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爱研会写作部策划的活动,来自《德育报》的一则征稿,内容是“遭遇家校信任危机,怎么办?”我们做这样的策划有两个目的,一是聚焦一个话题集思广益,通过思维碰撞,引发对教育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助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二是将所思所想落笔成文,投稿到相关报刊,争取能够发表,使更多的人受到教益。这样的活动设计,正是在践行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本文结合这次活动,谈一谈针对这样的问题如何思考,如何操作,期待对大家有所帮助。只有自己的,才是世界的。自己的教育经历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最有价值的。把自己经历过的“家校信任危机”事件梳理一下,看看有没有有价值的东西,将其以纲要或者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备用。比如我看到这个话题,就想到了2019年秋季发生在我校二年级的一件事情。遇到这样的事情,处理方法大致是一样的,但怎样将其呈现出来了效果更好呢?我现在没有任何思路。那就再看第二步。我们可以到百度上搜一搜,能够从知网上搜就更好了。输入“家校信任危机”,会有很多资料涌现出来。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文章读一读,觉得对自己有用的资料下载下来,或者截图留存。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冒出一些新的想法,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灵感”了,马上把它记下来,或许写文章的时候会用得到。所搜集的资料不一定局限于“家校”,也可以从其他领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得到启发。我在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一个演讲视频,讲的正是信任危机。视频中,一位哈佛大学教授讲了处理信任危机的办法,提到了三个关键词——真实性、逻辑、同理心,我觉得这三个词非常关键,便将它记了下来。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写文章也是这样。如果对这家报刊的稿件要求,及所刊发文章的风格等项一概不知,硬着头皮去投稿的话,那就太盲目了,能否发表可想而知。《德育报》的这个征稿栏目,因为文字要求比较少(600—1000字),所以行文必须尽快切入主题,正文以操作方法为主,很少有概念解释或者理论阐述。我在这个栏目上发表的文章,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比如我参与的“寒假如何规划”话题,题目是《做好三件事》,开头第一段就写了“寒假,有了可以自己支配的完整的时间,计划做好三件事,弥补岁月留下的缺憾”几句话,然后正文直接写“三件事”。其他的还有《做好三个突出》《我的创意寒假作业:排练话剧》《我班的“捆绑管理,积分评价”》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所谓“新”,一方面体现在自己案例的唯一性上,另一方面也要争取处理方法的独特性。我们在搜集相关资料的时候一定会读到许多方法类的文章,一般情况下,这些文章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方法都“写绝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只要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形式,与自己的案例结合起来就可以了。因为案例是唯一的,所以文章便是唯一的。所谓“实”,指一定要具有操作性,而且无需过多铺垫,尽量一步到位。今天发言的田志红老师结合案例谈了自己的做法和反思,方法实用,非常精彩。所谓“巧”,主要指处理方法的巧妙,另一方面是文章结构的巧妙。比如在小标题的拟定上,结构工整,或者运用某种修辞手法等等,都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今晚上麦发言的张迎雪老师所总结的尊重为先、沟通为桥、师德为本、师爱为根,张承勇老师所总结的德为首、智为先、育为本,都是非常不错的小标题,以此组文成稿,也一定是不错的稿件。我前面提到的《做好三件事》一文,就使用了类似的几个小标题:第一个是“装点一道景”,写了自己想利用寒假整理发表过的文章,争取出一本书。第二个是“打开一扇窗”,写了想在寒假把自己泡在音乐里,让假期充满歌声和快乐。第三个是“敬献一份爱”,写了自己想跟母亲学学厨艺,趁学艺之机多陪陪老人。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我想如果自己投稿的话,可以选择“真”这个字来布局谋篇。比如第一部分写“真诚”,向家长表明态度,突出同理心;第二部分写“真相”,让家长知道实际的情况,突出逻辑性;第三部分写“真实”,让这次信任危机以最好的方式落地——这只是初步的思路,不一定严密,供朋友们借鉴。以上是自己对于话题投稿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