,毛主席一按电钮,电动机启动,就能带动红旗上升了。大家都认为李岩的主意好,但是,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是需要科技力量的,如何才能达到自动升旗的标准?大家又陷入了沉思。此时,李岩又自告奋勇地说,他来负责搞出这个自动升旗装备!
升国旗是大事,这个方案要报上级批准。张致祥立即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不放心,亲自到天安门广场去查看天安门城楼到广场中心的距离,旗杆的位置。他也考虑到:其他方案都不行,只有自动升旗是最佳方案。但北平刚刚解放,中国原本科学技术就落后,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搞出自动升旗的装备来吗?周恩来也有些担心。于是,他对张致祥等人表示:可以请李岩同志抓紧搞,但要做好两手准备,万一电动升不起来,就用人工拉上去!
苏冶奉命制作升旗装置
李岩也不是搞技术的,他是电信修理厂的军代表、厂长。他要回到工厂,安排人研制自动升旗装备。时间已经很紧了,李岩从天安门广场回到工厂,立即把该厂的总工程师苏冶叫来。
苏冶原在北平上学。他的学历并不高,只是中学毕业,但他十分爱好制作各种电动装置,人很聪明。他读完中学后,因不满国民党的腐败而在北平地下党的帮助下奔赴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在延安,苏冶以刻苦自学著称。他每天忙完工作后,回到自己住的窑洞,就自修英语和无线电技术,因此,他的英语和无线电技术进步很快。延安当时电动装备不多,少有的几个电动装置,都是由苏冶来修理、安装、调试。那时,中央首长对他也十分信任,称他为八路军培养的专家。
李岩把制作升国旗自动装置的任务向苏冶交待后,便与他一起商议施工方案。苏冶立即投入到研制升旗装置上来。厂里给他提供了充足的机械设备,又派了几个政治上进步、技术方面也属于一流的工人和技术员协助他研制。苏冶他们吃住在工厂里,日夜不停地干。他们先搞出了一个设计图,接着就是找材料。好在这种升旗装置所需要的材料不多。苏冶等人从库房里找来日军和国民党军使用的美械装备、电机、开关和导线,然后动手制作,并很快就制造出来了。为了使升旗装置更加可靠,他们反复试验研制,经试验,又发现了装置中的一些缺点,及时做了改进。
这时,彭真打电话来催促了。张致祥也着了急,约李岩一起,到工厂看进度。当他们到工厂时,苏冶等人正在进行最后一次模拟试验。这次实验很成功,只见苏冶亲自操纵电控开关,滑轮带动拉绳,国旗升降自如。张致祥和李岩都很满意。他们立即向彭真汇报,彭真也很高兴,指示立即到天安门去安装。
时置初秋,白天天气很热,夜晚又很凉。张致祥、李岩、苏冶和技术人员、工人将升旗装置运到天安门广场,动手安装。他们先在旗杆上安装了滑轮、拉绳和控制装置,然后用一台只有一马力的直流电动机作动力,用齿轮变速器调整速度,直接安装在旗杆下面。然后,从旗杆底座引出一对电线,沿着“千步廊”御道的石缝铺设,过金水桥,一直伸向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为了保密,也为了不使人在开国大典之前无意间毁坏,他们把连接的电线都放在一般人不容易看到的石头缝里。
升旗装置安装完毕,彭真指示,要搞几次试验,作为升旗的预演,确保开国大典升旗不出现任何意外。
周恩来也再三强调:要搞两套方案,一个是电动升旗,一个是准备好人工升旗。大典之时,为预防万一,一旦电钮失灵,站在旗杆下的工作人员,就用人力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张致祥按照这个要求作了安排,并且又多次在午夜预演升国旗。他们在进行电动升旗演练时,也进行了多次人工升旗练习。
聂荣臻在升旗按钮前设岗哨
为了使毛泽东主席升国旗方便,苏冶等人设计的升国旗按钮,安排在天安门城楼预定的毛泽东主席所站立的地方后边的一根红色柱子上。为了保密,防止升旗按钮被人破坏,这个按钮的位置,只有张致祥、李岩、苏冶等少数几个人知道。连在天安门城楼上站岗放哨的解放军战士也不知道。他们只看到一条电线从地下铺设过来,接到这个小东西上,却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离举行开国大典的日子只剩下几天了。负责开国大典的聂荣臻同志亲自到天安门城楼上去检查。升国旗的装置,是他检查的重点之一。他登上天安门城楼后,直奔升国旗按钮处,见按钮完好,但是旁边却没有士兵站岗。聂荣臻立即把在天安门城楼上负责执勤的警卫营副营长石玉玺叫来,问他为什么不在升国旗的按钮前设岗。石玉玺答道,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以为是讲话的话筒。聂荣臻十分严肃地对石玉玺说,这是电动升国旗的按钮,事关重大,一定要派人站岗,保证这个按钮的安全。石玉玺立即答应道:是!他马上派士兵在升旗按钮前站岗,一直到开国大典结束。
毛泽东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的日子。这一天,毛泽东主席率刚刚选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国大典现在开始”之后,毛泽东主席走到麦克风前,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正式成立了!”毛泽东主席的声音刚落,天安门广场上立即响起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林伯渠接着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但是,现场工作人员有一个细节出现了差错,没有事先告诉毛泽东主席升国旗的按钮的位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立即小声询问:“升旗的机关在哪里呀?”此时,如果再告诉毛泽东主席升国旗按钮的位置,引导毛泽东主席走到设置的升国旗按钮的红柱子前,会造成小的混乱,也会耽误时间。这时,在天安门城楼人群后边的苏冶灵机一动,立即把红柱子上的升国旗按钮取下,快步走到毛泽东主席跟前,把连着导线的电钮开关递到毛泽东手中。原来,苏冶作为大会主席台的工作人员,在典礼一开始即站到了毛泽东身后的朱漆圆柱旁。他是张致祥特意安排在这里,以保障毛泽东操作电动升旗开关的。从林伯渠宣布请毛泽东主席升国旗开始,到苏冶把升国旗按钮送到毛泽东主席手上,只用了五六秒钟的时间,一切都井井有条,十分顺利。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下午3时10分,毛泽东主席按动了升国旗的按钮。天安门广场正中心高高的旗杆上,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之,天安门广场上响起了刚刚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场数十万群众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解放军官兵向国旗致军礼。当《义勇军进行曲》奏毕,五星红旗刚好升到了旗杆的顶端。毛泽东主席看到这个情形,不禁脱口而出:“升得好!”他讲的这三个字,通过麦克风传到了天安门广场数十万民众耳中,天安门广场上立即沸腾起来,海潮一般的欢呼声此伏彼起。在场的许多老革命家、人民军队老战士、工人、农民,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在天安门广场上负责制作电动升旗装置的张致祥、李岩、苏冶等人始终悬着的心,此时也放下了。他们和现场群众一起高声欢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祝五星红旗的升起。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