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不管从哪个位置补,能量都会自动灌注到它需要的地方达到均匀
艾灸不管从哪个位置补,能量都会自动灌注到它需要的地方,最后达到均匀
图 | 网络
学生:艾灸和针灸如何来完成补泻?
李辛:等你的感知力越来越细微后,直接能够知道。我在大学毕业之后,每个周末就帮妈妈做艾灸,当时还帮一个老师灸。有一天晚上,印象很深,在他后背艾灸膀胱经穴位,做到某个点,感觉穴位里就像有喷泉一样往上涌,像是把悬空的艾条顶起来的感觉。
这种感觉,说明是实,“实则开”。人体内部有多余的能量,自然会向外扩散。“虚与实”是实实在在的,训练之后你能感觉到,不是推理。
虚是什么感觉?艾灸悬在穴位上有被吸进去的感觉。当时我一下子就理解了穴位是“神气游行出入之所”。古人不虚言也。
虚的地方,灸到一定时候就满了,满了之后就没有吸力了。后来,我发现如果自己足够放松,拿着艾条的手会自己动,病人背后的气场会在艾灸过程中变化,把你的手,其实是艾条引导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这个状态常常发生在双方都很放松,艾灸师“虚己忘我”的状态。如果艾灸师心不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目的性太强,虽然专注,但执着、用力,就感受不到这些了。
这个时候,还需要考虑补泻吗?前面说过,补泻的功效,第一是建立在病人本身的状态上;第二,和操作者的意向有关。但是是病人本身的状态决定了你能够补还是泻,而不是操作者主观想要怎样。
如果病人不虚,你却要补,就会干扰到他;反过来,病人需要补,你却去泻,也会干扰到他。
所以诊断与辨证的目的,是如实了知病人本来的状态,以及当下的神气形决定了开阖补泻方向。医生只是顺应趋势的精巧执行者,而不是妄作妄为的主导者。
比如灸前面腹部区域的时候,常常会有病人说“我觉得热量好像灌到了腰里面,灌到了小肚子”,说明这个人本身下焦虚。
如果把人体当做一个动态的太极球,跳出皮肉筋骨和经络穴位的习惯思维,不管从哪个位置补,能量都会自动灌注到它需要的地方,最后达到均匀。均匀之后,虚实的势能差别逐渐消失,成为平常。平常就是无病,这就是针灸治疗的真实作用。
灸腹部关元,敏感的人会有热能灌到腰里的感觉。腰里灌满了之后,“实则开”,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往下肢足部走,经过关节,最后通到脚上。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感觉到原来集聚在下肢、腰部的风寒湿火会从手脚的缝缝里流出来,就像小空调在往外吹一样。同时,患者的局部肌肉还会有轻微的抽动和调整,操作者常常会感觉到寒湿或者郁热从病人的艾灸处,甚至整个下肢、躯干部散出。
这个过程当中,患者的肚子里有时候会“咕噜咕噜”响,肌肉会跳动,还会出现排气、打嗝。
灸到这个状态,意味着人体气血得到补充,原本迟滞的气机开始重新运转,阻塞的经络重新接通,内外的开阖交流恢复了。医生所要做的不再是补虚泻实,而是保持这个稳态,帮助机体在这个状态下维持得久一些。“经气已至,慎守勿失”,人体会自己完成一切调整。
第二种可能,腹腔、后腰里面的热能充足了以后,中焦、下焦气已经通到脚上,然后就会往上向表面走。这个阶段,肚子里像开了锅一样,会放屁,大便增多、打嗝,这提示中焦的郁积开始外排。
有时还会出汗,甚至出一些很脏、很黏的汗,或者会有皮肤过敏,长一些疙瘩或者轻微的疮疡出来,这是艾灸增加了人体的能量。气进去了,该通的通,该排的排,它在鼓荡、在游行,这就是正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