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虑
身份的焦虑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不管我们是一帆风顺、步步高升,还是举步维艰、江河日下,都难以摆脱这种烦恼。
在《身份的焦虑》这本书中,阿兰·德波顿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结”。作者援引艺术家、思想家以及作家的观点和作品,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帮助我们澄清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壁障,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
地位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可能赢得多少世人的爱,而世人对我们的关爱又是我们看重还是看轻自己的关键。
势利人的影响是使我们产生身份焦虑的关键所在。我们身边多的是势利小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他们势利的眼神下生活。深藏在我们内心的害怕其实才是势利产生的惟一根源,看清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对势利有清楚的认识。
当下,身份的焦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强烈,因为每个人获取成功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要想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失败者”,我们必须期望得到更多的东西。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梦想。
而实际上,我们的很多欲望与自己的真正需求毫无关系。过多关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只会让我们把自己短暂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
只要我们对自身有着清醒的认识,清楚自身价值之所在,他人不公允的看待也不会伤及我们,因为我们清楚自己的地位和境遇。
在书的第二部分,作者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身份焦虑的途径。
哲学
根据哲学观点,主流价值体系有时候会有失公正地让一些人蒙羞;有时候也会有失公正地让一些人赢得尊重。
我们在经常没有搞清他人观点是否值得关注之前就去寻求他人的赞赏;但是只要我们对某些人的思想稍加研究,就会发现他们根本不值得我们尊敬。
只有那些既对我们非常不利又完全真实的言论和态度才会破坏我们的自尊心。
我们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良知,而不是遵循来自外部的赞扬或谴责。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在一个随机形成的人群中看起来是什么形象,而在于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形象。
艺术
我们人类有着各种缺陷,每时每刻都有犯错误的危险,例如对错误的目标顶礼膜拜,对自己蒙昧无知,对他人一味误解,毫无必要地满怀焦虑或贪欲重重,以及让虚荣和错误蒙蔽了自己的本性。
而艺术作品能够在不知不觉当中,潜移默化地向我们揭示我们的生活状态。艺术作品有助于引导我们更正确、更审慎、更理智地理解世界。
伟大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紧张和焦虑。
悲剧作家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几乎难以接受的事实: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个有罪的人所犯的每一个错误都可以追溯到我们自己的某一方面的本性;在我们内心囊括了人类所有的品质,包括最优秀的品质和最恶劣的品质,在合适的情形下,或不如说,在错误的情形下,我们能够干得出任何事情。一旦观众认识到这个事实,他们就有可能摆脱他们傲慢自得的态度,从而感觉到自己施与同情和保持谦虚的能力大有提高;他们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他们个性中的一些不良品质虽然一直没有导致严重的事件发生,但一旦置于特定的情形之下,这些缺点就会毫无约束地、灾难性地占据整个心灵,从而轻易地把他们的生活破坏殆尽。
政治
身份的理想标准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
蒙田建议我们要记:“偶然性事件按照它难以捕捉的意愿决定着我们的身份和名誉:我经常看见机遇走在美德前面,而且占有绝对优势。”
如果对我们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冷静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事情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为之骄傲,同时也有一些事情我们没有必要为之尴尬。因为在我们身上发生的好多事情并非我们自己所为。
蒙田说,在见到达官贵人之时,要控制我们的激动情绪,在见到穷人和无名之辈时,要抑制自己想要评头论足的冲动。
我们应该停止赋予如金钱般随机分布之物以一定的道德涵义;我们应该割断人们习惯地在财富和美德之间建立起的教条式的联系。
卢梭说,不管我们认为自己在思想上多么独立,我们实际上并不理解我们自己的需要,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现象。我们的灵魂很少直接说出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才能够使自己满足,或者即使它们有时嘟哝些什么,它们的指令也往往建立在谬误的基础之上,或干脆自相矛盾。
外界有各种声音在不停地告诉我们,应该获取什么,然后我们才能得到满足,我们的思维极易受到这些声音的左右,我们灵魂深处发出的一点点微弱的声音将会淹没在这些外界声音之中,而我们也会很容易地受到误导,从而使我们偏离了对我们生命中何者真正重要的谨慎而艰苦的求索。
基督教
死亡向我们揭示出,我们妄图通过身份获得的各种意图都是极为脆弱、或毫无价值的。
对死亡的思考可以引领我们去追求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同时还会鼓励我们漠视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因为他们对我们的评价与我们的死亡没有丝毫关系。
对死亡的预见能够使我们追求我们内心中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不管我们生活在如何遭人遗弃和忽略的境况中,也不管他人多么势力强大,多么受人尊敬,一旦想到每一个人都将最终化为世界上最平等的物质——尘土,我们便会顿感释然。
任何事物注定都要消失。与永恒相比较,扰乱我们心神的那些东西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波希米亚
波希米亚人说,根据人性来判断,社会上最成功人士很少是那些最聪明或最善良的人,而是那些最成功地迎合了听众的价值观念的人,而这些价值观念往往是弊端百出的。
他们认为,商业上的得失成败仅仅能够表明一个人获取商业成功的能力,而不能据此对一个人道德上的和想象力方面的缺陷做出惩罚性的判断。
波希米亚人认为,我们在与主流文化相抵触的生活方式中维持自信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在贴身的小环境中起作用的价值体系,依赖于我们所交往的人的种类、我们所阅读的书籍和我们所听到的话。
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和波希米亚的目的并非废除身份等级,他们只是尝试创立一些新的身份等级,而这些等级建立在那些为大众所忽略或批判的价值标准的基础之上。
不管身份的焦虑如何令人不快,但是我们还是很难想象一种完全摆脱身份焦虑的美好生活,因为一个人对失败和在他人面前丢脸的恐惧,实际上意味着他抱有一定的追求,期待某些结果的出现,以及对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心怀尊敬。
身份的焦虑是我们承认在成功生活和不成功生活之间存在公共差异的时候,必须付出的代价。
虽然我们对身份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在满足对身份的需求时面临着诸多选择,我们有自由认识到,我们对蒙羞的忧虑完全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群体,我们充分理解和尊重这个社会群体的判断方法。
身份的焦虑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是成问题的,那就是我们遵循这些导致焦虑的价值观念,仅仅是因为我们异常胆小怕事、循规蹈矩,或者仅仅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已经被完全麻痹,以至于我们认为这些价值观念是天经地义的,或者因为我们周围的人对此心醉神迷,或者因为我们的想象力变得过于局限,而想不到还有其他的选择。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人无法或者不愿温顺地服从关于上层身份的主流观念,但他们有资格拥有更好的称呼,而不是残酷地被人称为“失败者”或者“小角色”。
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才能证明生活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