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的体验如何加深?这次终于搞懂了!

如何加深音乐治疗的体验深度及引导语的功能

(一)
如何加深音乐治疗的体验深度
音乐治疗若想在咨询、培训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加深体验深度。
如何给来访者加强体验深度呢?
体验深度往往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音乐意象、音乐行为、语言认知。如果给来访者体验一首音乐治疗,需要诱导来访者在音乐背景下产生想像,产生行为、动作,再加上对音乐和上述部分的认知。
上述三部分操作过程在我们大脑的不同区域完成。音乐诱发想象,是由大脑颞叶的想象系统通过抽取记忆系统相应的表象,经过加工完成。音乐行为,即在音乐背景下完成的演奏行为或者其他行为,由小脑配合完成。语言认知的主要脑区在大脑额叶。三者结合在一起,可以调动不同的脑区去体验音乐,从而加强体验深度。
人类从古至今做的音乐治疗都是深度疗愈。古人在仪式化的过程中,往往将诗、乐、舞三者相结合。诗是语言,是文字,是认知;乐是音乐;舞是身体动作。诗、乐、舞三为一体,完成仪式化的深度体验。
此外,在音乐治疗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三赋”的方法加深体验。所谓“三赋”,即赋以乐器以形、性、义,就是赋它以形象,赋它以性格,赋它以角色意义,也就是让来访者或学员描述乐器的形象、性格、角色。
(二)引导语的功能
在音乐治疗中,引导语至关重要,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媒介作用。引导来访者或学员在音乐中展开自由联想,并在听音乐过程中或听完之后告知心理咨询师有何感受,这就是媒介作用。
第二,容器作用。有些引导语可以诱发来访者或学员产生被抱持的感觉,达到容器的效果。
第三,移情作用。在音乐治疗中,当心理咨询师告知来访者或学员“你的故事就在这首歌曲里面”,会促使他们与音乐之间产生移情。
第四,投射作用。在音乐治疗中,当心理咨询师告知来访者或学员“你听,这个女的在哼唱什么?”,会诱使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爱情、创伤投射到音乐中去。
第五,共情作用。共情的音乐主要用于破冰、热身,产生和促进团体产生亲社会行为,在音乐治疗中运用引导语可以有效促进上述过程完成。
本文节选自:赵小明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实操》

小明老师微信

zhaoxiaoming3

中国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实操训练模式创始人

 中国心理圈真正教实操的老师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