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教育“回家”,用爱“疗伤”|山栀子 2024-05-18 02:35:51 教育“回家”,用爱“疗伤” ——和家长聊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山栀子抑郁,自残,轻生,这些话题,会让人觉得沉重,也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也许有人会觉得,今天讲的这个话题,都离我们自己还很遥远,离自己的孩子也很遥远。其实不然,悲剧往往就潜藏在身边,越来越近,令人我们猝不及防。 不可轻视的问题,无法回避的教育当前,抑郁、自残、自杀、暴力等问题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2021年4月16日,陕西西安,一名12岁的女孩因为被老师怀疑偷钱,从20楼公寓楼跳楼身亡。2021年3月31日,湖北省红安县一小学六年级女生疑因遭老师辱骂而跳楼自杀。2020年12月15日,四川省泸州市一小学生从高楼一跃而下。男孩坠楼前留下的字条内容为:我活得太累了,你们从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现在,又想让我把早已遗失的“东西”找回来……我只希望,能多“睡”一会儿。落款是:恐惧并绝望的黄某某。2021年4月9日,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两名五年级女生坐在四楼雨棚边缘准备自杀。接到报警后,乐清市消防救援大队柳市站迅速前往救援并成功救出。事后了解,两女生因家长爽约没有陪她们到对方家里玩,一时想不开,爬上四楼雨棚打算跳楼。12岁,正是花骨朵般的年纪。老师和家长都想不明白,到底是遇到了什么样的绝境,会让一条条鲜活稚嫩的生命,以如此悲烈的方式选择离开?还有多少因手机被没收、被母亲扇耳光而跳楼、跳河,还有因为手机、上网等向父母亲人举刀相向的悲剧?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国内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这些反常、极端行为的背后,都是因为其心理产生了严重问题。我们来看两组数据:2020年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小学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达25%,其中构成心理疾病者达10%。部分调查显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龄前儿童高达20%左右。《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去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高出2009年0.4个百分点;重度抑郁为7.4%。随着年级增长,抑郁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约为1.9%-3.3%,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0.9%-12.5%。这几些数字意味着什么?心理问题的普遍性不容轻视,心理疾病离我们越来越近。看似正常和平静的孩子,实则暗藏危机和风险。因此,从小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刻不容缓!充分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异常十分重要!家长要树立六个重要的心理教育观。每个人的心理都会产生问题,只是时间早晚和程度的轻重不同。心理问题一旦产生,得不到及时干预和化解,总有一天会因某种刺激而暴发。所有的祸根,都是从小埋下的。负面情绪、极端表现都是可以传染的(行为上极易被效仿)。孩子的问题,都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心理问题的主要“病因”和表现当一幕幕类似的悲剧发生,人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怎么这么想不开”的同时,父母为什么不去想想: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脆弱,这么经不起打击?可能我们从来没有蹲下来去听听孩子的声音,去找找孩子脆弱背后的原因。认真分析各类案例,我们发现,悲剧的背后往往都带有“共性”。最易引发问题和悲剧的“四根导火线”。一是迷恋手机和网络游戏。《半月谈》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合作,在全国若干省份调研发现: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的“四无”青少年越来越多,也称“空心病”(没有目标感、价值感,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存在的价值)。造就“四无”青少年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网络,而在于现实世界。这就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因素:控制感(自主自控,驾驭他人)。当现实世界没办法给青少年提供控制感的时候,网络世界却向他们敞开着大门。在网络游戏这个虚幻的世界里,他们尝到了“控制”的成就感:可以自由地定义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可以设计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不用顾及现实世界中的自己,既可以打造一个理想的完美的自己,也可以扮演一个完全反面的自我,“天使”与“恶魔”还能自由切换。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凭不同的“面具”在全世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认同、互相欣赏、相互鼓励,甚至根据共同的梦想组成一个团队,并且为之计划、付诸实施。如此,现实世界中的“四无”,在网络世界里成了“四有”。据一名资深网络游戏开发者坦言,如果一款游戏不能让人中毒,就不是一款好游戏。