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名家】失眠多梦、疲倦乏力等亚健康,如何自我调理?

去学岐黄中医名家经方

一、中医,如何理解亚健康?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气色佳,精神足,心情好;阴阳失调,则症状频出,百病丛生。

因此,当机体阴阳平衡遭到破坏、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时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不仅仅存在于工作的人,在校学生有的也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上出现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的降低。躯体方面可表现有疲乏无力、浑身疼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怕冷怕热等;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等。

岐黄健康之家

每天分享精彩的中医内容,求医不如求己,打造优质中医内容分享!杏林中人一起学习进步!
公众号

二、常见的亚健康问题

1 “不 寐”
中医上失眠也称“不寐”,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而失眠病因机理主要是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是由多个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异常状态。
人体血液的来源,由水谷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精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
因此,气血旺盛、脏腑功能协调以及阴阳平衡,则神志安宁;若思虑、劳累伤及脏腑,则心神失养,神不内守,从而导致不寐

古代医家认为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而且必须是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有8小时的睡眠。因此睡好子午觉(晚11点到凌晨1点),就有利于人体的阴阳调和。

所以要更加注重睡眠质量与有效性,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为标准。

肝郁化火
通过辨证论治,失眠最为常见的有两种证型:

1、肝郁化火

常伴有的症状:

(1)彻夜失眠,多梦

(2)头晕头痛、头胀

(3)眼睛发红,耳鸣

(4)口干口苦

(5)急躁易怒,胸肋胀痛

(6)尿黄、便秘

思虑过多、情绪波动过大或者常常恼怒都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化火,扰乱心神,阳气被排斥于外,就无法入阴了。

调理以疏肝解郁为主,要学会调节情绪,训练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临床常用的方有柴胡疏肝散和龙胆泻肝汤等。

心脾两虚
2、心脾两虚

常伴有的症状:

(1)入睡难,多梦易醒

(2)心慌心悸,容易健忘

(3)疲倦乏力,胃口不好

(4)面色苍白,头晕眼花

(5)大便不成形

(6)女性经期紊乱、经量减少

《素问·灵兰秘典论》有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年纪大、久病不愈、劳心伤神都会导致气血亏虚,心脾两虚。

调理以健脾养心为主,临床常用的中成药有归脾丸,补养心脾,安神助眠。

中医认为调理失眠症状可以从饮食下手,“胃不和,则卧不安”,这说明了如果肠胃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便会影响胃气,进而诱发失眠的产生。早餐对身心的觉醒都有好处,晚餐要易消化、七分饱,不要用酒精催眠。

当自感压力较大或是胃口不好时,便可以通过吃些绿色蔬菜以及酸味的水果。其中猕猴桃、西梅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喝点玫瑰花茶、薰衣草茶也是安神助眠的极佳选择,在满足人体所需水分的同时,还可以轻松起到消食助眠的功效。

对于长期失眠的人,可以采用“运动疗法”,依据自身条件每天可适当锻炼,躯体疲劳有助于睡眠;但切忌在睡前两小时内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让自己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

▲睡前泡脚

脚部是人体的重要养生部位,素有“第二心脏”的美称,且在脚部上还隐含了诸多重要的穴位和经络,通过泡脚的方法则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刺激,这也是起到足部按摩的效果。

一般水温保持在40-50度左右不能过高,糖尿病病人尤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对脚部肌肤产生不良的烫伤。这样的水温能有效的带动脚部的血液循环以及刺激穴位和经络的作用。

在泡脚的时间一般保持在20分钟左右即可,在此过程中如果水温降低还需要适当的加点热水,以维持水温。此外,对于一些失眠相对严重的人群,在泡脚的时候还可以加点“佐料”,其中食盐、花椒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也需适量不能过多,以免起到相反的作用。

失眠真的是太常见了,因为心里有事儿睡不好,因为肝火旺火气大睡不好,因为思虑过多心脾受损睡不好,甚至气血亏虚也可能会睡不好。

失眠类型各异,表现却很相似,如不易入睡、睡着后容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多梦易醒、睡眠质量差等等,明明想尽了各种办法,还是睡不好,甚是苦恼。

02

疲劳

中医认为:疲劳现象的出现,与五脏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如四肢无力多与脾胃有关,腰酸腿软多与肾脏有关,气力不足多与肺脏有关,头脑不清多与心脏有关,不耐疲劳多与肝脏有关。

《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

在中医中,这叫虚劳、倦、困薄,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肝气郁结、过度劳累、饮食生活不规律、心理压力、脏腑亏虚等,导致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不足,常表现为少气懒言、疲乏无力、精神欠佳、腰膝酸软等症。

中医将疲劳分为三种

五劳:五劳就是五种劳损,包括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素问·宣明五气篇》对体力性疲劳归纳为五劳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用眼会引起视疲劳;过分懒散会使精神不振;坐的时间太长或是保持静态的时间太长而不运动,肌肉就会松软而不坚实;持续站立、行走而得不到休息,就会引起筋骨肌肉疲乏、酸软。

六极:六极指疲劳引起的六种较为严重的机体病理变化,包括筋极、脉极、肉极、气极、骨极、精极。严用和《济生方·论五劳六极证治》称:“盖劳力谋虑成肝劳,应乎筋极;曲运神机成心劳,应乎脉极;意外过思成脾劳,应乎肉极;预事而忧成肺劳,应乎气极;持志节成肾劳,应乎骨极。”

七伤:七伤指七种对身心伤害的因素,包括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受湿伤肾、形寒伤肺、忧思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伤志。中医认为疲劳损害身体是按以下过程进行变化的:“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积劳成疾”。

过劳、情志、外邪等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引起的疲劳,多以肝、脾、肾三脏的损伤为主。

董氏之针学习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