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上历次人口普查的一些历史故事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去年底,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撰文指出,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也就是,男比女多3049万人。

    人口普查历史上的多个首次

    5月11日,第7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出炉。从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到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再到采用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的方式……67年来,全国人口普查历经多个首次。况发布会上解释称,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的资料,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发布更多更细的信息,同时大幅增加普查公报数量。为此,此次普查发布前的准备工作也相应有所增加。下一步会加快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向社会公布人口普查的最终结果。

    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从2020年11月1日到12月10日进行入户登记。

    人口统计 古已有之

    人口普查是人口统计和人口调查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各国政府各个时期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最常用的调查方法。从人口统计来说,早在公元前4500年,巴比伦王国就举行了全国性调查,按族登记人口。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调查的国家之一,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有长期不间断人口资料记录的国家。相传公元前2200年,夏禹治水后,把中国分为九州,就着手统计人口和土地。“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所谓“数万民”就是统计人口,当时的统计数字为1355万。商朝有专门统计人口的官吏“司民”,春秋战国时期以25家立社,按社登记人口、土地。汉朝建立“算赋法”,规定定期调查人口,《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总数为5959万人,户数为1223万户。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军队协助地方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户“点闸对比”(即户口清查),给每户编制了户帖,填写户主和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还附注“事产”和“户别”,记载这家人的产业基本情况,注明是“军户”、“民户”或是“匠户”。明太祖的这场人口调查,被西方学者推崇为全世界最早的“人口普查”。

    当然,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一般公认为是1790年从美国开始的。美国独立后的第14年联邦政府实施了全国性的人口调查,调查北美13个殖民地州,只有4个项目,由特警骑马入户进行访问,调查结果全国人口近390万。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公布普查结果并把人口普查作为一项条款写进宪法的国家。紧接美国之后,英国和法国于1801年进行了人口普查,他们同美国一样,也是每隔十年或五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除个别战争年代外,一直坚持定期的人口普查制度,到2010年,美国已经开展了23次全国人口普查。

    做好人口普查 掌握第一国情

    新中国成立前,一直没有开展过比较完整全面的人口统计,也就没有准确的人口数据。20世纪30年代曾有过一次很不完整的人口调查,粗略估算全国人口为4万万。从那时起,4万万这个数字就成为中国人口的代名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都使用这个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53年。为了配合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代表的选举,1953年6月30日24时,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为6.01亿人口,其中四川省6230万人,普查工作人员250多万人。随后,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分别开展了第二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务院于2010年5月24日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人口普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等,使我国人口普查进入了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9年,中国人口总量突破14亿,占全球总人口的19%,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等方面的情况可谓“第一国情”。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现在、开辟未来,新中国人口普查从1953年走来,到今年已经是第七次了。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将通过普查把第一国情摸清摸准,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最初的人口普查,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个进行人口普查的国家。

    那么中国最早的人口普查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在技术条件落后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进行大范围的人口普查的呢?

    西汉时期

    文字记载最早的人普

    据《汉书 · 萧何传》记载,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的军队进入秦都咸阳,萧何就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图书收缴上来了,所以刘邦在当下就知晓,人口已由原来的3000万降至1300万左右。

    东汉年间对户口调查有了一套严格的制度,规模非常之大,从县到乡,上至八十岁老人,下到六岁以下孩童,身高、样貌都包含在调查范围之内,可以说是最为细致的古代人口调查。

    可见秦朝时期是做过户口统计的,这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户口统计。

    隋朝时期

    完善机制的人普

    隋朝对户口的管理很是严格,多次进行全国规模的户口大检查,实行 “ 貌阅 ” 并发动了检举机制,凡是户口不实的,不仅户主要受罚,乡长里正也是要被发配服苦役的。

    “ 貌阅 ”—— 对每户的家庭成员都要当面验视,确定性别、年龄是否符合。

    唐朝时期

    户口管理混乱的人普

    唐朝中期因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急剧增长,从高宗时期开始对户口的管理日渐松弛,由于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户籍人口逃亡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玄宗开元年间后期,由于长期不做调查统计,“ 死不除名,生不入籍 ”,每年只是按照上年的户籍稍事增减便上报了,导致户口的管理十分混乱。

    在《旧唐书 · 玄宗纪》里记载这样一番“ 怪象 ”—— 天宝十四年比天宝十三年,户数骤然增加,而人口数却与增加的户数不符。

    宋朝时期

    具有性别歧视的人普

    宋朝时期政府对户口统计设立了“ 丁籍制度(丁籍专指用于征役催税的簿籍)”,只调查每户家中的壮丁,对老人、小孩和女子都是不统计的。

    “ 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须通勘 ”,可谓是历史上最具有性别歧视特质的人口普查了。

    宋朝对户口设立等级,根据等级缴纳税费。

    明朝时期

    内容最为宽泛的人普

    朱元璋为了整顿元末战乱后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户贴制度,由政府发给每户户贴,要求各户详细填写人丁的数目、姓名、年龄、与户主的关系以及该户所有的产业。