游戏是为了让人中毒,不让人中毒,公司就很难挣钱。设计团队都是由教育学、心理学、美工学的顶尖人才参与打磨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关卡,会给你奖励(尝甜头)、会让人兴奋,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直到堕落。网络、游戏成瘾,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实际上,孩子沉迷网络,也是由于情感上缺少关爱、现实生活中缺少寄托、缺少朋友。当家庭的温暖被稀释,孩子开始在别的地方找出口。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游戏障碍”确定为心理疾病。二是冷漠紧张的家庭关系。主要表现在亲子关系缺位(单亲、留守)、家庭关系复杂(离异重组、孩子之间的矛盾等)、亲子关系越位(父母强势、包办、苛刻)。过度控制孩子或凭个人喜恶干预孩子,都是不可取的方式。这就是原生家庭对于人的影响,一点点的渗入你的生活中,最后深入骨髓。研究各类悲剧,基本都与背后的家庭有密切关联。三是学业(作业、考试)困难和繁重。主要是初高中生。这里特别提醒家长,孩子进入初中后,学业负担和压力陡增,孩子一时难以适应。越是“学霸”,压力越大。大家会发现,很多选择轻生的,多是成绩优异的。四是来自同学矛盾、同伴孤立和校园欺凌。家长一定要注意,人际关系中,除了父母,孩子最在意的是同学和朋友。同学矛盾极易引发孩子的情绪变化、心理问题。被同伴孤立,比父母的责骂的伤害更大,越是进入青春期,越是严重,女孩子更敏感。校园欺凌对孩子的伤害最深,深到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心理问题源自“环境压力”。最大的压力来自学业负担。不要让孩子在本应该天真的年龄里去做太多无趣的事:没有童年的快乐,只有做不完的考试卷,上不完的培训班。其次的压力来自父母家庭。父母对孩子期望越高,孩子的压力就越大,如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孩子就会对自己很失望,久而久之,孩子的就会自信心不足,甚至引发抑郁。电视剧《小舍得》中来源于母亲的巨大压力使得颜子悠在考试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他发现很多题目明明自己曾经都做过,但是就是想不起来,不会做,最终终于无法忍受,撕毁考卷,并且掀翻桌子跑了出去,放弃了考试。子悠就像是一个弹簧,田雨岚不停地压榨他,时间久了,弹簧失去了弹性。一个好孩子被母亲逼疯了。其它的压力来自同学关系。在急速变化、竞争激烈的时代,成年人的焦虑和紧张,通过家长、教师传导给孩子,使孩子无形中成为接收情绪的“最底层”,孩子们在精神上已经是高负荷了。他们就像一个胀满的气球,轻轻用手一碰,就很可能破掉。如果他们的压力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得不到很好的疏解,任何一件微小的事情都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轻生的孩子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父母都盲目自信,认为自己孩子平时没有任何问题;他们看不出孩子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即使发现了一些异常,那也不过是孩子的“叛逆”。这多么可怕又可悲的现实!孩子如果在一定的周期内频繁出现下列六种表现,极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一是敏感,时常焦躁不安。孩子天生好面子,当孩子意识到自尊被威胁和伤害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二是叛逆,突然戾气很重,对什么都看不惯。小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孩子可能在外碰到了麻烦或者受到了委屈,心里感到憋屈,如果不及时疏导,孩子可能会伤害自己和报复社会。三是嫉妒,对对手抱着敌视态度。嫉妒本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一个孩子面对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愤怒、敌视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时,心理上就出现问题了。四是失落,总是神色凝重,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当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挫败感。当孩子越来越紧张,或变得不开心时,长期下去很容易导致孩子抑郁。五是自卑,总是怀疑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六是孤独,越来越沉默,不愿意出门,有什么话不再跟父母说,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有些孩子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也不愿跟父母交流。如果长期关闭自己的心门,很容易做出让父母担心的事情。孤独感加重是最可怕的,轻者“自闭”,重者产生自杀行为。 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最好的心理医生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教育和干预要及早,让教育回归家庭,用爱疗伤,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李玫谨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在12岁以前,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 多在12岁至18岁前后。最重要的是,悉心陪伴,营造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和和谐的亲子关系。孩子12岁之前,被称为对父母的“依恋期”。