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由被群体压制,每个人都会具有神经病的气质
异类之所以会被称之为异类,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一类人的行事逻辑不同于大多数人。或者说不从众,远离人群的人很多人可能不是很喜欢,也有一部分人会劝说这些人要试着靠近人群,然后消磨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合群的因素等等。
然而人们普遍的忘记了问一句,为什么你们要远离人群,人群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吗?这是个简单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很好找到答案,然而却并没有人愿意去深究,甚至连提问都没有。
然而,当我们很努力的去提问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部分人不喜欢人群,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无法避免,因此,每当不必和人群独处的时候,他们总是乐于自己待着的。但是很遗憾,仅仅是这样的单纯的想法也不一定能很好的实现。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说的就是一个与人群不相适应的家庭的故事,这个故事来源于家中的女主人,本片因此叫做《醉酒的女人》,然而整个问题并不是单纯由这个女人作为核心的,女主只是作为引子,而最终的导向是通过这个女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人,这群人并不是对于人群非常的感兴趣,他们可能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能够独处,然而生活却不能给他们机会。
《醉酒的女人》说的是一个家庭主妇,她日常爱好就是喝酒,然而酒后的她总是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显得自己头脑不很清楚。然而这个家庭的丈夫很是兢兢业业的工作。他包容自己的妻子,然而却在妻子长时间的歇斯底里下渐渐的失去了耐心。
最终,家庭矛盾爆发了,妻子被送去了疗养院,丈夫也开始慢慢的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家庭。最后,妻子出院了,这个家庭重新聚集起来了很多人,然而一切会回归正常吗?
本片用一位歇斯底里的女性,引出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的社会矛盾。一方面人们不得不去为了生存接触社会,然而另一方面,当自己主张自由的时候,第一个就是需要自己有处理自己自己时间的权力。有人这样说过,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这话在本片中非常合适。
我们表面上看到了女主的歇斯底里以及男主在她的感染下同样的歇斯底里,然而事实上,这种歇斯底里的诱因就是自由思潮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碰撞。
男主以及女主其实在内心中渴望的是单独的相处,然而这种单独的相处却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聚会所打乱。他们并不希望有这么多人分享自己的美好时光,然而现实中却屡次都不能如愿以偿。最终,我们看到女主最终崩溃了。
然而当男主将自己的妻子送进精神病院的时候,一切就都结束了吗?显然是没有的,男主并没有彻底的解决这一根深蒂固的生活矛盾,因此,他才会在自己妻子不在家的时候,同样染上了这种情绪。
这并非是精神病,只不过是与现实社会的一种不合流而已。男主一家想要的生活是可以自己去支配自己的空闲时间,然而这种空闲时间却一次次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打扰。最终这一家就彻底的失控了。
每个人都不想要让自己从众,然而每个人却不得不面对每天的社会生活的干扰。当然,空闲时间的自己还是需要能有时间和自己相处的。正因为这一需要,所以当那些侵犯自己空闲时间的人或者事情出现的时候,我们面对他们才会彻底的让自己处于愤怒以及不可理喻的状态之下。
试想想看,女主一开始的歇斯底里是为何呢?还不是因为自己的丈夫爽约,自己的丈夫放弃了跟自己的约会而去选择跟工友们一起加班,这使得女主第一次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放纵了自己的怒气,这也是本片中第一个导火索。
随着故事的层次演进,我们看到的一切都在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全速前进,最终,女主进去了疗养院。然而这并不是终点,终点是所有人都开始被这种情绪所感染,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自由思潮的泛滥。人们普遍觉醒的自由意识开始有意无意的抵制集体生活。这是矛盾的根源。
当人们的自由思潮开始觉醒的时候,集体生活看上去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对立面,因此,这种矛盾转嫁在本片之上,就会产生一种片中所有人都歇斯底里的疯狂的效果。然而这种歇斯底里的根源却很简单。当人们需要独处的时候,集体生活就是一种灾难。
这一点在当今的美国社会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人们更趋向于保卫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而那些曾经的底层工作者渐渐的销声匿迹,最终被美国的中产阶级所替代。而中产阶级的业余生活也从简单的聚会,到度假海滩。
人们越来越强调个人空间的时候,集体生活娱乐以及与这个社会不必要的接触也就越老越少了。因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会越来越淡。归根结底,本片旨在告诉我们,当个人空间被压缩,每个人都具备成为神经病的可能。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