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兼爱》实录(一) 2024-05-11 02:55:36 《兼爱》实录(一) 同学们好,从这一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墨子的代表作《兼爱》。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纷争,诸子百家纷纷给出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由此可见在当时墨家和儒家一样都有着较大影响。我们首先来看墨子的介绍,墨翟,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记录墨家学派思想的重要著作,现存53篇,墨子反对儒家学说,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学界认为,墨子一派大多出身于下层手工业者,注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墨子的学说偏重于实用性。《兼爱》共三篇,这是上,本文中,墨子围绕兼爱展开思考,阐述自己治理国家的思想主张,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一二两节,我们来看一看,墨子围绕兼爱展开怎样的思考?墨子又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先来看这几句话的意思,我们来看一看其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以”是介词“把”,“譬之如攻人之疾者然”,前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本单元研习任务三种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积累常见的虚词,这有助于培养文言语感,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们可以将本单元的虚词用卡片或表格的形式,整理归纳起来。此外,“自”是“从”的意思,“攻”是治疗的意思。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物的人,一定要知道,祸乱从哪里兴起,于是才能去治理,不知道霍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这就像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一定要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才能进行治疗,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就不能治疗。墨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圣人治理天下,一定要考察混乱从哪里发生,这是一个抽象的道理,医生治疗疾病就一定要考察疾病的根源,是生活中具体的现象,这个具体现象中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两种现象在推理的过程中具有相似之处,既然我们已经承认了生活中的这个熟知的现象中蕴含的道理,就要承认和它相似的,抽象的道理,从论证方法来看,用的是类比论证,这种方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很常见,从效果上来看,类比论证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观点。“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有同学说,这部分和文章开头的表述有所重复,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理解。“治乱者何独不然”的意思是“为什么唯独治理祸乱就不这样”,两个部分论述的对象有所变化,第1句说的是“圣人之乱”带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和特殊性;“治乱者何独不然”这句话说的是所有的治国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论述的对象更有普遍意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语气上关注这句话的表达,反问语气和独都强调了结论的不可置疑,论述了“必知乱之所自起”对治乱的必要性。 此外,第1节的论证的结构也很有意味,作者论证的时候,在句子的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在PPT中,我已经把这种特点标注出来,正指的是这样做的好处,反指的是不这样做的后果,在这段话的论证中,作者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证,当然,从表达意识的角度,我们可以只说其中一个方面,作者正反对比,不必反复加以论证,就是要让这两种情形始终处于对比的状态中,这样的语句组织形式,从论证效果来看,强调了知乱之所自起,对治乱的必要性,形成了不可不变的气势,让读者更容易在情绪上接受。结合题目,“兼爱”的逻辑关联是什么?“兼爱”是墨子针对治理国家混乱提出的思想和主张,第1节中,墨子先论述,治乱之所自起,对治乱的必要性,未提出“相爱”。第2节中,墨子围绕“相爱”展开怎样的思考?这个部分论述的观点和“相爱”的逻辑关联又是什么?我们可以快速浏览文本,找出墨子在这一节中的观点句。在第2节中,墨子的观点是“当察乱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这句话中“当”是通假字,通“尝”尝试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尝试着考察天下混乱的根源,是因为不相爱,这一节承接上文,“必知乱之所自起”对治乱的必要性,引出下文,对乱的根源是什么的思考?为什么要提倡兼爱?因为不相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这个部分从反面论述“兼爱”的重要性。在这一节中,墨子又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第2节内容比较长,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第2节,圈画出文中的关联词,对文章简单分层,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将“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中的乱,分为4种情况进行分析。由此,我们可以将第2节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和第3部分,都是总说。其中的第2部分是从4个方面对“乱起不相爱”,进行论证。“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我们先来看这部分的内容,大家可以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这段话。需要注意的是,“臣子之不孝君父”,这里的“臣子”“君父”是对举关系,“臣子”是古今异义,指的是大臣和儿子;“亏”,受损失;“慈”是动词,慈爱;“自利”是使自己获利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墨子这部分论证的思路。 墨子先将不爱的情况分为三类是“不爱父”“不爱兄”“臣不爱君”,紧扣这三类,由因导果,得出“亏父”“亏兄”“亏君”,又分析与之相对的三类情况,父不爱子,兄不爱弟,君不爱臣,由因导果,得出“父亏子”“兄亏弟”“君亏臣”,先后三类两两对局进行分析,指出这种亏人而自利的实质就是乱,墨子用例作为条件,论证不相爱是乱的根源。这一层墨子紧紧围绕“乱起不相爱”进行论证,因果相循,逻辑严密,两两对举,句式相似,论述一气贯之,颇有气势。