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12岁以后开始进入“独立期”,这中间还有一段危险的“叛逆期”。依恋期内的父母相伴时间有多少,决定着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这里有一个要引起家长注意的“不等式”:健全的家庭≠健全的家庭教育。这里,给各位家长11个小建议:一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孩子经常目睹父母之间的争吵,就会使孩子缺乏人与人相处的亲密感,处理问题容易走向极端,不懂得控制情绪,对生活中的小事斤斤计较。一个孩子如果生在非常幸福的家庭中,就会从里到外散发出一种阳光乐观的气质。如果生在父母不和、鸡飞狗跳的家庭,孩子性格上就会有缺陷,做事情就会有些偏激。二不刻意追求“完美”。为人父母者,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无可非议,但是凡事过犹不及,琴弦一旦绷得太紧,就容易断掉,最终受伤的还是孩子和父母。这样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变得焦虑,畏惧强权。以后进入社会,一旦工作上犯了一点错,就会认为全部是自己的错,进而失去再次尝试的勇气。三是安心听完孩子要说的话。好的倾听是建立链接的开始,与孩子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同身受。感同身受,也是一种“共情”。四对孩子不要“河东狮吼”。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其中有一剧情说到夏君山在辅导女儿欢欢作业的时候,情绪失控,忍不住冲着女儿发火。结果是什么,越说越来劲,越骂越不理智,越骂越适得其反。管好自己的嘴,忍住唠叨、责骂,尽量不要在激动、愤怒时,脱口而出,喋喋不休地唠叨。生气时说出的话,如同泼出的水收不回。既伤了孩子的自尊,打击了孩子的自信,也让亲子关系渐行渐远。尤其对于叛逆的孩子,父母过度的说教,就像烦杂的、高分贝的噪音,扰得孩子想要逃离,令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严重的,还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令家长追悔莫及。上海一名17岁的男孩因为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母亲在开车接他回家的路上,就此事训斥他。母子发生争吵,男孩赌气下车,跳桥身亡。我们要告诉孩子,虽然犯了错,但是我们对他的爱不会减少一丝一毫。犯了错就批评,无关乎爱与不爱。改正了,这事就翻篇了,既往不咎。现实生活中,多少温柔美丽的妈妈,一瞬间变成了凶神恶煞。父母情绪的平和,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五不要经常打骂孩子。比起孩子犯错,父母的打骂更可怕。对孩子狠一点、严格一点,但不是让孩子对你望而生畏。 六不给孩子贴“标签”。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意思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破罐子破摔”这句话,“我这么干,因为我就是这种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贴上的标签,无论是“好”是“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评价,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其中,儿童最容易受“标签效应”的影响。简单来说,如果你看见孩子的动作慢了一点,就总是批评或者逢人就说“这孩子总是拖拖拉拉”,你的孩子可能真的会越来越拖拉。做作业的时候,孩子思考时间稍微久了一点,你就总是评价他“太笨了”“反应太迟钝了”,那么你的孩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可能真的会越来越“迟钝”,这就是贴标签的力量。七是尊重孩子的意见,营造商量、民主的气氛。家庭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亲近感,信任感。父母,一定要有一个人是孩子可以倾诉、交流和对象。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交心。父母要有和经常和孩子聊天分享的习惯。聊一聊每天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哪怕是其他孩子的故事,也能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和交流分享的乐趣。为了让孩子有话可以轻松讲出来,做父母的不应该时刻以权威自居。不妨在家里营造出足够的民主气氛,谁说的有理就听谁的,并且鼓励孩子随时讲出自己的感受,随时化解孩子的委屈。别怕你会没有威信,其实你越这样做,孩子越会理解和认同你。反之,如果父母总是以“大”压小,长期下去,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在日后形成逆反或逃避心理。八是经常留心孩子回家后的情绪变化。孩子每一个过激或极端的反应一定不是偶然的,一定有事先的不良情绪反应或者是“征兆”。孩子缺少的是家长、老师、朋友对他的情感关注。如果家长在孩子每次考试前都能体会到孩子的压力,每次考试后都能关注到孩子失败后的痛苦,每次孩子无助的时候,家长的语言行动都能够成为孩子缓解情绪的出口或管道时,孩子怎么可能采取这样极端的行为?九是给孩子以自己的空间。父母和孩子要无逢对接,又要给孩子留足空间,不要管它。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过多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十是主动为孩子减负。家长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漫无边际地给孩子购买社会上出售的训练题集,强迫孩子利用放学后和双休日时间去做,把孩子当成永动机,使孩子失去了休息的时间。二是漫无边际地给孩子报名参加社会上举办的补习班、提高班、培优班、兴趣班,使孩子们离开学校门,接着就进社会上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双休日也给学生排满了社会上举办的线下、线上的“学习”班,而且要完成各类课外班布置的作业,使孩子“全周上课”,亳无喘息的时间。