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计划||老南阳讲老南阳记忆95岁镇平韩堂人杨丙立
写了一个新闻稿,传给几个老师,希望把向阳计划做的更暖心一点,让大家更要看到自己,发掘自己的内生动力。说到内生动力想起江哥,正好江哥打来电话,说想等一段回南阳,十年前江哥走的时候,那时候还是QQ,写着有斯人便得感慨。那是江哥走的时候写的一段文字,大概已经找不到原文了,祝福与希望似乎就在昨天。所以江哥说嫂子要他回南阳跟着我一起体验生活,回来当然欢迎,更多的是相互砥砺,困不可怕,难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超越内心。
学校要孩子的成绩,但是在网站上已经差不到,很多已经发的图片早已经被删除了。所以只好初中班主任王东方老师求助,结果也没有回音。十二点走的时候给小妹说中午下点面条。大门不知道谁锁着,只好给晓升姐打电话开门。骑上电车,太阳也好,有一点风,已经不急不躁了。秋天看到栾树的花,也看到飘零的桂花,还有那个V字型的香樟树,一切都是老样子。
没有做面条,鸡蛋茶,还有豆角和油卷馍。显洲今天打电话说找不到薛岩松,准备起诉他。我说程序先走着,他现在没钱,也没办法。有时候,人走背运的时候,神也救不活。吃了饭躺着吹一会儿电扇,有点鼻塞。想起前一段吕风林老师讲的四中副校长姓赵在玄妙观社区,也就是宛城区委东面的一个巷道里,那里有个教育学研究院,应该是教科所。
文正街也在修水管。没去找李升恒老师。沿着解放路北去。我在诧异这条街,它承载太多的回忆。过新华路,两边的大井夹道史夹道都有曾经风起云涌的过往,复兴中学还有武庙坑。我想去清水塘对面找周竟存的弟弟,那个被王凌云扒了临街一间房的老房子,这里曾经是咿咿呀呀学二胡笛子的地方,周家算是艺术世家,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但是门紧锁,门口放了一把兰色椅子,在午后一点的秋日里静静的看着。我驻足,顺便打开手机,就站在对面,整整录一百零一秒。大门口就像一个舞台,有匆匆忙忙的过客,有吃完饭消食的街坊,有做小买卖的三轮车,还有上学的学生。偶尔经过,似乎若无其事,其实已经在世界里走过。
站一分钟,从清水塘的蒸鸡店走过,因为这里有着独特的陈设和别具风格的美食,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对面我知道那是史定训的侄子,虽然他们年龄相仿,一个人吃过饭在屋里刮丝瓜皮,准备着晚饭。原本想录一段视频,他的大儿子说不用录了,临走我才想起来他应该在农业银行上班。原来这里是龙亭门,现在不知道具体位置了 只有武庙坑夹道的小饭店还有不少人,还有胡辣汤烙馍之类。工农路上,东拐街西拐街护城河已经略见雏形。走过路边的一个电器门店看到一个老人呆呆坐着。走了老远,忽然又拐过来。
跟老人打招呼,高寿?贵姓?哪里人?还没等我说旁边一个正在下象棋的人说,你也是镇平的吧,他也是镇平的。不知道从哪里聊起,说起老乡自然亲近三分。老人叫杨丙立,彭营韩堂杨庄人。韩堂,就是有火车站的那个地方。十八年年成的时候自己还小,自己没上过学。兄弟三人,大哥和弟弟抖上过学。原来是在镇平民团,杨庄村里有个人跟着赵芝庭,当时赵芝庭是县长,还当过中将,抗日也很卖力。后来被镇压了,还有彭锡田,咱家叫老彭先。那时候宛西自治,镇平是开头的,后来老彭先被马弁铁棍杀了。
杨丙立说,自己结婚的时候老婆是坐轿的,四个人抬,后来就不时兴了。自己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大儿子不在了,就在工农路去世了。大儿子三个闺女,老二老三都是一个闺女一个儿子。当兵最早是在县民团,那时候叫保安大队,后来跟着去几个省打,是步兵,跟白崇禧的部队在江西打过一仗,腿上还有一个弹片。九十多岁了,还能活几天,吃饱坐饿,坐在路边看看人,看看景致。
敬个礼,挥挥手告别。去玄妙观,两边都是一个一个门店,下午两点都已经关门,偶尔看见玩手机的年轻人,逼仄的街道还要过车。一个小卖部边问起四中的副校长赵老师,老板摇头说不清楚。只好作罢,沿着建设k路去上班。魏公桥已经修好了,这是曹操战宛城很重要的历史地名。明远顶,也就是所谓的明山泰山,汉城河边的烟囱早已经被摧毁。一个关于医圣祠的期待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建设路与独山大道口的兄弟修鞋摊依然如故。一直走到一高,看着紧张的学习,还有两边烂尾的清华园。从光武大桥过去 上班还没有来人。把上午的事整理一下,虽然没有见到要见的人,但是还有意外的收货。尚哥过来,说着大山讲的张新耀老师,讲着金兰帖,也讲到宛西自治的领袖彭锡田死后,很多国民党政要和书法大家写了很多悼念作品,他见过真迹。我说偶然收到的一箱子医书是一个叫王澍的人,具体不知道是何职务。不过习良钦和赵清理都是与张仲景国医大学有关的重要人物,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借着书记的春风,中医药事业在抗击疫情上的独特作用也提供了重要契机。习良钦具体到哪里不知道了,但是关于张仲景国医大的很多事都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