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妥读《三国》(十一)|| 原本河北多义士 可怜袁氏不得终(第590期B)

上期结尾

纵观中国的历史,华夏族是主体,人民由少变多,疆土由小变大,是因为有强大而先进的文化,吸引着边疆的民族来此附着,其中“忠君爱国”的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些在《三国演义》里边有突出的表现。除了对帝王的忠,三国里还有很多对他人,尤其是领导的忠的典范,我们下回接着说。

文:张  妥

播读梁轩诚

说到忠的方面,《论语 学而》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很多人也会经常引用,这就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说:每天要多次审视自己,为朋友办事尽心了吗,与朋友相交是不是诚信相待,学到的东西温习了吗?

忠,不仅仅是对君王的忠,也包括对他人,尤其是领导的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紧紧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军事上实际还是袁绍更胜一筹。这从统治的地域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来。

曹操所占的地域是河南中南部,山东的南部。而袁绍的地域包括河北,由他的三子袁尚守冀州,二子袁熙守幽州;包括山西中北部,由她的外甥高干守并州;包括山东中北部,由她的长子袁谭守青州。确实是地大物博、人多势众。袁绍的几个忠臣也让人肃然起敬。

首先是田丰。当年纵横江东的孙策刚愎自用,年轻丧命,其弟孙权继承衣钵,曹操为了结好江东,封孙权为将军,远在北方的袁绍不受用了,立即发兵七十万攻打曹操。田丰劝阻袁绍说,此时情况不明,我们只宜静候天时,不要妄动兵戈。袁绍不听劝阻,一意孤行,认为田丰违拗了自己的意愿,就把田丰关在了牢里,说是等自己打败了曹操后回来再给他治罪。然而战事正如田丰所料,经过官渡之战、仓亭之战,袁绍大败。散兵游勇们说,当时要是听了田丰的劝阻就不会发生这样的父死子伤的惨象了。袁绍听见后也觉得自己决策失误,心中有愧。可他身边对田丰不满的人进了谗言,说是田丰听到袁绍兵败的消息,非常高兴,手舞足蹈。袁绍不加分析,就让人去结果了田丰的性命。牢房的看守听到袁绍派人来,替田丰高兴,说,这一定是主公派人来释放你的。田丰说,主公外宽內忌,仗打胜了,我尤可活命,仗打输了,我必死无疑。果然田丰就为袁绍的失败牺牲了性命。

再说沮授,他也是袁绍跟前的重要谋士。在袁绍决计要和曹操开战的情况下,他对袁绍说,曹操兵勇,而粮草不如我们充足,所以我们最好是以逸待劳,打消耗战。袁绍认为沮授也违拗了自己的意愿,和田丰是一路东西,把沮授也囚禁了起来。袁绍、曹操两军对垒近两个月了,粮草耗费巨大。沮授在牢里感觉到堆放粮草的乌巢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必须要派重兵把手,他把这个意见说给袁绍,不料袁绍却当做耳旁风,还把看守沮授的牢头给杀了。曹操这时候到了兵疲粮绝的境地,只能孤注一掷,亲自率兵烧了乌巢粮草。接着乘胜追击,打得袁绍大败,囚在军营里的沮授被曹操所获,因为沮授认识曹操,老远就大喊:我不投降。曹操说你不为袁绍所用,还是留在我这里吧。没有想到沮授趁人不注意,盗了一匹马要逃奔归袁。曹操只好把他杀了。但是还是为他的忠心所折服,不但厚葬,而且为他立了墓碑。

再说审配,这是个能参谋能带兵的能人。袁绍因为乌巢粮草基地被曹操烧了,官渡之战失败。但是他还有青州、幽州的大儿子、二儿子的势力,还有并州的外甥的势力,几处兵力结合,还想跟曹操进行决战,曹操运用了谋士的十路埋伏,彻底打败了袁绍。袁绍伤心,生命垂危,在最后把位子传给了三儿子,于是引起了大儿子的不满,袁氏弟兄们起了内讧,互相打了起来,让曹操捡了个便宜。曹操先对付袁绍三儿子,攻破了对方所盘踞的冀州。当时守卫冀州的主要指挥者就是审配。曹操在一次攻城战斗中,城上箭如雨下,差点儿要了曹操的命。城破后,曹操问审配,城里的箭怎么那么多。审配说,恨少恨少。曹操又说,你当时在袁绍方面,不得不如此,现在袁死城破,你归顺了我吧。审配说,不降不降。而且还说,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然后引颈就屠。

还有一个叫做王修的,当时袁绍大儿子在青州时,王修是青州的别驾,也就是行政副长官。当时袁绍传位于三儿子,青州的大儿子心里自然不服气,以共同抵抗曹操为旗号,带兵到了三弟的地方,而且设计诳三弟来军营赴宴,趁机杀了三弟,夺得父亲生前的地位。王修知道了这件事,就劝大儿子不要这样。王修说,兄弟如同手足。现在和别人争斗,而断了自己的右手,怎么能够取得胜利呢。况且天下至亲莫过于兄弟,兄弟相残,能和谁为伍。王修说的入情入理,可是袁大公子就是不听,还把王修骂了一顿,并被撵了出去。

待到曹操各个击破袁氏兄弟,袁大公子也被曹军所杀,并将袁大公子的头颅挂在墙上示众,并声言哭丧者必死的时候,王修却为袁大公子哭丧。曹操问他难道不怕死,回答说为人臣者,不能为主赴死,乃是不义也。我今之所以哭丧,就是想收拢袁氏的骸骨,虽死无恨。曹操都不由得大为感慨,说,河北的义士真的是这么多。可惜袁氏父子不能所用。如果袁氏父子好好加以利用,我怎么敢正眼观瞧此地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