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说“竖牵学古钗脚,何如屋漏痕”,“竖牵”是什么意思?

怀素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狂草'水平颇高,和唐代的草圣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不过怀素的书法学习也走了不少曲折的道路。因为缺乏名师教导,怀素练书法练到30多岁,虽然颇有名气,然而自我感觉还没有学到书法的奥秘,于是就外出求访名师。(“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

在张旭的弟子邬彤(“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那里,怀素得到张旭的草书秘诀,书法大为进步。邬彤是怀素的堂表哥,他不仅把自己当年从张旭那里得到的书法秘诀倾囊而赠,还送给了他两本王羲之真迹。此外,邬彤还将自己领悟到的书法秘诀“折钗股”教交给了怀素。

离开邬彤后,怀素继续云游四海,寻找书法名家,探讨书法规律,对他启发最大的是颜真卿。因为颜真卿和邬彤都是张旭的弟子,所以得知怀素曾跟邬彤学习后,颜真卿询问他邬彤在书法创作上有什么领悟?

怀素告诉颜真卿,邬彤曾对它讲写“竖牵”要用“折钗股”,颜真卿却告诉她说用“折钗股”不如用“屋漏痕”,这个说法对怀素有很大的启发。那么,什么是“竖牵”呢?

“竖牵”这个词在王羲之的《书论》中曾经出现过。王羲之说:“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秆(gǎn),或下细若针芒;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每作一字,必须用数种意思,或横画似八分,而运笔如篆籀;或竖画如深林中的乔木般挺直,而钩趯处曲折如钢钩;或上尖(右挑策)如枯秆,或下细(悬针竖)如针芒;或转侧(圆转)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方折)之形如流水激来。”

所以什么是“竖牵”呢,答案很简单,“竖牵”就是竖画。因为在《书论》中,它是和“横画”相对存在的。古文写文章往往对仗,所以来“横画”相对出现的“竖牵”的意思就应该是竖画。再联系后面说“竖牵如深林之乔木”的比喻,就更明显了,竖牵指的就是竖画。

那为什么“竖画”要叫做“竖牵”呢?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执,就是执笔有浅深长短之分;使,就是运笔有上下左右的行笔;转,即行笔的转折呼应;用,即结构的揖让向背。)“纵横”指竖画和横画,“牵掣”指牵连、牵拉,写竖笔和横笔时经常需要有牵拉的动作,所以王羲之在将“竖画”和横画并举时将“竖画”叫做“竖牵”,以避重复。后来,“竖画”也就被人叫做“竖牵”。

颜真卿说竖画书写要如屋漏痕,这个屋漏痕据说是颜真卿看到房屋漏水形成的痕迹所悟出来的竖画书写特色,也就是说,竖画不能笔直,要曲中见直,这样的话才更为自然。对于笔法的这一点,唐人予以大量描绘。孙过庭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李世民说“努不宜直,直则失力”,柳宗元说“努过直而力败”,他们都描述过竖画要曲中见直,不能笔直的这一特点。

邬彤说的“古钗脚为草书竖牵之极”,也含有竖画要“用曲”且不露圭角之意。但是“古钗脚”似乎没有“屋漏痕”更形象自然,因为颜真卿更强调师法自然(“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所以他更强调“屋漏痕”。世人于楷书的竖画中见“屋漏痕”较少,对此不解,其实是因为怀、颜二人谈的是“草书”中的竖画之故。草书“竖画”很少笔直,“屋漏痕”较为明显,而楷书则不甚明显罢了。

怀素对“屋漏痕”之所以一听就懂,是因为他本身也强调师法自然。(“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折之路,一一自然。”)“师法自然”正是张旭一派书法的重要观点,据说张旭在教颜真卿书法时,就每天领着他游山玩水,让他从自然中领悟书法规律。这“屋漏痕”正如王羲之得到笔法于“鹅划水”,以及古人所说的“虫蚀木”等都是师法自然的产物,这句话道出了书学理论中的重要素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