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就没有轮胎!“四大发明”竟然和轮胎有关!
世界上第一条轮胎的发明已经无法证实到具体时间了。从早期人类只是在木头车轮外面贴上一层牛皮,再到往牛皮管子里塞马毛—……一直到100多年前,一个叫固特异的老爷子发明了橡胶硫化术之后,人类终于用橡胶取代了牛皮和马毛……
但是也许你不会相信,轮胎能够进入千家万户,能够以如今这样低廉的价格让我们能够购买到,也许其中还有咱中国人的功劳!而且是咱中国祖先的功劳!不信?您接着听我往下说。我们知道,轮胎尺寸不同,结实程度不同,极限速度不同,不同规格的轮胎上百种。
同一个品牌,同一个型号
因为规格不同,就能找出几十款
我们也知道,只有规格相同的轮胎才可以互相替换,那么作为车主,如何看轮胎规格呢?凭肉眼?显然不可能!比如今天临时被我抽中做教具的这条固特异久乘,它是一条主打耐磨耐用长寿命,同时兼顾静音表现的“经济适用胎”。
我拉出了久乘的规格表,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品牌下的一个花纹型号的轮胎都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尺寸规格。那我们车主如何知道自己爱车的轮胎信息?——您一定会反问我“这还不简单?直接看一眼轮胎侧面的那些文字不就行了”?
是的,轮胎制造商确实会把各种信息,比如品牌、花纹型号、尺寸规格、轮胎种类(是普通胎,还是加强胎,或者是载重胎)等等信息标注在橡胶上。——但是您想过没,这些字是怎么留在轮胎上的?
轮胎的花纹和文字:
中国“雕版印刷”的现代版本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国祖先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印刷术了!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人类传播文字信息完全靠手抄。但勤劳的中国工匠想到了将文字刻写在模板上,然后转印到纸张,这样大大提高了效率,保证了一致性(不会抄写错误)。
而在轮胎制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轮胎上任何花纹、文字、图案,全都是通过模具一次“转印”到轮胎上的。轮胎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叫做“硫化”(就是固特异老爷子当年的发明),高温高压下,“生胶”在模具里化学反应成为结实的固体。
而那些文字、商标、图案就被刻在模具内测,模具就相当于“印刷母版”。事实上简简单单一条轮胎,同时使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2种中国古代发明的技术。轮胎上几乎99%的文字和图案全都是“雕版印刷”的套路,也就是说模具上的刻字是固定的。一个型号的轮胎就对应一套模具。
北宋发明家毕昇
对轮胎也做了贡献?
然而轮胎上有一处特殊位置使用的却是“活字印刷”技术。这就是轮胎的生产日期了。通常轮胎的生产日期以“XX周XX年”4位数形式来表示。比如“4712”就表示轮胎的制造日期为2012年的第47个星期。
作为工业产品,考虑到出口需要,考虑到国际交流,很多标注方法都有所谓的“国际通行的”规范,比如熟悉电脑的朋友一定感到很亲切:“XX周XX年”的标注方式,CPU芯片以前一直也是这样的,当然轮胎也是一样,国际惯例而已。
但在轮胎上的诸多刻字当中,生产日期的刻字往往给人一种“看起来粗糙、毛边多”的感觉,没有其他文字图案那么清晰。这就和“活字印刷”有直接关系了!不懂?没关系,听我往下说,您也许就恍然大悟了。
一年有多少个星期?——52个。那么问题来了:假设一个工厂生产某一款轮胎,规格205/55R16,需要一套模具,那么现在因为一年有52个星期,所以一共需要52套模具才行。每星期换一套。——这显然是厂家不愿意看到的……
轮胎的一处特殊数字:
中国“活字印刷”的现代版本
于是聪明的工程师,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个发明,并将这项发明用到了轮胎制造过程中。这就是:活字印刷。古人就是利用了这个发明,把单个汉字刻成模具,然后灵活的排列组合就可以用来印出一整本书了。
轮胎模具也是如此:模具上刻印生产日期的位置,故意留下几个“坑”,工厂根据当前的日期,选择正确的“活字”填入“凹坑”就万事大吉啦!这样一来,我只需要1套模具,每星期换一次“活字”就可以了……额……缺点么,就是“活字”印出来的字母看起来毛毛躁躁……
不过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尤其是咱中国古人的智慧。毕竟世界公认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正是我国北宋年间发明家毕昇。使用“活字印刷”技巧,将原本需要52套模具压缩到仅需一套模具,这就是中国古代发明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体现了,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