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书:​人在旅途-说一说那些年在路上的故事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人在旅途-说一说那些年在路上的故事

作者 |李先书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我的家乡社旗距离郑州有二百三十公里,如今开车走高速公路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可是在三十年前,同样的路程需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而且在路上经历的事情真是一言难尽。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我还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年暑假坐车去郑州。当天早上七点多从社旗车站出发,班车上座无虚席,车上有一位中年司机和一位年轻的男售票员。
出了县城,班车沿着坑坑洼洼的砂石路向前行驶。乘客们犹如坐在风浪中的小船一般,颠簸的令人有些反胃。每当班车行驶过一个路面的大坑,乘客就会被颠的弹离座位。我就紧紧抓住前面的座椅扶手,惟恐自己被摔下来。“这好像坐轿一样”,一位乘客调侃起来,惹得众人跟着哄笑了起来。
车到了方城却停了下来,售票员下车去招揽路边的乘客。卖小吃的小贩赶紧上去,趁机销售煎饼盒子、或者茶鸡蛋等食物。后上车的乘客已经没有了座位,售票员就拿出藏在座位下的小板凳,让他们坐在走廊中间。那时候还不怎么查超员,因此每辆车都会尽量多拉人,多挣钱。有些乘客会和售票员讨价还价,一番争执下来可能会便宜几块钱。
出了方城,汽车沿着许南公路行驶。这条路宽大平整,车流量也大,汽车行驶的速度明显加快,乘客们也不必再忍受社旗到方城那段土路带来的的痛苦了。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车行驶到某县附近路段时,售票员就在车厢里喊开了:“老乡们注意了,不要睡觉了,这一段小偷多”。于是,满车的乘客顿时骚动起来,睡觉的乘客都被邻座的人叫醒。“师傅,你在这一段不停车,小偷不就上不来了吗?”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乘客说道,大家随声附和起来。
售票员却诉起苦来:“老乡们,你们不知道啊,他们都是当地的地痞流氓。我们的车天天从这儿过,他们拦车不敢不停啊。大家都当心一点吧”。听了他的话,大家都沉默不语,紧张的气氛弥漫了整个车厢。我把手伸进裤袋,把几十块钱紧紧攥在手里,心情自然有些紧张。
果然,汽车刚刚行驶进某县境内不远处,就有三个年轻人在路边拦车。司机不情愿的停下了车,三个人依次上了车。领头的是一个光头的胖子,一只手臂上刻了一条张牙舞爪的龙。三个人在车厢里扫视了一圈,大家顿时紧张了起来。我的邻座是一位中年女士,她紧紧地把背包抱在怀里,我心里也有点害怕起来,把钱攥的更紧了。
那个胖子站在门口,另外两个人走到车厢后排,他们的眼睛不住地在每个乘客身上扫来扫去。整个车厢里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车厢发出的呼呼声音。司机只顾开车,售票员也不说话。好在十几分钟后,站在门口的那个胖子突然喊司机停车,三个人就悻悻地下了车。
汽车重新开动了,大家如释重负,车厢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说这三个人一定是小偷,有人说刚才真怕他们明抢,有人感谢售票员提醒及时,售票员说大家没丢东西就好。看来,这三个人十有八九是小偷,只是这次没有遇上熟睡的乘客,他们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罢了。
这时候临近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虽然天气炎热,但是车窗都开着,不时有凉爽的风迎面扑来,乘客们刚才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这时候经过一个不大的镇子,班车却驶离了公路,拐进了一个封闭的院子。大家放松的心情重新紧张起了,“老乡们,马上中午了,吃过饭再走。”售票员解释道。
乘客们都下了车,司机和售票员走进了一个餐厅,“他们吃饭免费,我们吃饭高价”,一位同车的老先生发着牢骚。这个院子里还停着唐河的一辆班车,因此院子的阴凉处站着不少人。这是一个简陋的餐厅,里面摆着几张布满油渍的餐桌。门口放着一张破旧的桌子,上边摆着一大盆卤面、还有茶鸡蛋、火腿肠等食物。苍蝇在卤面上飞来飞去,一个胖女人拿着一把破扇子不停地驱赶它们。有同车的乘客去买饭菜,我经过长途颠簸此时没有什么胃口,只是吃了一个带来的熟鸡蛋。去厕所的时候,看门的老头收了两角钱才让进去。这样的饭店真是生财有道啊,处处都要钱,真是雁过拔毛。
二十分钟后,车子重新发动,大家赶紧上了车。有人骂饭店的饭菜价高难吃,有人则吃起了随身携带的食物。汽车回到了原来的公路上,顶着烈日出发了。炎热的午后容易使人犯困,我靠着座椅,在凉风的吹拂下有些睡意,后来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尽管班车还是有点颠簸,可是此时却无法打扰我的美梦。
等到我醒来的时候,看到路边不时有高楼掠过。问了邻座的女士,才知道车已到郑州南郊。周围的高楼在不断增多,马路两边的风景也越来越漂亮,我知道汽车已经驶入了郑州市区。我好奇的向外张望,对省会郑州这个大城市充满了仰慕之情。
班车在市区驶过了好几条马路,最后来到了陇海路,这是我从路牌上的标志看到的。汽车进了陇海路上的京广站,售票员说到站了。乘客们纷纷收拾行李,准备下车。等到双脚踏在城市坚硬的混凝土地面上,我的心才算踏实下来,漫长的旅程终于结束了。出站时路过售票厅,我瞥见里面墙壁上挂有一个很大的钟表,时针已经指向了下午一点。
这是我三十年前第一次去郑州的经历,后来大学毕业后在郑州工作,每年少不了在家乡和省会之间往返。后来社旗到方城之间的那段路终于修好了,每次坐车经过时再也不用遭受颠簸之苦了。
2004年底,许平南高速通车了,班车从此行驶在这条高速公路上,以前的许南公路已不再行走。从此以后,家乡往返郑州的道路通畅了,行程也大为缩短了,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到了2007年底,随着郑石高速的开通,家乡到郑州又多了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于是来往两地更加方便和快捷了。
过去和现在,同样的路程,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却大不相同,乘客在路上的体验更不相同。如今乘车再也不用担心车上有小偷,也不用担心在黑饭店被宰。现在的客车都安装有空调和监控,车厢里干净整洁,柔软的座位十分舒适。客车平稳地行驶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乘客可以悠闲地欣赏沿途的美景,这是以前的班车无法与之相比的。
对于以前在许南公路上的乘车经历,我至今记忆犹新;对于如今在高速公路上的乘车体验,我也深有感触。如果说以前在路上是一段令人苦恼的旅途,如今在路上却变成了一段令人愉悦的历程。这是因为:路正在越变越好,路上的风景也正在越变越美丽!

