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经、纬
内
内,甲骨文
(冂,洞穴)
(入,由外而里),表示进入洞穴。金文
明确屋形
。篆文
将金文的“入”
与屋顶连写成“人”
。
造字本义:进入穴居、住处。古人称入穴为“内”。《说文》:“内,入也。”桂馥认为:“凡自外入为内,所入之处亦为内。”
内,作为动词,表示由外面进入里面的意思的时候,读作nà,后来转化为“纳”字。引申为收入、接受的意思。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这是说:老百姓若能交纳一千石粮食,就升官一级。
内,作为名词,引申为"里面",表方位,与“外”相对,读作nèi。如《广雅·释言》:“内,里也。”《仪札·士昏札》:“主妇阖扉(关门),立于其内。”
内,由“里面”的意思,进一步引申为“内室”。如《汉书·晁错传》:“家有一堂二内。”这里的“二内”,就是指两个内室。因为妻、妾多居内室,所以“内”字有时也指“妻”、“妾”。如《西游记》第六十回:“江湖中说你是条好汉,原来是个惧内的庸夫。“由“妻”、“妾”义又引申为“女色”。如《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这是说:齐侯贪于女色。
外
外,甲骨文
(卜,占问)
(内,穴居),会义主题不明。金文
以“夕”
(夕,即月亮,借代星夜)代替甲骨文的“内”
,表示在星夜占卜。有的金文
将半月形
写成“夕”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在星夜的郊野占星问卜。《说文》:“外,远也。卜尚平旦,今夕卜,于事外也”,意思是占卜多在白天,晚上占卜,必有分外事、意外事,长远事。《礼记》:“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引申出外表、例外、额外、外国、见外等。
经
经,巠”是其本字。巠,金文
是
的变形,表示在织机上精心布置众多纵线,以便横线穿织。三条纵线
上的三点指事符号
表示用功所在,“壬”
(任)表示布置纵线是纺织中的重要能力。当“巠”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
再加“糸”
(丝),另造“經”代替,强调“布线”的工序。
齐侯钟上的字形
明确了“壬”
的字形。有的金文字形
将
写成
:将“壬”
的上面一横与织机形象
的下面一横重叠,导致“壬”
的字形模糊。篆文
将金文的
写成
,“壬”
字形因此消失。
有的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
,大部分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
。俗体楷书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的
简化成
,至此“壬”的字形与织机上织线的形象“巛”都消失。
造字本义:精心布置织机上的纵线,以便横线穿织有所依据。
经,由纵向绷直的丝线的本义,引申为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天文学上则将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称为经线,与之相对的则是纬线。
古人认为,从丝为经,衡丝为纬,经静而纬动。由于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所以,进一步引申为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等。对于记载这些的书籍,则被称为经书。如:诗经、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
纬
韦,形声字。从舛( chuǎn),囗声。
舛,会意字。小篆字形,是两只方向相反的脚。本义是违背、颠倒的意思。
韦是违的本字,取违背、相反的本义 。后来引申为去毛熟治的皮革,取皮绳可以约束、捆扎东西之意。
古人把穿竹简的皮绳称为“韦”,所以古人用“韦编三绝”——牛皮绳子断了三次来形容孔子读《易》的刻苦。
纬,形声字。从糸,韦声。由“韦”的约束、捆扎,引申出横向穿梭交织的丝线之意。
造字本义:由横向绷直的丝线的本义,引申为东西纵贯的道路或土地,天文学上则把凡与赤道平行的平面,切过地球,与地表相交的圆圈线,称为纬线。
简易织布机,红色为经,绿色为纬
地球的经纬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