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普洱茶水深?深在哪儿?怎么破?
本章节中提到说品普洱茶出了品鉴能力,还需要历史知识,这样让我想起了大家常说的“普洱茶水深”,那么具体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普洱茶水深?有什么方法能避免水深中招呢:
品普洱茶有时就像玩古董,除了独到的鉴赏能力、精细的味觉器官外,必须有必要的历史知识。
---周红杰《云南普洱茶》
1
2
3
4
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供交流
(三)普洱茶的兴盛时期
到19世纪末叶(1894年),云南全省茶叶销售量已达到1500吨。此时滇西的其他地区也开始引种种植大叶种茶。双江、勐库之“勐库茶”始种于光绪二十五六年;景谷县之“景谷茶”始种于清末( 1910年);顺宁府(今凤庆县)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知府琦磷大力倡导,每户发茶籽一碗在凤山种茶,很快使凤山各处布满茶林,并进而发展成云南产茶最多的县。这三个地区也成为下关茶厂加工沱茶、边销紧茶的重要原料产地。
民国时期,废除茶引制。滇茶由于是大叶种茶,苦涩味较重,耐泡,“能经十瀹”,故为藏胞所喜爱,滇茶销藏数量逐年增加。老牌茶区易武等地“因技术不求改善,制法守旧”,加上瘟疫流行,茶农大量外逃。“以至产量锐减,销场日滞”。
但新茶区的大量涌现,仍使云南在1937年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黄金时期。是年,全省共产茶9800吨。1940年,滇茶销藏达到高峰,全年销量达4万余包,合1500吨左右。在此之前的1939年,滇茶出口也达到了高峰,年出口1600余吨。
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经缅甸、老挝、印度等国家的新茶路的开发,以及包装和仓储条件的改善,进藏时间大大缩短,由过去100天缩短为40天。普洱茶的自然后发酵过程较难自然完成,因此,各厂开始人工陈化工艺,包括20世纪50年代下关茶厂的人工冷发酵、蒸汽热发酵的工艺研究,20世纪70年代,广东和云南渥堆发酵的研究。促进了普洱茶生产的多样化发展,陈年生饼和熟茶孰优孰劣成为普洱茶今天的热点之争。
考据的普洱茶
普洱茶原料有野生和栽培、古茶和新茶以及不同茶树品种的区别;产地有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差异;间种植物有樟树、橡胶树等的区别;加工工艺有自然陈化、人工蒸汽潮水陈化、人工渥堆陈化、生茶熟茶混拼等;保存条件有干仓、湿仓之分;存放年代有短长之别;加工形状有散茶及各种形状的紧压茶等;制造有不同的商号、厂家、不同的年代。
这种种不同和差异导致普洱茶成了各类茶中内涵、外观最丰富、香型变化最多的一种特色茶类。当我们在普洱茶中品出陈香、兰香、荷香、樟香、青香、桂圆香等等不同的香气,体味甜、苦、涩、酸、无味、滑、化、醇、润等等滋味时,我们更能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加之计划经济结束后市场的浮躁与利益的驱动、商标管理的混乱等等,使得品普洱茶有时就像玩古董,除了独到的鉴赏能力、精细的味觉器官外,必须有必要的历史知识。
清朝后期,茶叶控制放松,私人茶庄纷纷涌现。早期茶庄集中于普洱和易武两地,1908年,在勐海恒春茶庄带领下,生产和销售茶叶的茶庄如雨后春笋般在版纳涌现,此时,下关的永昌祥也在下关开设了第一家以茶叶精加工为主的茶叶精制厂。所谓茶出六大茶山之说此时已不适用,就西双版纳来说,澜沧江以北以易武为中心的地区被称为“江内”,以南以佛海为中心的地区称为“江外”,江北江南各有六大茶山。
虽然传统的江内六大茶山包括易武(今勐腊)、倚邦、革登、莽芝、蛮砖、架布和攸乐山(属江外)之茶被称之为“山茶”,被认为质量高出一等,江外的车里(今景洪)、佛海(今勐海)、景迈古茶山(澜沧县)等地茶产量远远高于江内。云南其他地区也开始引种茶,像景谷、勐库、凤庆、江城等地也开始大量种茶。此时,每一家所做之茶和这一家不同时间所做之茶因原料来源不一致,也会不同。各茶庄都有自己的外包装纸和内票、内飞以示区别。
恒春茶庄之后,在普洱茶主产区又出现了十余家茶行和茶行分号,其中名气较大的洪盛祥、恒盛公、同庆号、乾利贞、可以兴、云生祥、雷永丰等产量较大。同时,下关、顺宁(今凤庆)的洪兴祥、永昌祥、复协和、茂恒、复春和等也加入其中。1916年,下关永昌祥创制出碗臼状沱茶,闯入传统茶叶大省四川,并很快站住了脚,占领了不小的市场。同时,这些茶行在维持传统的藏销紧茶、川销沱茶的同时,积极外销,通过蒙自海关取道越南、水运到上海等地进入香港和南洋,培养了一大批普洱茶消费者。
西藏、四川、香港和南洋这三大市场中,四川市场由于距云南较近,品饮习惯倾向于新茶,川销沱茶基本是等级比较高的晒青春茶制成沱茶,未经发酵,且成品透气性较好,因此,要达到普洱茶的陈化要求是较难的,需要很多年。而这一漫长的过程对大多数茶商和茶客来说是没有这个耐心等待和培养的。
香港和南洋的消费者,由于其距云南较远,气候湿热,即使是青饼运到那儿,如果不及时饮用,也很容易发酵陈化。喝普洱茶这种不怕陈化的茶,对他们来说既经济又符合仓储实际。长期的品饮中,他们还发现一种怪现象,就是:普洱茶经过长期的存放,有利于其品质的提高。
云南省1979全省普洱茶出口加工座谈会:关于“云南省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提出的。“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理论,至今在发展普洱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引导了一大批考据普洱茶消费者。对考据普洱茶的消费者来说,普洱茶的生产厂家、年代、茶叶产地、形状等都是买茶、品茶的重要参数,这些参数是评价普洱茶好坏的基础。在加工篇、成品篇和鉴评篇中我们对之做较为详细的说明。
本次好书共读结束,敬请期待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