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3种治疗痛风病的合方运用
点击加载图片
图*国家首届全国名中医王庆国教授
近年来,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约为1%~3%,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效率。
王庆国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师从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从医40余年,精研《伤寒论》,善于经方与时方相合而用,疗效明显。
王教授对痛风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其依据辨证论治原则及临床所见将痛风急性发作期分为气虚湿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阻络证等常见证型。
今天,小师妹将其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的验案经验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1.湿热痹阻证
穿藤通痹汤合四妙散加味
点击加载图片
患者,男,53岁
2017年7月19日初诊。
主诉:左足关节肿痛反复发作7年余,再发加重1天。
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关节红肿热痛,前往西医院治疗,诊断为“痛风”,
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出院。
此后每于进食海鲜、啤酒时症状复发,1天前因饮食不慎于夜间深睡时再次出现左足关节肿痛,当时未服用药物,后症状逐渐加重。
刻症:患者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处肿痛,活动受限,局部肤温增高,寐差,二便可,舌质红黯,苔黄白腻,脉滑数。
实验室检查:尿酸488μmol/L。辨证为湿热痹阻证,方选穿藤通痹汤合四妙散加味。
处方:
黄柏15g、苍术20g、防己15g
生石膏40g、桂枝15g、威灵仙15g
知母10g、牛膝15g、炒薏苡仁30g
忍冬藤30g、穿山龙30g
土茯苓40g、淫羊藿10g、泽泻12g
茵陈30g、羌活10g
7剂。
2017年7月26日二诊
患者诉服药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局部皮肤无红肿,伴大便次数增加,舌常,苔白,脉滑。
前方去生石膏、知母,黄柏减至10g,加茯苓20g。
续服14剂后随诊,患者诉关节症状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按:
穿藤通痹汤包括穿山龙、青风藤、桂枝、芍药、知母、生石膏、炙麻黄、制川乌,由王教授依据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加桂枝汤化裁而来,具有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之效。
《金匮要略》记载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原文用于治疗历节病,以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王教授临证,常用穿藤通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的关节疼痛,如痛风、慢性骨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该患者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明显,结合舌脉,为湿热痹阻内盛之象,方选穿藤通痹汤清热通络,合四妙散增强清热化湿之效,全方寒温并用,共奏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之功。
二诊见大便次数增多,去生石膏、知母,黄柏减量,以减全方苦寒之性,加茯苓以健脾化湿止泻、促大便成形。
2.气虚湿阻证
二仙汤合当归拈痛汤加味
点击加载图片
患者,男,51岁
2015年5月5日初诊
主诉:右足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15年,复发加重5天。
患者15年前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处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当时于西医院诊治,诊断为“痛风”,予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此后常反复发作,每年3~5次。
5天前因熬夜后出现再次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处红肿热痛,并逐渐加重。
伴见全身疲乏,纳可,眠差,二便正常,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腻,脉弦。
实验室检查:尿酸546μmol/L。
辨证为气虚湿阻证,方选二仙汤合当归拈痛汤加味。
处方:
生黄芪30g、当归15g、淫羊藿20g
巴戟天20g、茵陈20g、猪苓12g
