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理科生看历史系列之三国、明亡与清末
按:我个人是历史爱好者,但一般不会给人推荐历史书籍,因为大多书籍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以及历史规律的探讨都比较肤浅。
这是过去发表在公众号的一个系列——《理科生眼中的历史》,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三顾茅庐、明朝灭亡与甲午战争三个历史切片,给大家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
忙碌了一周,祝大家周末愉快!
1 隆中对背后的重重疑点
三国历史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这个隆中对甚至进入了中学课本。这个故事简直满足了所有怀才不遇文人的全部梦想:
求贤如渴的老板,三顾茅庐,胸有大志的人才一顿忽悠,让老板五体投地。
虽然这个人才之前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但是不妨碍老板当场拍板直接提拔成企业二把手,生产经营一把抓。
这个人才不负众望,结果竟然辅佐老板把一个快要破产的企业做成了全国排名第三的上市公司。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励志?也很梦幻?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在中学学习了这个“隆中对”之后,这个故事就在我心里扎了根——
午夜轮回白日做梦时我也无数次想象过,未来某一天,我也可以靠着一篇现代版的“隆中对”一步登天,宝马香车,副驾还坐一个前凸后翘的白富美。
然而理想很丰满,显示很骨感。
如果诸葛亮没有娶黄月英为妻,没有人脉与情报的积累,他就是有有天大本事,隆中对也最多能给刘备提一个很粗的战略规划。
没有足够的人脉与信息支撑,诸葛亮是拿不出一套可行的操作方案的。
刘备戎马一身,不可能因为诸葛亮说出联吴拒曹,据荆州取四川的方略就马上让诸葛亮担任集团的二把手。
读历史我们不但要善于总结——把厚重的历史书读薄,也要善于分析——将史书简短的记载“读厚”。
2 明朝为什么会覆灭?
今天来讲讲我眼里的明朝覆灭史。这个课题很大,要用几千字的篇幅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我选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阐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明朝为什么会覆灭。
明朝的覆灭是财政危机导致的社会治理危机。
财政的崩溃让明朝廷丧失了对帝国资源的动员能力。没有动员能力的政府——如同一个人丧失了免疫力一样,一个小伤病就足以致命。
假如我们把明帝国比喻成一个巨人。
农民起义相当于这个巨人身上长了一个浓疮,后金(满清)相当于在这个巨人身上开了一个伤口。
因为没有免疫力,这个巨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浓疮溃烂,伤口流血不止,最后丢掉了性命。
在这个明朝覆灭的历史描述中,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几乎没对明朝后期人物作用做出任何评价。
因为我认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换谁上都没用。除非整个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特别是财政与税收制度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
然而我很怀疑明朝君臣是否有这个能力,即使如张居正这样的强人搞一条鞭法改革也是昙花一现。
有趣的是,清朝却有这个制度改革的能力。其实在康熙后期,满清帝国已经开始呈现财政危机的先兆,如果不是雍正刷新吏治大刀阔斧改革——
特别是强制性推动“官绅一体纳粮”,满清这个异族统治的政权最多撑到18世纪中叶就得完蛋(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远比雍正的“官绅一体纳粮”温和得多)。
为什么清朝有这个制度纠错能力,而明朝没有?
因为清朝是农业社会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而明朝则是一个小政府、地方自治的国家。
人类5000年文明在宇宙的尺度上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任何社会制度都可以看着是文明的一种实验。
所以,制度的顶层设计有缺陷,领导者犯错误这些都没问题,最关键的是,这个制度设计能否具备纠错能力。
不具备纠错能力的制度实验,其生命力终究是有尽头的;
具备纠错能力的制度才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3 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发生了什么?
今天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慈禧与翁同龢翻案,而是让大家学会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历史人物行为的逻辑与动机。只有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才有可能探寻到历史的真相。
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光绪下诏修颐和园,而光绪是在1889年大婚,也就是说,在光绪大婚之前(理论上皇帝真正亲政),其实光绪与慈禧已经达成协议,为慈禧养老修建颐和园——
皇帝与皇太后心照不宣的权力真正交接时间不是大婚,而是颐和园建成之后。
封建帝制社会什么事情最重要?
当然是最高权力的顺利交接!
这个事情处理不好,或者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或者就引发国家的剧烈动荡。
所以,对于统治集团而言,顺利实现最高权力交接绝对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
特别是光绪与慈禧达成权力交接的协议之后,维护这个协议的平安落地,不仅符合光绪与慈禧的利益,也符合所有满清官僚的根本利益。
特别是对于朝堂重臣,顺利实现最高权力交接简直不能太重要!
怎么顺利实现权力交接?
焦点就是颐和园!
立马、赶紧将颐和园建起来!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花钱,花大钱。
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就是4350亩,这么大的面积要修建一座美轮美奂的皇室园林,后世统计大致花费了3000万—4000万两白银。
颐和园在1888年动工,如果要在1894年(慈禧60大寿)前完工,中央财政就必然要大幅度挤压其他的开支。
这个开支就包括北洋水师扩充军舰与大炮的军费。
北洋水师运气实在悲催。
历史人物再厉害也不是神仙,谁也没有上帝的视角。谁也不知道在这个帝国最高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日本偏偏会挑起甲午战争!
历史就这样与满清开了一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