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帖该怎样读

孙过庭在《书谱》中有一句名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这里的察,就是看,即读帖;拟为临帖,就是将读帖时观察到的神彩与形质以及细微之处,在临帖的时候表现在笔下。读是临的前提,临是读的实践与体现,二者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正如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所说:“拟进一分,则察亦进一分,先能察而后拟,拟既精而察益精。”

宋代朱长文在《书法正传》中写道:“询师法逸少,尤务劲险,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里复返,及疲,及布坐,至宿其旁。三日及得法,其精如此。”询即欧阳询,他在索靖所书碑旁,先观、再返观、复观三日,这可以说是对读帖最好的生动注解。

读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读帖,对于字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笔法细节也有深入观照,最后用于指导临帖,并在创作时体现出上述的阅读成果。在这里,眼睛就是我们的思想,引领着我们认知上超前一步,从而不断的取得进步。

对于一本帖子,读帖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准的原则是着眼神彩,盯住细节,越细越好。临帖十遍不如精读一遍。那么如何读帖呢

一、读文字内容。

第一点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读懂字帖本身的内容,了解一下这本字帖的文字内容到底讲了什么,能够更好的理解字帖的整体格调。比如临写十七帖就要读懂其文字内容

王羲之兰亭序。

优秀的书法作品,它的文字内容和书法风格基本都是相近的,有很大的关联性。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王羲之等贵族携子邀朋,在春游活动中饮酒作诗,王羲之乘酒兴所为。文意充满了超脱、潇洒、尽兴,文字优美。书写开始不紧不慢。结尾部分,王羲之感叹人生,书法也变得动荡起来,章法明显的变的紧密,还出现了多处错误和涂抹。尤其是,我们能够看到“痛哉”这两个字写的非常的大,比正常的内容大了很多,最关键的是第一遍王羲之还写错了,涂抹以后,又改了一遍。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则是在其兄和其侄为叛军所害,又得不到朝廷表彰的情况下,悲痛之下,为亡侄颜季明写的悼词。观其书法作品,仿佛听到了作者悲愤、深情的倾诉。

把字帖的文字读下来还不够,如果条件允许,还要读一下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及整体的书法氛围,读一读古代书法家对于这本字帖的评价、解读,基本知道这本字帖有哪些优点或者缺点,需要怎样去学习

二、笔法一读帖的核心

所有的书事都在于用笔,就是笔锋的上下左右、轻重缓急、肥瘦筋骨,这是读帖的核心内容。笔法主要有起行、收、转、折、提、按 、捻八种。读懂了,就掌握了笔法的基因密码,打通了学书之径,打开了学书之门。既知笔法,深入实践,乃悟书学之理,笔下自有神采焕发

读笔法的方法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用眼睛顺着字帖上的书写轨迹往下临写,通过点画线条的痕迹,去揣摩用笔的动作够把更多的精力放用笔的动作,更加深入的去理解笔法。

读懂笔法。要重点观察起、行、收、转四个方面

起笔:顺还是逆,中锋还是侧锋,角度

行笔:提与按,方向,长与短

收:出锋还是回锋,顿还是断

使转:方还是圆,还是方圆结合,内方外圆,内圆外方等等。

对于观察到的细节处最好能予以标示或记住,这样临帖的时候自然胸有成竹,临帖也更准确,更能吸收原帖的精华。

颜真卿祭侄稿

下面,我们来试读一下一些古代书法家们的笔法

西晋陆机《平复帖》中的“属”字

“属”字,自左上空侧笔入纸,左转右向行进,折笔左下行进,再折笔右向行进提笔;另起笔右转下行,再折笔右上转随势出锋,完成“属”字。

王羲之《丧乱帐》

起笔自左上约90度尖锋入纸,侧笔取势,下压左转右上行进,提笔锋不离纸,随后触纸右转笔开锋,向左下方行进,自然提笔;紧接着空中转向,侧笔入纸,笔左转右上行进,随后断然折笔,右转左下行进,锋不离纸,在折笔向上,右转向下,提笔离纸,再顺势入纸,转笔、折笔、转笔,提笔离纸,再入纸按笔,戛然而止,完成“首”字。

