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与登基大典

《周礼·考工记》订帝王皇宫规制,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前朝后寝”,前朝为行政区,后寝为生活区,后来的“外朝”与“内廷”也归于此义。

太和殿是前朝重地。太和殿是君王之基。太和殿是古代中国最大的屋宇。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建筑形制为中国古代最为尊贵的重檐庑殿顶。

皇帝登基,帝王生涯以此为大,由太和殿始。

前朝皇帝“驾崩”,后朝皇帝继位,服丧二十七日后,新帝于太和殿登基。

是日凌晨五鼓,典礼官入太和殿,在御座前设置安放皇帝宝玺的宝案、诏案、表案、笔砚礼乐一应伺候,卤簿、法驾陈列到位,内阁大学士率众臣恭迎皇帝宝玺到太和殿。

时交六鼓,新帝更换礼服,往皇太后殿行三跪九叩礼,礼部尚书于中和殿前跪地,奏请新帝继位,新帝驾临太和殿。

新帝登太和殿宝座,侍臣鸣鞭净场,王公百官三跪九叩,山呼万岁。礼毕,大学士恭立于帝前宝案,将御玺饱蘸印泥,钤盖于继位诏书。典礼官与侍卫将诏书护送于午门,以金凤衔诏,徐徐落下,礼毕,颁诏天下,新帝登基,开始了或长或短的帝王生涯。

明清两代帝王居于紫禁城者计二十四帝,在位时间最长为清康熙帝,六十一年。乾隆帝不敢超越祖宗,六十年退位,却又当了四年太上皇,八十九岁驾崩。二人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应是空前绝后之人。在位短者为明代泰昌皇帝朱常洛,公元一六二O年七月一日登基,七月三十日驾崩。天命人命,何以为说?

太和殿朱墙高耸,黄瓦复顶,前后金门。殿内迎门六根“通天金柱”,沥粉贴金,巨龙盘绕,腾云驾雾,扶摇直上,交于穹顶。穹顶天花中央饰有大型藻井,藻井内巨龙盘卧,口含宝珠,俯首下探,庄严生动。中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易着火,以“五行相生”之理,屋宇中央饰藻井,井乃储水之所,藻乃水生植物,龙乃水之主宰,“以水勊火”,其意所蕴,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支持。

当人无法与天抗争之时,就只剩下心理安慰了。太和殿建成仅八个月,就毁于一场大火,区区盘龙藻井,实在无济于事。以后四百余年,屡毁屡建,皆因于火。

大殿正中设宝座,设在大殿正中的须弥式平台上,外罩金漆,镶宝石,背衬高大屏风,以宽度大于高度的特殊比例,形成平衡稳定的视觉效果。御座前置香炉、宝鼎,瑞兽、仙鹤,两壁置紫檀满雕群龙闹海大龙柜,盛放象征江山社稷的九鼎。每逢大朝会,香烟缭绕,瑞霭升腾,无论是多么无能懦弱的皇帝,就都有了那么一点王气。

太和殿里有了这些物件,才撑住这么一股气,这股气弥弥漫漫,从各种物件的每一个缝隙飘溢出来,笼罩在太和殿的每一寸空气之中。古人有“金陵王气黯然收”之句,写劫后皇宫,入木三分。试想一座四壁如洗、空空如也的皇宫大殿,还有什么“王气”而言。一个皇帝被人剥去龙袍,赤身裸体地站在空无一人的大殿中央,还像皇帝吗?

一个帝王靠皇家特定的形式包装起来,就有了“王气”,所谓“黄袍加身,金台登基”者是也。你有了包装,你就成了皇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