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生命中不能缺乏“庄严”,教育更是需要“仪式”
仪式感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一种生命体验
更是一种发自内心、充满能量的灵魂敬畏。
生活中一旦少了仪式感,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殿堂便没有了仰望的高度和皈依的信念,而显得苍白、形秽、干瘪、难安。
古老的埃及人,每天清晨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伸开双手,从太阳中汲取能量和信念,这就是生命在混沌时原始崇拜的仪式。
国古代先民在收获了丰盈的粮食后,一定会行大礼叩拜天地,感谢上苍恩赐,大地馈赠,这就是生命中天地人合一的“敬天地,重人事”的精神仪式。
结婚时,中国人讲究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这就是坚守婚姻契约的一种仪式。
阅兵时,齐整的仪仗队手握钢枪,护卫着国旗,高唱着国歌,英姿飒飒,这就是军人在国旗下崇高使命与无上光荣的军人仪式。
在日本文坛,有一位名叫柴田丰的老人,她92岁开始写作,98岁出版诗集,年过百岁的柴田丰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她从未停止对美的追求,无论去什么地方,她仍然随身携带镜子、口红等化妆用品,像一个年轻小姑娘一样,认为自己的美丽人生路才刚刚开启。柴田丰说,自己有着“少女般的心情”,仍会陷入爱情,仍怀有梦想。她的诗集里便有这样的语句:即使到了90岁,我也还要去恋爱。这就是对生命中一切美好东西渴望与追求的仪式。
科学家钱学森在自己家里吃饭时,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
国学大师陈寅恪上课时总是带着一黄一黑两只布包,黄色布包则包着佛经文学、禅宗文学,而讲其他课程,则用黑布包那些参考书。每当学生到家里来听课,他一定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成夏布长衫后才出来授课。这何尝不是一种高尚自律的生活态度和职业素养?
在影片《私人订制》中主人公跪在大地上向自然道歉:阳光,我是来向你道歉的,虽然我们之间隔着厚厚的霾,但我还是想对你说,你是公平的,是我们犯了错,让自己陷进了深深的混沌里,我该怎么向你道歉,才能让我们回到童年的记忆中,天空是湛蓝的,空气是清新的,阳光是明媚的,我知道你会说,你们太贪婪了……这也是一种在生命的觉醒后重塑自我的忏悔仪式。
的确,生活中不能缺少了仪式感,它的存在能使我们即使面对千难万阻,也能尊严、温暖、向善地照亮我们精神的天空。
那么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仪式感,答案是肯定的。
上课前,一声“同学们好”,饱含老师对学生美好祝愿的仪式;一句回答“老师好”,饱含着学生对老师传道授业的感恩仪式,这种能量可以互相传递,它就像一粒种子,时间一长就会在彼此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随意地把一位同学散乱在课桌上的书和本整理了一下,落的整整齐齐的,并对他说,这样学起来多清爽。没想到这名学生之后上课更加积极认真,专注刻苦,而他的课桌此后一直都是整整齐齐的,是班里最整洁的。我那时突然明白,这种仪式感下的能量是可以互相传输的,那么真实,那么巨大,那么令人感动。
仪式不是形式和公式,而是一种来自生命本真的庄严,一种来自精神世界的敬畏,一种听从内心,无问西东的燃烧着的灵魂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