在读帖时,还可以把点画比较着看。比如在一个字中,相同的点画是如何处理的,在虚实、粗细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异,字中点画的粗细有多大,有的有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异,看得不细,就会将本来粗细反差很大的点画忽略,那么临写起来也必然点画不分,学得“像”这一关就过不去。

在读懂笔法的同时,也要注意随着于点画之上墨法。看浓淡枯湿。尤其是看碑刻作品时,要在头脑中还原成墨迹的形象,然后再联想到如果要让我去写,我将如何去写、如何吮墨、如何换锋、如何提按

在读帖时,还可以把点画比较着看。比如在一个字中,相同的点画是如何处理的,不同的点画在虚实、粗细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异,要进行比较、分析。字中的某一个点和某一画的粗细,常常有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异,看得不细,就会将本来粗细反差很大的点画忽略,那么临写起来也必然点画不分,学得“像”这一关就过不去。

三、结字一读帖的基础

结字,也称结体、间架结构。是构成书法作品的基本单元。赵孟俯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读结字,首读各种字的外形。汉字结构分为独体结构和合体结构两大类。合体结构又分为上下结构、左在结构、包口韦半包围结构等。不管什么字体都有一个外轮廓,我们读结字,首先要把外轮廓看清楚。不论什么字,大体都可归入菱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椭圆形。

二读不同时代、不同字体结字特色。受书法传承发展和时代审美变化的影响,不同时代的有不同的结字特点,清.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说:“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宋人用意,意在学晋人也。”

篆隶楷行草也各有各的结学特点,我们学什么字体就要重点研究这种字体的结字特点。

下面我就重点说说隶书结构的一些特点。大家可以通过隶书的结字特点,举一反三,读出其他字体的结特点。隶书结字,认真读不难发现,I、外形扁方体,横向伸展,独体字、合体字都是这样。2、突出横画,不突出上下的坚画,故字往往“头重脚轻”。3、波磔(波横、波捺、右斜钩)在隶书中—字之内,只允许有一个,前人谓之“燕不双飞”4、掠画(撇画),一般收笔时均回锋收结,虽不出锋却掠得洒脱,惊鸿一“掠。5、故意夸张某一部分,以达到拙中见巧的意境,使隶书独具风格

三依托结字之“理”,读懂每个字的构成方法。

一是看如何处理欹正。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书法要旨,有正有欹。”“正而无欹,虽庄严沉实,恒朴厚而少文。欹而弗正,虽雄爽飞妍,多谲厉而乏雅。”

欹正在结体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情况:1合体字的各个点画或偏旁有欹有正,以欹附正,互相映衬,如颜真卿《自书告身》中的“清”、“颜”左正右欹,姿态险绝,但整体看来,重心却很稳实。2是整个字大部笔画呈倾斜状态,而一两个笔画(常是主笔)在质量、位置、方向上的变化,平衡了全字,稳定了整体。如欧阳询《皇甫君碑》中的“深”、“臧”字,整体向左倾斜,但通过“木”字和“戈”钩平衡了全字的重心,险中求稳。

二看如何处理主笔和次笔的关系。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我们要看哪一个笔画是主笔?主笔是如何笼盖、负载、贯穿或包含其他部分的。次笔是如何起映衬,烘托作用的点画。记住名家各碑帖中的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主笔,充分享受其神采和美感。

三看是相向还是相背。相向就是在一个字内,左右两部分的精神汇聚,如()形;反之,字的精神左右颊盼,如“)(“形,就是相背。向背所形成的姿态就像二人相揖相背。向与背主要体现在合体左右结构字上,也表现在方框结构中的二竖画上。在楷书中,欧体多用相背之势,颜体多相向之势。