三是漫无边际地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让孩子见空插针去读“书”,增加阅读量,美其名曰开卷有益,多多益善。当孩子哪门功课成绩不好时,不要第一个念头就去报培训班,而是要鼓励孩子树立对这门功课的信心。 十一是主动借助专业的力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抚、引导和干预,学校的力量不可忽视。孩子的班主任是最大的支持者,只有把孩子的家庭表现和学校表现放在一起整体观察和研究,才能做出准确的研判。这里特别提及的是,松滋市实验小学正在开展的“点灯行动”。我们针对各个班级所有孩子建立“四色风险防控体系”。根据儿童的生活环境、家庭状况、行为风险等,将所有学生分为“红、黄、蓝、绿”四个等级。红色风险等级最高,需要紧急干预;黄色要做好兜底保障;蓝色意味着需要关爱;绿色则为普通儿童。重点针对红、黄等级的小孤独、小问题、小网迷这“三小儿童”开展定向帮扶活动。这是学校对“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重要实践,有关注、谈话、帮助、家访等一系列的行动,更需要家长们的全力支持。同时,如果你的孩子属于比较严重的问题,也可以申请学校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用专业的力量及时干预,帮助孩子平安健康地度过。教育路上,家长、老师、学生应各司其责,各安其位,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只有父母像父母,老师像老师,学生像学生,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回家,用爱疗伤,给孩子一个美好灿烂的童年。(本文系作者在“新父母学校”家长培训班上的讲座,刊发时有删改) 赞 (0) 相关推荐 育儿博主的学霸儿子离世,这样的“翻车”不是值得看笑话的事情 就读于美国埃默里大学哲学一年级本科的19岁中国学生张一得突然离世,虽然家属对死因讳莫如深,但是这恰恰指明了死因的方向,一个如此年轻的人突然去世,如果不是意外,就是自杀,而如果是意外,又有什么不好说的呢 ... 孩子的问题,至少80%是父母造成的 今天晚上,在荔枝微课,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与家长朋友们探讨几个亲子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邀请您来倾听! 1.孩子的问题,至少80%是父母造成的:还有20%大概与他的天生秉性有关. 2.面对孩子的问题,至 ... 性教育的误区有哪些?性教育该注意哪些事项? 在正常情况下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要给孩子教育男女有别,尤其是青春期的性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性心理,但是有一部分家长对性教育存在误区. 性教育的误区有哪些? 1.性教育越早发生性行为越 ... 【上清走笔193】教育的“舍得”智慧|山栀子 教育的"舍得"智慧 --和家长聊教育 ● 山栀子 最近,一部都市剧<小舍得>被观众一路追捧,并引发热议.各位家长也有不少在追剧,也一定会有很多感慨.它以家庭教育.亲子关 ... #家教教育 遇事多平和,多宽容!#成长 #育儿 #家教教育 遇事多平和,多宽容!#成长 #育儿 资深班主任教育叙事:爱的力量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二年了.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而我认为班 ... 班主任教育叙事:“爱”铸教育,“励”字先行 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扶起孩子的自信之心.轻声一句鼓励,随时赞赏,树立学生进取之路.学生最大的幸福是获取老师同学的赞赏: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学生在自己的眼前成人成才.老师的爱心铸教育,以鼓励先行施予学 ... 潘书朋:经典语录——教育的真爱需要师生心灵的互动 446.为何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是在"育分不育人",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真得会看不到教育的明天在哪里,整个社会遭受教育的报应会越来越厉害,看看身边的种种社会现象就一切都明了了,目前整个 ... (原创)教育随笔:为了孩子的幸福成长,我们一起寻找教育回家的路! 8月16日,笔者有幸在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参加了"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网络技术培训会议",这次培训会议是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举办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创新教育网&qu ... 地理教育可以用爱发电? 题图截取自我的b站账号: https://space.bilibili.com/298055743 为什么要用这个标题? 因为字幕组没啥回报, 又特别辛苦需要付出, 用爱发电很符合情况. 今天这篇推送 ... 中考作文《教育里的爱》 文题一,教育里的爱 例文展示: 教育里的爱 善无私,爱无言,师者仁心. 曾有一个19岁的女孩,不顾家人反对,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贫困小学 ... 教育随笔|因为爱所以爱 关注燕山诗文,阅读百味人生 时光荏苒,转眼间,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有20多年了.回首往昔,有烦恼也有惊喜.有遗憾亦有感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愈来愈感到幸福.我曾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