土茯苓30g、羌活10g、防风10g
炒白术30g、穿山龙30g
凤尾草20g、蚤休15g
生甘草20g、苍术10g、干姜10g
7剂。
2015年6月2日二诊
患者诉服药2天后关节肿痛减轻,局部肤温热减,服药7天后关节症状消失,全身疲乏感见轻,眠安,大便偏溏。
前方去蚤休,加萆薢10g、益智仁10g,共14剂。
3周后随诊,关节未再出现疼痛,嘱患者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按:
二仙汤是由张伯纳教授创立的一首现代名方,具有补肾气、调冲任的功效,方中所用淫羊藿据《本草纲目》记载
“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
巴戟天《本草经疏》载
“巴戟天……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者,是脾肾二经得所养,而诸虚自愈矣”,
《本草新编》“巴戟天正汤剂之妙药,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填阴水”。
当归拈痛汤是临床常用祛湿剂,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疼痛者,
《医学启源》载:“当归拈痛汤: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酸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本案患者症见疲乏、舌淡边有齿痕、脉弦,辨为气虚湿阻证。
王教授认为此证多属脾肾素虚,运化水湿不能,加之气血阴阳化源不足,不能濡养足部筋脉,从而易致湿浊阻滞关节、经络,发为痛痹。
方以二仙汤补肾益气温阳,合当归拈痛汤祛湿。
二诊患者症见大便偏溏,予前方加益智仁温脾、萆薢利湿以解大便溏泄症状。
王教授临证中,针对疲乏等气血亏虚之证,常选用淫羊藿、巴戟天、仙茅、仙鹤草、当归等药,以补脾肾、益气血。
3.痰瘀阻络证
穿青海甲汤合长春丹加味
点击加载图片
患者,男,70岁
2017年6月7日初诊
主诉:足跟疼痛伴双手掌指关节肿痛反复发作10年余,再发加重一周。
患者10年前出现右足足跟疼痛,经西医治疗诊断为“痛风”,此后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出现双手掌指关节肿痛。
一周前因饮食不慎再次出现足跟疼痛,双手第一掌指关节疼痛,局部肿胀,肤温增高,日常活动受限,纳可,寐欠佳,大便正常。
舌质淡黯,右侧有瘀斑,苔薄白,脉滑而有力。
实验室检查:尿酸467μmol/L。
辨证为痰瘀阻络证,方选穿青海甲汤合长春丹加味。
处方:
熟地黄30g、骨碎补10g
补骨脂10g、穿山龙30g
青风藤20g、络石藤15g
忍冬藤15g、黄芪20g、当归20g
淫羊藿10g、土茯苓40g
萆薢10g、丹参10g
鸡血藤10g、肉桂5g
14剂。
2017年6月21二诊
患者诉足跟疼痛、右手掌指关节肿痛明显好转,局部肤温正常,左手掌指关节处仍有轻微疼痛。
复查血尿酸,结果降至正常。
前方加防己15g,共14剂。
3周后随诊患者足跟疼痛好转,双手掌指关节肿痛明显缓解。
按:
穿青海甲汤由穿山龙、青风藤、海风藤、山甲珠组成,由王教授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而来,全方具有通经活络止痛之功。
长春丹源自《医方类聚》,由补骨脂、穿山龙组成,具有补益肝肾之效,主治诸虚。
王教授认为痛风病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易致体内痰瘀阻滞,虚实夹杂,治疗当以补肾填精、祛瘀通络为主。
本案患者患病日久,年老肝肾气血不足,方选长春丹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
关节肿痛,舌有瘀斑,为内有瘀血之征,治以穿青海甲汤化瘀通络止痛;
两方合用,共奏补肾填精、祛瘀通络之功。
二诊见患者左手关节轻微疼痛,加用防己以增强全方通络止痛功效,从而诸证皆愈。
王教授临证,常用穿山龙、青风藤、络石藤、忍冬藤、海风藤、鸡血藤等藤类药物治疗经络气血瘀滞不通之证,以理气活血、疏通经络,穿山龙活血通络,青风藤、络石藤、海风藤祛风通络,忍冬藤清热通络,鸡血藤养血通络。
痛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代谢性风湿病,目前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较为清楚,临床诊断并不困难。
若能早期诊断,及时规范用药治疗,有效预防,本病的预后较好。
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使患者学会自我调护,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疲劳,穿舒适鞋,适度锻炼,保护关节,从而全面加强本病的治疗效果。
王教授亦非常重视饮食因素对痛风发作的影响,诊治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禁食高嘌呤食物,强调配合饮食调摄治疗本病,常能获得佳效。
如此相伍,方能经络得通,气血濡养关节,疼痛自消,疾病向痊。
您在临床治疗痛风病有何独特的诊疗经验?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处留言,与大家一同交流学习更多有关中医治疗痛风病的经验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