四看虚与实,疏与密的布置。注意观察虚实的变化。如黑白、枯润、浓淡、轻重等,看书家如何虚实结合,当“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故点画多实,使转多虚。草书则反其道行之。特别是要看懂并理解虚与实中的疏密关系。邓石如曾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点画写得紧密,能给人以繁茂、谨严、厚重之感;点画之间疏朗,能给人以洞达、开阔、舒畅之感。读帖多了就会知道,点画少的字,如“大”、“山”等字,写得舒展、丰满,而点画多的字,如“雾”、“寿”等字,写得紧缩、收敛

四读同一字的不同写法。这一点许多人不注意。需要特别的讲一下。一个书家,同样一个字在不同时时、不同作品,或是在同一个作品里的不同地方出现,结体、大小、粗细、直至意趣都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要能够看出来。

五读结字是否变化自然。书法艺术起源于自然,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式出矣。”历史上各大书家,结字极尽变化之能事,表现其自然的情趣。如颜真卿的《自书告身》,里面字的大小、长短、斜正、疏密、肥瘦各不相同。表现出了汉字的自然之形,各尽姿态。姜夔在《续书谱》中曾说:“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王澍在《论书賸语》中也说:“字各有体,因与体势之自然与为消息,所以能尽万物之情状,而与天地之化相肖。有意整齐,有意变化,皆是一方死法。”自然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最高标准。

字帖上一些特殊的字形,非常规的字形,就需要死读死记了,别无他法

四、笔法与结体的关系一一读帖时被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是问题虽然重要,但往往被人忽略,所以这里有必要把它单列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结字是用笔产生的,运笔成字。字的的形态与不同的点画如何联结、搭配和组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同一个字在一个作品中字形变化很大,原因就在上下用笔启承的字不一样,所在的位置不一样,

包世臣明确指出:“结字本于用笔”,东汉蔡邕在《九势》里详细说明了结体与笔势的关系,他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正是点画之间那种“递相映带”的笔势才形成和产生不同风格和形体的字形结构。如点画险劲产生欧体,与雍容丰腴形成的颜体

如果点画间没有呼应关系即使互相集合在一起成为文字,如果我们以这样的观点、离开笔画去读结字,学到的结字也只是一种机械、简单、呆板的拼凑,没有传神的审美价值,会十分呆板读楷书的点画的呼应,主要是看点画的走向、向背。而观行草的笔势呼应,相应容易,它是有形的,无论是字中的点画之间、部首之间乃至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往往有牵丝相连。各笔画之间是如何搭配,如何穿插避让,务必要看得清清楚楚。

五、章法一一读帖的最终目的。

读章法先读气息,也就是抓大感觉。把握一幅书法作品给我们留下的 第一眼最直观的印象,就像我们刚接触一个人,首先会看他的长相,大概的气质。书法以神采为上,读帖也要先观神采,这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国展中许多作品在技法上、取法的高低上可能相差无几,一些作品所以能够入展甚或被评为优秀作品,关键是作品的气息和格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看字组。就是把几个字连起来看,主要是揣度字与字之间如何行气,如何伸缩揖让,如何统一中求变化的。

三读字距和行距,这一点很重要,同样的一幅作品,如果你通过拼接和粘贴,把这幅字的字距和行距改变,那么这幅字的整体的风格就会发生变化。如把颜真卿的楷书,用欧阳询的章法写出来,那么颜体的味道就会失去了。

六,背帖一一读帖的基本功

读的同时,要记,要背,背字型,背章法,把读帖的成果记在心里,把美的东西留在心中,把观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让我们的心中储存更多美的东西。达到闭目成形,让读的结果自然而然的涌上笔端。宋高宗学《楔帖》说:“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现代书法家黄绮先生在其所著《书中五要》中也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读书还要求背诵,观看碑帖,比做读书,是要求把观看与记忆结合起来,不能过眼即忘。”

潘之综在《书法离钩》中有这样的说法:“取古人之书而熟观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字成而以相较,始得其二、三,既得四、五,然后多书以极其量,自将去古人不远矣”。

清·冯武《书法正 》:“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须博观古帖,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帖中来,然后能成家数。”背过东西越多,用起来也就越方便。

