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一个方子搞定全身关节痛 转载自九哥
有一老人,手关节严重变形,痛起来整晚睡不好觉,原来这老太太家务繁重,又常年用冷水洗衣服,寒冬腊月也是如此。一经点破,从此之后远寒凉,再配合方药调理,很快就能去痹痛。用的是哪个方子呢?张仲景的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里说它治疗诸肢节疼痛。也就是说关节痛,无论哪里,它都可以治。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2克、白芍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 、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制附子10克寒主痛,寒是导致关节痛最大的一个病邪,所以这第一步就是祛寒。附子这味药相当厉害,它非常的热,可以打通十二经络,哪个地方寒凉寒冷啊,它都可以到。附子性走不守。它一进到身体里头,你会发现全身血脉都喷张,它会走来走去,把寒气从脏腑筋骨里逼出来。桂枝是桂树枝头最上面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因为长在尖端,所以阳气很足。桂枝温阳通络,它能让阳气去到疼痛的地方,我们看周围的树木,冬天的时候硬邦邦的,一折就断了,但是春天就不同,春天冰雪消融,你再一折,发现很有韧性,因为它多了些阳气,有了阳气,关节会软,麻黄能把毛孔打开,让风寒邪气原路返回。中医讲,邪之来路,亦邪之去路。那些风邪、寒邪啊,顺着毛孔进入人体安营扎寨的,不管它是藏在皮下还是筋骨肌肉,麻黄都能给它搜刮出来,然后再沿着毛孔,开门逐盗一样给它打出去。生姜这味药是温性的,它能够去除感受的寒邪,生姜解表的力量比较好,以前淋雨之后,就会煮一碗浓浓的生姜红糖水,趁热喝,喝下去身上微微汗出,起到一个散寒的作用。药书上把风寒湿等疾病向愈的现象叫汗解,就是说毛孔也是身体排邪的重要途径,毛孔通透,汗能够出来,就说明邪有出路,身体才会慢慢好起来。四味药,不管是在里之寒还是在表之寒,都能通治。知母苦寒,一方面可以防止太多的温药让身体受不了,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寒化热,寒邪在身体里郁久了会化热,这就好比把一块儿冰块儿放在正在烧的锅里,一会儿就变成热水了。防风,古人取名字可不是随随便便取取就行的,都说风随草偃,自然界的树啊草啊,风朝哪个方向吹,就往哪个方向偏,可唯独防风这种植物不同,风吹不动它,在再大的风中都能静止不动,所以古人用它来做为抵御各种风邪的药。防风,它能防止外界的风侵入,再一个所有风从外面进到体内,它都能把它赶出去。为什么要祛风呢?中医上有一个词叫虚邪贼风,就说这风啊像个小贼一样在身体里游走不定,关节疼痛走来走去的,也就是一会儿这疼,一会儿那疼,多数跟风邪有关。众风药皆偏于辛散,唯独防风多了份甘润。刮一场风,没有带些牛毛细雨来,那就是纯粹的刚风,如果带些牛毛细雨来,这就是柔软的风。柔软的风,连风带雨,滋润大地,所以防风祛风而不伤正气。风邪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个载体,它可以载着其他任何一种邪气,深入到我们的脏腑经络当中。比如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祛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很难祛除,所以接下来的一步就是祛湿了。祛湿的关键是健脾,张仲景这里用的是白术,白术在中医里地位很高,它主要是通过加强脾脏的运化吸收功能,来达到祛湿的效果。白术在古代被认为是吉祥物,因为它的形状非常漂亮,像如意,又像云卷,它的颜色发黄,味道也非常香,所以它是生脾土之药,土能制水,好比那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一下过雨,水湿是不是就很重,这时候铺几铲干燥的泥土上去,立马干爽。为什么加上芍药和甘草呢?因为有明显的疼痛,芍药与甘草配在一起,就是大名鼎鼎的芍药甘草汤,古代形容芍药甘草汤功效就四个字,缓急止痛,从头到脚的疼痛,它都能缓。《朱氏集验方》里把芍药甘草汤叫做去杖汤,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腿疼时路都走不动,不得不用拐杖,用完这张方子以后,腿不疼了,拐杖也不用了,那就把它叫做“去杖汤”吧。可见,芍药甘草汤止痛的作用有多厉害。仲景方看似平淡无奇,用好了却可以妙手回春。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治疗全身上下所有关节的疼痛,只要符合寒湿特点的就可以用。最后要说一下,附子有毒,现在药房里卖的都是制附子,生附子基本买不到了,制附子是经过炮制的附子,毒性已经大大降低了,很多人不懂怎样煎煮附子等有毒的中药,这类药一般要先煎,久煎,至少半个小时,在开方子时医生会在处方中附子这味药的右上角或后面注明先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