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之后,寒凉伤人!重点防好六大疾病,牢记六个一!

今日(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从秋分开始,天气一天比一天变冷。

不同于刚立秋时那种暑气未退,秋分之后,昼夜温差越拉越大。

秋分标志着正式进入秋天!从秋分开始,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1. 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

2. 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

3. 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寒冬季节。

秋分过后,

重点防好六大疾病

1. 呼吸系统疾病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赵奉茹医生2021年接受四川名医采访时谈到,秋分后天气转凉,若下雨的话,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另一方面,秋季干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等症状。

2. 过敏性鼻炎

冷空气一来,很多人最突出的感觉是鼻子不舒服。气温骤降不但会使急性鼻炎患者增加,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患者要是没有做好保暖措施,也容易在此期间病情加重。

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姜志辉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鼻黏膜下布满血管,能使鼻子起到过滤、调温以及湿润的重要作用,秋冬季节冷空气来袭,就会对鼻黏膜造成刺激,鼻腔发痒、喷嚏不断,感冒风寒接踵而来。

3. 肠胃炎等疾病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赵奉茹医生提醒,天气渐渐凉爽,食欲会有所增加,易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加上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可能诱发肠胃炎等,导致腹泻。

同时,此时节也是肠道传染病全年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所以,秋冬季要防脾胃受寒,不可赤膊贪凉。

4. 心血管疾病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中医师陈伟强2017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秋季早晚温差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

季节更替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这是因为,夏天吃的药和秋冬吃的药量和药效都有所不同。夏天热,血管扩张,可能剂量较小;而秋冬天气转冷,血管收缩,则需要增加剂量或根据病情换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同时,注意休息,避免感冒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5. 皮肤干燥脱皮

秋天来了,老人皮肤更容易显得干瘪、干燥、脱皮,尤其在脱衣时产生一种“万里雪飘”的感觉。云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一病区杨国琳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老年人皮肤干燥、瘙痒常发于天气干燥的秋冬两季。人体在衰老之后,身上的新陈代谢会明显减弱,而且老年人的皮肤比年轻人更为薄弱,皮肤的胶原蛋白流失严重,保水功能和分泌油脂的功能下降了。皮肤缺水后还会引起局部收紧,瘙痒,接着就是抓痕。④ 

6. 情绪方面疾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马永利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受气温和光照减少影响,人们的情绪也会发生变化,如悲秋,秋愁。所以,秋季养生要着重注意不要大喜大悲,要符合季节的收敛之气,最好的方式就是爬山登山,登高处望望远方,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⑤

秋分过后,

养生牢记“六个一”

1. 一碗山药百合银耳汤——健脾润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医师马永利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秋季大家喜欢喝雪梨枸杞汤,两者煲汤,虽然达到了滋润的作用,但是枸杞滋腻,雪梨性寒凉,两者合用,既寒凉又滋腻,影响脾胃功能,所以并不太适合这个季节喝。

山药百合银耳汤反而是不错的选择。山药性温,有健脾滋阴,健脾胃阳气,加强脾的运化的功能,同时有润肺的作用。银耳性寒,润肺健脾,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作用。百合,润肺堪有民间燕窝之称。三者均为药食同源之品。寒温搭配饮用,既健脾又润肺,让肺阴能够真正得以润化。

方法:把山药50克,银耳20克,百合20克放在热水里,煮30分钟就可以了。

2. 一杯六汁饮——缓解燥咳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史锁芳表示,过了秋分,空气干燥,秋风更凉,易出现咳嗽,嗓子干痒等症状。若皮肤干燥、阴虚燥咳,可以榨点“六汁饮”喝。

方法:取雪梨1个(去核),鲜藕、荸荠、白萝卜、甘蔗、鲜百合各30克,榨汁后混匀食用,每次喝30毫升,每天2~3次。但是如果是受凉咳嗽,应多吃山药、冬枣、莲子等食物。⑥ 

3. 一盆泡脚水——防寒暖身

寒气一般都是从脚底侵入。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一般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即可。

此外,也可以给泡脚加点料。北京朝阳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谢衡辉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

紫苏泡脚散寒暖身:秋冬季节,在家里也不防备一点紫苏叶(药店有售),泡脚、泡水、凉拌都行。紫苏叶又叫苏叶,主要作用就是解表、散寒、理气、和营。一般用温水泡脚15分钟左右,脑门微微出汗即可。

艾叶泡脚平喘祛痰:一些中老年人秋冬季患风寒感冒后容易咳嗽,此时可以采用艾叶煎水泡脚来治疗。中医认为,风寒咳嗽为风寒犯肺,艾叶可温中、逐寒,所含的挥发油被人体吸收后还能镇咳、平喘及祛痰。将艾叶(中药店有售)50克放入1500毫升沸水中,煎煮15分钟,待水温稍低,把双脚置于药液内浸泡。每晚睡前1次,每次约15分钟,止咳后停用。⑦ 

4. 一件贴身背心——护腰暖腹

对于老人和孩子,或者有胃病、宫寒的女性来说,秋分后不妨贴身穿一件背心,出门的时候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马甲,护住腰腹部。每晚睡前还可以将双手搓热,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36次,揉脏腑则气血经络皆动,脏调腑通诸病消。

5. 一次按摩——养生防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医师马永利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秋季也可以做一些自我推拿,起到养生防病作用。结合秋分节气特点,我们选择合适的穴位,比如:

太渊腕:横纹外侧边缘,拇指指腹轻轻地揉,2分钟,补肺阴。

神阙穴:肚脐部位,手掌放置于肚脐周围,做画弧动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手掌不能离开肚脐部位,腹部有一种温热感,可温补脾阳。

健鼻功:秋季也可练练健鼻功,即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可加强鼻子的耐寒能力。⑤ 

6. 一碗枣仁粥——调整睡眠

随着秋燥愈加明显,加上万物的萧肃凋零,人就容易出现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所以秋分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功课就是调整睡眠,推荐一个好睡安眠方。

方法:用捣碎的酸枣仁和小米一起熬成粥,或者直接把酸枣仁用搅拌机打成粉,睡前用开水冲服。喜欢吃甜食的话,还可以加入少量的蜂蜜。

酸枣仁性平,味甘酸,有宁心安神、养肝的作用,专治心脾两虚、肝火旺盛、阴血不足导致的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等症,被称为“安神助眠果”。睡前喝上一碗,连着喝上一段时间,就能帮您找回丢失的好睡眠。

更多健康生活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