背帖是一个基本功,日常功课。在平时,可以将法帖装进自己的手机里,有空的时候就看上几眼,增强记忆。既打发时间又能促进书法水平的提高,何乐不为呢?而且手机读帖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可以把字帖放大,看到更多的细节

闲暇之余,泡一杯香茶,棒一本古帖,放一首轻音乐,仿佛专注的看着古人研墨铺卷,神情自如的挥毫泼墨,一招一式尽收眼底,或行云流水,或舒缓自如;每有会意变欣欣然,书法之美透过一卷字帖传到心里,渗入至灵魂,这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一种灵魂的碰撞,这种美妙,此种清福,人间难得几回有,那些不懂书法,不去读帖的人们又怎么能感受的到呢

(0)

相关推荐

  • 书法临木必须掌握高效的读贴方法

    临帖前的重要一步,读帖,被很多人忽视.拿来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几遍再说.若要问你,这本帖子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样的?能举出几个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写出吗? ...

  • 临帖十遍,不如精读一遍,书法临帖要领解读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大勇书法社群已经涵盖了各个书体有颜体,欧楷,柳体,圣教序,赵体,行草.小楷,篆隶等书法社群,大勇欢迎喜欢书法的朋友加入大勇书法,在这里可以结识更多的书法老师,可以向他们学习,同时 ...

  • 书法的形与神

    纪清远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历代书家讲结字原理,都必先讲平正.所谓平正,讲的就是"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气宇融合,精神洒落--"的完整稳定感 ...

  • 书法不得古意,这是笔法失传,还是我们没有读懂字帖?

    书法不得古意,并不是笔法失传,而是书者没有认真读帖,没有认真领悟其所学碑帖的书法精神.这就是我的观点! 学习书法不得古意,不得要领,不要动不动就把原因归于笔法失传,并把之做为客观理由,这是自欺欺人的. ...

  • 书法不得古意,是笔法失传,还是没读懂字帖?

    书法不得古意,并不是笔法失传,而是书者没有认真读帖,没有认真领悟其所学碑帖的书法精神.这就是我的观点! 学习书法不得古意,不得要领,不要动不动就把原因归于笔法失传,并把之做为客观理由,这是自欺欺人的. ...

  • 《三国演义》最顶级的智慧,你若读懂,受益终身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作者:洞见·麟郎 在评论家的笔下,<三国演义>是一部经世治国之书,更是一部有情有义之书. 它讲述着家国大事,更蕴含着世道人心. 鬼谷子曾言:天地之化,在高 ...

  • 【豆芽荐读】贾平凹:远瞻

    远瞻 贾平凹 这是一位老者,满脸沧桑,望着远方.他或许看着那条路,他是从路上一步步走过来的:或许看着那条河,逝去的岁月像河水一样流过去了:或许看着那一片家园,家园里花红草绿,炊烟直长,鸡鸣狗叫,孩子们 ...

  • 《天道》原著作者作品的几点感悟,读过不信你没有收获!

    <天幕红尘> 1: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与感情帮人,一定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把握,否则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即使你有再大的能力,别人也未必信.就比如全部人把希望落在了叶子农身上,他也是在考虑一晚上觉 ...

  • 一文读懂王清任的五逐瘀汤

    至道汇 今天 瘀血 王清任三步辨瘀血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首辨瘀血典型症状的有无 无论瘀血为病,证候有多么复杂多变,其外在表现总会有一定规律可循.其中表现突出且有别于他证的特异性症状,便可视为瘀血的典型 ...

  • 读懂十二时辰,就懂了我们的一生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 ...

  • 【 100个容易读错的 中国地名… 】

    【 100个容易读错的 中国地名… 】

  • 读 《父母课堂》的感想

    <父母课堂>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发现以前做错了很多事,感觉很对不起自己的孩子,我儿子很活泼.开朗,我从小一直忙着自己的事业,没有教导好他,对他约速得太严了,反而适得其反.现读这本杂志对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