作者简介

李先书,社旗朱集人,现居郑州。东北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一级建造师。
(0)

相关推荐

  • 向度.小说|陈宏伟:英雄

    英雄 文\陈宏伟 这是一条孤寂的乡村公路. 天气冷飕飕的,有淡淡的雾.不过十月份,俨然已经有些冷了.长途客车在残损的路面上颠簸地行驶着,前方的国道在维修施工,客车绕道驶上了这条乡村公路.车里的人都恹恹 ...

  • 全程48分钟 地铁3号线年底开通

    本报讯(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周静雯)将于今年年底开通的郑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途经二七商业街区.商都历史文化区,穿越惠济区.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区.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途经11个换乘站,全 ...

  • [往事钩沉] 票板票夹钳,一套“吃饭家伙”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文豪/刘璐 ■口述:顾文豪,39岁 整理:本报记者 刘璐 一只带海绵的旧票板,一把铜黄色的票夹钳,这是我妈妈的两件"宝贝". 妈妈退休前,是一名公交车售票员 ...

  • 苏东坡《寒食帖》赏读:诗似李太白 书难复为之

    原标题:诗似李太白,书难复为之--苏东坡<寒食帖>赏读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祝 勇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苏轼<寒食帖>(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本书选取故宫收藏的宋元 ...

  • 答李翊书【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 ...

  • 李先书:​家乡的树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家乡的树 作者 |李先书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 ...

  • 【文艺评论】涉县书画大家李中香书作《临古镜歌》赏析

    赏析李中香书作<临古镜歌> 据说,寨上李中香(1879-1935.7),清末秀才,私塾先生,曾任涉县孔庙奉礼官.林县县视学,"文章皆有宏论,并出口成章,特长工书绘画,后为涉县书法 ...

  • 清中期嘉庆十一年老道祖李真元书手感《正一河洛昭科》

    清中期嘉庆十一年老道祖李真元书手感《正一河洛昭科》

  • 【西南文学•随笔】李先书/河南/列车上的风景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 --微刊总第1394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李先书 ...

  • 李北海书《前出师表》册(传)

    李北海书<出师表>(传),剪裱本,23.2×11.5cm×9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册不见宋明著录,落笔结字庄峻有法,神韵颇似<法华寺><李思训>等碑,即便不是李 ...

  • 李先书:古镇记忆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古镇记忆 作者 |李先书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 ...

  • 【西散原创】李先书作品 | 端午节琐忆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周末去一家超市购物,看到里面的粽子正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