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院长总结:善治感冒,健康长寿!中医...

退休老院长总结:善治感冒,健康长寿!中医这3大中老年人感冒方,会养生的人都在偷偷学!

1、防己黄芪汤

【方剂来源】《金匮要略》。

【适应证】卫表不固之风水或风湿,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类于慢性肾炎水肿等。

【注释】本方所治之风水、风湿,乃由正虚表卫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所致。因表虚不固而汗出恶风,水湿停滞肌腠而身体重着,小便不利,舌淡属虚,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候。

风邪在表,治法宜发汗解表,表不解则邪不去。欲解其外,若强汗之,必重伤正气,反致风邪更不易解而症状加重,所以不可单用解表除湿法,只宜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行。

正如清代名医尤在泾所云:“风湿在表,法当从汗而解,乃汗水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

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己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乃腰以下如冰,皆湿下行征也。然非黄芪、白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方中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两药配伍,扶正驱邪,相得益彰,共为主药。辅以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配黄芪,更有实卫之功;又以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诸药。数药相合,使表气得固,风邪得除,水道通利,脾气健运,风水、风湿诸证自解。临床上凡见慢性肾炎、心脏病水肿属于表虚湿盛者,皆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葳蕤汤

【方剂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适应证】素体阴虚,经常容易感受外邪,常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等。

【注释】慢性久嗽,易生内热。风热外邪侵犯肺卫,故头痛身热而微恶风寒,咳嗽咽干而痰稠难出;心烦口渴,舌赤脉数,是素体阴虚而有内热之征象。

清代名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汗论》中指出:“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以阴精为用......其阳气有余,阴精不足,又为温热升发之气所烁,而汗自出,或不出者,必用辛凉以止其自出之汗,用甘凉润培养其阴精。”本方用甘平柔润之葳蕤,滋阴益液而资汗源,润肺燥;配以葱白、豆鼓、薄荷、桔梗解表宣肺,止咳利咽;白薇凉血清热而除烦渴;甘草、红枣甘润滋脾,互相配合,使滋阴清热而不碍解表,发汗解表而不伤阴津,故适用于阴虚而有风热表证,以及冬温初起,咳嗽咽干,痰不易出者。

本方系从《备急千金要方》之藏蕤汤加减而来,两方皆有葳蕤、白薇、甘草,而千金藏蕤汤用麻黄、独活、川芎、青木香、杏仁、石膏,是发表清里,气血并治的重剂。本方配伍葱白豆豉、薄荷、桔梗、红枣,为解肌清热,兼有养阴之功的轻剂,名虽近似,功用迥异,不可混淆。

3、葱白七味饮

【方剂来源】《外台秘要》。

【适应证】血虚感冒,病后阴血亏虚或失血(吐血、便血、咯血、鼻出血)之后,复感受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注释】外邪在表而无汗者,当发汗解表,然而汗血同源。《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戒,张仲景亦有“亡血忌汗”的禁例。

今病者血虚,又有表证,不汗则邪终不解,汗之又恐无汗可发或汗出重伤阴血,变生他证,所以养血以资汗源,发表以解外邪,两者配合,标本兼顾,才能药后汗出表解,庶免“虚虚实实”之弊。

本方既有葱白、豆豉、葛根、生姜之发汗解表:又有干地黄、麦冬之养血滋阴;更用味甘体轻之劳水,以养脾胃,使汗出表解而血不伤。在临证应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如恶寒较重,可酌加苏叶、荆芥;身热较盛,可酌加银花、连翘或黄芩;出血未止,可酌加阿胶珠、藕节、茅根、白及之类。

本方与再造散、加减葳蕤汤同为扶正解表之剂,而本方功在养血解表,适合于素体血虚,感受风寒而见表寒证者;再造散助阳益气、辛温发汗,适合于阳虚而见表寒证;加减葳蕤汤养阴解表,适合于阴虚又受风热之表热证,临床使用,要注意辨证选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