接下来,墨子又用了两个“虽”,将“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扩展到更广泛的方面:“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理解这段话,需要注意这几个词的意思,“盗贼”是古今异义,其中“盗”是偷窃财物的人,“贼”是抢夺财物的人,“贼人”中的“贼”是动词,意思是“抢夺”,“国家”指的是大夫的封地,“乱异家”和“利其家”中的“乱”“利”,都是使动用法,“异”是别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呈现这个部分的论证思路,墨子认为盗贼大夫诸侯之乱,是因为爱其室不爱异室,爱其身不爱人,爱其家不爱异家,爱其国不爱异国,因此会导致“窃异室以利其室”“贼人身以利其身”“乱异家以利其家”,“攻异国以利其国”。 墨子对乱的分析,从君臣兄弟,父子不相爱,扩展到现实生活中,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的现象,从小到大,层层深入,同时还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总的来看,为了论证“乱起于不相爱”,墨子在第2节中用了10个故和三个“虽”进行推理,在论证思路上能够由因导果追根溯源,层层深入,在范围上,从小到大,从易到难,扩展到对诸侯攻伐的思考,引导读者不断进行追问和思考,这种注重推理,不必繁复的说理方式,让读者更清楚,“乱起于不相爱”的观点。 墨子对爱的认识有哪些独到之处?孟子在《尽心上》中批评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意思是说,墨子即使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只要对天下有利,也会不辞劳苦去做。这句话揭示了墨学的实质,儒家的爱,从天性中的情感出发,强调推己及人,从有血缘关系之人,推广到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具有等价性。墨子则认为父子兄弟君臣大夫诸侯,因为不能相互利,所以不相爱,把互利作为相爱的前提。这节课我们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对墨子的思想和说理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墨子先论证“乱之所自起”,对“治乱”的必要性,又分析了,不相爱是乱的根源,为提出兼爱奠定基础。和儒家之爱不同,墨子对爱的理解,是以互利为前提的。散文能够运用类比论证,对比论证一以贯之。这节课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语文学习的经验?阅读墨子的文章,要关注各部分和题目之间的逻辑关联,探究作者如何围绕题目展开思考。关注“故”“虽”等关联词,结合文本内容,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其说理方式和效果,体会和理解,墨子思想的独到之处。今天的作业是完成课后练习第一2,在完成第1题时,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推测墨子接下来围绕《兼爱》展开哪些思考?预习《兼爱》第34节验证你的推测。 赞 (0) 相关推荐 24章 节葬(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1而不卷.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也. 译文:墨子说道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春秋战国文学之六:《墨子》 中国春秋战国文学之六:<墨子> <墨子>是一部记载墨家学派哲学观点和人物活动.言行的著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及其后学所作.<汉书.艺文志>记录为七十一篇,现存五 ... 《墨子》:志强有为,智行有道 艺述史官方原创 在春秋时期,有一位鲁国人,他创立了一种学说,主要提倡兼爱,非攻等等,和儒学都被并成为"显学",这个人就是墨子.而<墨子>这本书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 ... 【整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整合课:理清诸子观点,辨析同名概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整合课: 理清诸子观点,辨析同名概念 选择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5-2课《五石之瓠》实录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子四章>,这节课,我们来看庄子的寓言<五石之瓠>.<史记>中说:"庄子,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我们已经学 ...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喜看》《探界者》《心有》实录(二) 一说宋词,我们立刻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篇人物通讯事例的选用对揭示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这节课我们重点关注新闻细节,我们探究的主要问题是:三篇人物通讯中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喜 ... 【预习课件】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预习 高中语文预习(ID:gzyw100) 是陕西省教育学会质量综合评价中心联合玖桔教育传媒集团,整合全国教育资源打造的教育融媒体品台,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教育资讯.教育活动和全面的教育服务 ...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3-1课《鸿门宴》 实录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第3-1课<鸿门宴> 实录 01 第一课时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鸿门宴>.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史 ... 【大单元】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续)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续) 【群文阅读】高二语文上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第二单元第7课兼爱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第二单元 7 兼爱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7课《大卫•科波菲尔》实录(二)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卫·科波菲尔>.上一节课我们关注了课文节选部分的人物遭遇,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也感受到狄更斯在这些善良的小人物身上寄予的人文关怀以及社会批判,这节课我们还是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实录(一) 需要网课视频文件或实录文本文件,请加文末投稿微信索取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第4单元"逻辑的力量". 首先要学习的是,如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平时,我们无论在交流还是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