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之巅,翠竹之乡,塘山乡!
转发给身边的塘山人好吗
2004年袁隆平院士荣归故里,家乡德安为袁老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华万寿鼎。鼎内装有最新采集来的三样代表家乡又不寻常的礼物。
这三样礼物中,其中有一样是一捧家乡的热土,它采集于德安县境内海拔最高的塘山之巅云中亭。
这里的塘山,就位于德安县塘山乡。塘山,因山得名,融自然与人迹于一体,在这里,山是山的影子,人有人的情味。
塘山最早并非名“塘山”,在此之前,叫“长溪山”。因山上有溪,溪流常年不涸,故名“长溪山”。
长溪之山为一高山盆地,远望如塘一口,故又称塘山。在德安,以“塘”为名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高塘乡,其之“塘”,则因“境内一水塘地势较高”而得名“高塘”。
明清两朝设塘山堡,民国又属安福、回龙、大塘等乡,建国后设塘山公社、塘山乡。1958年到1961年,塘山曾与付山合并,后又恢复,并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德安的“山里”,塘山自古以来都与山结缘。世世代代塘山人生活于此,这里的山水养育了他们,这里的山水更见证了历史。
土地革命时,劣绅曾老三组织反动武装,凭山反抗,于是有了红军三打塘山。1938年,万家岭战役,塘山依靠山势险要,在其境内罗家坟、铺林口(布袋口)一带曾狙击日寇,鏖战激烈。
青山有幸埋忠骨,这前后,有不少塘山男儿好汉,血染于此,为国捐躯,气壮绵延山河。
塘山,开门即见山。见山,梦断山长水远,情系壮丽豪情间。携一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尘世苍茫,感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空谷幽幽,更心缅革命浩荡之长情。
山里人离不开山,朝望山岚,风露泠泠;夕对归鸟,空谷啸啸。“山里人”在山的怀抱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山外人享受不到的奢侈。
塘山,山里多山,海拔为665.1米的茶子山,坐拥“德安之巅”美誉。东部接云峰海拔652米,与茶子山紧密相连,为德安县内第二高峰。接云峰深处原有一“普严寺”,始建于唐,元明毁,剩遗址。
东南部塘山排、色石山与北部群峰耸峙,有屏峰山、老风山、益尖垴、邵家垱、大埂里,诸山相连。
茂林修竹,幽深林壑,溪流冲击,岩石坚守,雾霭弥漫......山之巅更有一凉亭,1967年在原址重建,名云中亭。
于亭中登高远眺,山岚深秀,天地忽然缥缈若无,云雾又从脚底卷起,庄重的山,瞬间化为一座座蓬莱岛屿,在烟雾横波里载沉载浮隐隐绰绰。间或风来,氤氲的雾岚被轻轻打散又擦去,山是青青郁郁的连绵,云是丝丝袅袅的青……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择此为避暑之地之选,以及塘山被冠以"小庐山"之美称的原因吧。
这就是塘山的山。有了山就有了脊梁,有水就蕴藏着灵气。长溪之山有溪流,自消水洞流至山下,暗河涌动,滴水汇聚成牛湾水库、权家垄水库、白蛇泉等水库。
山间溶洞奇态百生,狐狸洞、观音洞、凤龙里洞、蜜蜂洞等默默沉睡于此,诉说着千百年来各种神话传说。
溪鸣水溅,树林阴翳里天籁声上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就是山水塘山。
居于此,以草木作邻家,鸟兽为友朋,栉沐清风,枕月而眠,偷浮光山色,更享人间余闲......或许现代人所追求的山居生活正是如此。
结庐世居塘山,可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造化,可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禅意,更可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
幽居于塘山,处德安之巅,观万般山河美景,更能寻一刻“门俯清湾山更好,眠到晓”的浮生清欢和一缕“窗暗时时雨,门开处处山”的晚来禅意。
身处山区的塘山,小山竹资源特别丰富,一直以来都有“翠竹之乡”的美誉。东坡先生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自古文人雅士爱竹,居有竹,人不俗,穿梭于竹海之内,更能体现“山里人”万般淳朴与山居的幽深意境。
现代塘山,依旧永葆山水本色,翠竹之间,新农村端庄分布,一派现代与自然气息,见证着这片土地于莽莽山野中“茁壮”生长。
虽有不少塘山人早已迁居县城或他乡,但关于塘山的一切,我想,这山间最唯美的记忆,哪怕走的再远也会心心念念。
这就是塘山,有山有水,非穷乡之僻壤,居山里,得一世外桃源。最原始的最“山里”,那份山里人的淳朴与厚道,那些山里人不辞辛劳的勤劳智慧,永驻于此。
来塘山,登临德安之巅,看万水千山,分外妖娆,听溪流潺潺,感受山里的无限风土人情。
青山在水云在天,人间无忧是少年。塘山所能给你的,是清澈的眼波。塘山所能给你的,是山居乡间最初的回忆。
翠竹之乡,塘山乡,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