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一座城?

克勒门

一个在上海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文化沙龙。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一座城?

那么,让你想起上海的又有哪些歌呢?

其中,脍炙人口的《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已然成为上海的标志所在,但那已是70年前的老上海。之后呢?从上海产生,影响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非《梁祝》莫属了吧!而它的作者就是我们“克勒门”文化沙龙的掌门人——陈钢教授。

这一次,我们掌门人第一次把“克勒门”文化沙龙从大本营贵都带到了坐落于九江路111号的上海信托所在地——上投大厦,这座被尔东强收录进经典著作《Shanghai Art Deco》并将其作为封面的建筑。

我们还把贵都如春天般美好的服务和精致茶歇也一并带来了这里。

在摩登时尚又充满海派风情,给人带来强烈视觉感受和独特韵律感的建筑中,“克勒门”的掌门人陈钢和“克勒丽人”主持人阎华聊起了上海的声音,短短一场沙龙的时间却走过了上海百年音乐的发展历程。

从玫瑰到蝴蝶
《玫瑰玫瑰我爱你》是第一首走向世界的歌曲,而这首歌的作曲正是陈钢的父亲陈歌辛。在他短短46岁的一生中,谱写了200多首流行歌曲,其中《凤凰于飞》、《恭喜恭喜》、《夜上海》、《苏州河边》、《永远的微笑》等一曲曲经典传唱至今。

蝴蝶取自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演绎的《梁祝》英文译文The Butterfly Lovers。从玫瑰到蝴蝶,走过的不仅是百年海派音乐的历程,还是父子两代人对海派文化艺术的传承。

1940年由姚莉演唱、陈歌辛谱曲、吴村作词的《玫瑰玫瑰我爱你》一炮而红。

歌词中玫瑰玫瑰最娇美,玫瑰玫瑰最艳丽,而奇妙的是陈钢的母亲名为金娇丽,他的姨妈分别是金娇美和金娇艳,一家人的名字都融入在了歌词里。

1950年由美国人Frankie Laine翻唱成《Rose, Rose I Love You》之后,1951年登上了全美音乐流行排行榜的前列,在国外流行至今,是第一首在国际上广泛流行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歌曲,极少有其他中文流行歌曲能做到这点。

1997年由彼得·格林纳威执导,邬君梅、伊万·麦克格雷格等主演的电影《枕边书》上映,影片的开头就出现了这首与全片似乎毫无关联的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后来陈钢写信给导演问他为何要用这首歌?导演回信说,因为他的父亲二战结束后从上海回国,每天早晨洗澡时总不断哼唱这首歌,这让他从小就对这首歌有着特别的情感。因此一定要在影片片头放上这首歌。

1999年7月11日,中国女足参加女足世界杯决赛时,虽以点球失利,但全场华人观众同声高唱《玫瑰玫瑰我爱你》,场面非常感人,一首情歌,此时变成了赞美巾帼健儿飒爽英姿并激励她们昂扬斗志的最强音。中国女足也因此被称为“铿锵玫瑰。”

上海老歌不老

沙龙的现场,一朵来自法国的“玫瑰”在爵士钢琴乐的伴奏下唱起了《玫瑰玫瑰我爱你》和《苏州河边》。

《苏州河边》的歌词脉脉含情,却是千言万语变作沉默。而这些上世纪40年代的歌曲配上如今新改编的爵士伴奏竟是毫无违和感。很多人把这类音乐称为上海老歌。

为何叫上海老歌?可能也和里面含有的特别情愫有关,这些歌就像陈酿老酒的味道,经过历史的沉淀,经得起岁月的检验。

陈钢认为法国歌手安娜唱出了海派文化的灵魂,它是如此多变时髦又国际化。所以,海派文化不止是上海的文化,它是走出上海,走向全世界,被世界认可的文化。上海老歌是上海的一张名片,它永远不老。

姚莉和陈歌辛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玫瑰玫瑰我爱你》、《苏州河边》、《春之梦》、《春风曲》、《又一春》等等情歌,是陈歌辛为姚莉特别打造的歌。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情愫?

2007年,在陈钢的引荐下,作家淳子去了香港见到了那年85岁的姚莉。边吃边聊,就说起了《苏州河边》背后的故事。

作家淳子在“克勒门”

原来当时唱片公司组织踏青,那晚,陈歌辛和姚莉相伴走在河边。姚莉对淳子说:“心里是爱的,但是窝里厢的规矩老大的,是不能说出来的。”之后陈歌辛回来后几个小时就写下了这首《苏州河边》。

说完这段往事,姚莉便唱起了《苏州河边》,可就唱了两句就说“伐唱了伐唱了,现在再也听伐到这么好听的歌曲了。”就像这段情一样没有结局。爱,没有说出来,但是唱出来了,却也仅此而已了。

想了解更多上海的故事,欢迎购买三联书店出版的“克勒门文丛”。

那些上海老歌的故事,都在作家淳子和陈钢合著的《玻璃电台-上海老歌留声》里哦!

蝴蝶的翩翩世界

玫瑰的故事,是陈歌辛给这个城市留下的美好的经典旋律。他的儿子陈钢的《梁祝》便是那玫瑰上飞舞的蝴蝶。

《梁祝》诞生于1959年,是建国10周年的谢礼作品,一晃眼明年《梁祝》就60岁了。

▲ 丁善德(左一),何占豪(左二),陈钢(右二),孟波(右一)在讨论《梁祝》的创作

掌门人陈钢教授在沙龙现场聊起当年还是音乐学院大四生的自己,与合作伙伴何占豪一起创作《梁祝》的初心,都想通过谱写《梁祝》这样一部在中国流传一千六百年以上的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来表现中国人民对不朽爱情的歌颂与追寻。短短3个月时间,创作出来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上海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张乐与钢琴家张薇聪

《梁祝》已经诞生59年,在中国人心中它不仅是一段旋律,更是一种象征,一个标志,一段乡愁,它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它中西合璧、雅俗共赏,它深深地流淌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传承着美好的希望。

红色小提琴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刚从灰暗中走出,对美如饥似渴的渴望,全民出现了一股小提琴热。

历经了10年的黑暗,陈钢和当时上海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家潘寅林的珠联璧合,《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恋歌》、《金色的炉台》等等的一系列被称作“红色小提琴曲”成了照耀在人们心头的阳光。

沙龙上小提琴家张乐与钢琴家张薇聪的精彩表演,让现场许多上了点年纪的观众激动万分,纷纷举起相机或手机围着他们。

此次沙龙的主题背景也如往常一样,由林明杰绘

“克勒门”的创始人之一林明杰上台说道:“父子俩各有一首传遍世界的乐曲,我为这个话题画的那幅画,看似绚烂,实则带着哀伤。空白的蝴蝶影子,是我不忍细述的悲伤往事。

在人类史中,艺术把人从野蛮中一步一步拉上来,直到今天的文明。艺术家的人生或许没有他们的作品那么绚烂,甚至是悲哀的,但他们依然透过作品给世人文明之光。”

陈钢老师从《梁祝》到“红色小提琴”,再到如今新创作的三部曲,还有我们的“克勒门”,无论是何种形式,其实他一直以来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传播美!传播我们上海这座城市所独有的海派文化的精神!

希望你也和我们一起,将上海的美传递给更多人!

摄影:林秉亮

你可能还会想看

你知道上海有多美吗?

《梁祝》背后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