    登记完成后调派军队协助地方政府进行核实,对隐瞒或作假的进行严惩。户贴登记核实后再交由户部负责统一管理,各地每年上报户口增减情况以便及时更正。

    “ 户贴 ” 的用纸长一尺三寸,宽一尺二寸,边缘还缀有一圈花卉装饰,方便卷轴装。

    1381年(洪武十四年)户贴制度被黄册制度取代,黄册把户口、田产、赋税三者合一。

    详细登记有丁口、田地、房屋、牲畜、赋役等,是明代主要的户口册籍,可以说是古代内容最为宽泛的人口普查时期。

    黄册每十年就重新登记一次,将十年间的变化情况都详细记录在册。

    清朝时期

    最为实际的人普

    清朝时期人丁编审又发生变化,为了收税而将人划分等级进行登记 ——摊丁入亩,不收人头税,而是改为根据田产来收税,因此导致清朝人口激增。

    以前多生一个孩子就代表要多缴一份税,现在没有人口税农民敢多生孩子了,多个人干活多收获,到了清朝末年人口已超过四亿。

    清朝时期规定每3年(后改为5年),“逐甲、逐里审察均平”,也会进行人口登记。

    民国时期

    四万万同胞之说由来

    民国时期的人口统计工作人员主要是警察,也不是挨家挨户地上门调查,是需要各地方人口自行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

    此间曾调查出中国人口达四亿七千多万,这样的统计当然是不太精确的,但“ 四万万同胞 ”之说便是由此而来。

    民国时期户籍卡详细登记了个人资料及家庭成员情况。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第一次规模巨大的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

    这是中国第一次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0)

相关推荐

  • 人口普查历史上的多个首次

    央视新闻讯 5月11日,第7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出炉.从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到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再到采用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的方式--67 ...

  • 用“耐心”敲门 巴中人口普查员的酸甜苦辣

    近日,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项工作需要普查员们踏着朝阳.踩着月光,从晨曦到夜幕,穿梭在各普查区域,收集最准确的人口信息.一群人.一片区.迈开腿,穿梭在楼栋之中:一个包.一支笔.一张表, ...

  • 2020年人口普查不登记会怎么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参与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很多人都参与了这次普查,这也是国家为了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作出的一次调研, 但是很多人迫于生存压力,都在外打工,没有在家参与人口普查,这样会导致没有登 ...

  • 【人口】塔吉克斯坦将在今年10月份启动人口普查工作!

    2020年8月1日,(杜尚别,夏冉译)据"阿维斯塔"的消息称,塔吉克斯坦政府正在为今年10月份的全国人口普查做准备工作.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宣称,今年10月份的人口和住房普查工作 ...

  • 致敬:全国社区普查员!

    人口普查始于一家一户, 奉献社会源于一点一滴, 谨以此文献给全体社区普查员! 在最基层 有这样一群人 疫情期间 他们是居民安全的守护者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他们全员上阵 一个工作证 一件小马甲 一部手 ...

  • 我是“社区七人普”

    我是社区"七人普"! 迎着阳光,随步而行!心,随思绪起的 热情,随暖意一升而起,不必再因为 工作的负累而压抑自己,对着阳光笑一笑,心里便是满满的幸福和温暖! 题记 十年人口有变化, ...

  • 北京历史上的人口变迁  户力平

    北京晚报 | 2021年06月04日 . 近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人.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历代人口数量是如何变化的?历史上开展过人口普查 ...

  • 中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男女年龄段分布表 某城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常驻人口学历分布统计表

  • 你的祖先从哪来?历史上六大人口迁移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分分合合之间,必然伴随着人口的大迁移.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因政治需要.战乱逃难.经济谋生等三种主要原因,产生了大大小小数十次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对民 ...

  • 你的祖先从哪里迁来?什么时候迁来?简单介绍历史上的人口大迁移

    你知道你的祖籍是哪里吗?因为什么远离故土而定居于此?有很多四川人都知道历史上的有"湖广填四川",许多东北人可能祖上是"闯关东"过来的山东人,还有"要问 ...

  • 历史上大规模人口迁移之“下南洋”

    "下南洋"与闯关东和走西口相比,下南洋成为热潮的时间较晚,但历史上开始出现却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包括当今东盟10国在内的广大区域.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 ...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改变了历史的小人物?

    这里就要提到为救毛泽东而牺牲的警卫员胡昌保了. 毛泽东红军时期高清修复图 他就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为掩护毛泽东主席而壮烈牺牲的警卫战士--胡昌保. 01 默默无闻的警卫员 提起胡昌保这个名字,相信很 ...

  • 历史上520发生了哪些影响历史进程的事情

    历史上520发生了哪些 影响历史进程的事情 520是公历的140天,中国古代是没有520这个节日的,很多人恶搞说520是潘金莲毒死武大郎日子,其实也没啥依据,听听就好. 但历史上520也是发生了不少影 ...

  • 中国历史上南朝第一名将檀道济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中国历史上南朝第一名将檀道济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成语"自毁长城"的意思是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毁掉自己的优势,而最早发出这一痛心之语的乃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名将檀道济.他在 ...

  • 白首为功名!濛江历史上一个功名考到老的故事

    编者按:科举,曾经是无数读书人从草鸡变凤凰的唯一途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指读书求学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后,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形象反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