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平:大雁回归
汪平:大雁回归(已发《咸宁日报》)
作者:汪平
玉笋嶙峋插太空,光芒直射五云中。登临四顾浑无际,人在蓬莱第几宫?
这是明代刘宏题雁塔的诗句,我读了这首诗,想起雁塔,便突然想起很久没有去雁塔休闲广场了。
这段时间,老天爷总是哭丧着脸,每天老是下雨,下得人哪里也去不了,让人的心情好不郁闷。今天,太阳公公好不容易露出笑脸了,夕阳的余辉洒在大街上,满街都铺满了金色, 我放下饭碗,便突然想去一睹雁塔的风采。
我刚到旭红桥,只见一群大雁从塔顶飞过,围着雁塔飞翔、翩翩起舞,然后飞到雁塔下的隽水河中盘旋,成群的大雁在水面上飞来飞去,白了一江碧水。七层高的雁塔直插云天,高耸在雁塔桥头,塔上灯光闪烁,更显雁塔富丽辉煌。隽水和秀水在雁塔桥边汇合,河水中闪烁着河两岸彩虹的灯光,一江河水穿过雁归桥向新塔桥延伸而去。
我来到雁塔休闲广场,广场临隽水河依地势高低而建,呈长梯形,占地约三十亩,塔建在梯形的上方,濒临雁塔桥,广场上云集着跳舞的大妈,只要有一块稍微较大的平展的地方,就有大妈们在那里尽兴地跳。傍晚的广场灯光潋滟,绿意葱葱,绿树掩映中更显曲径通幽;风雨长廊里早已坐满了人,沿江一条长达九百米新修的健康步道,直延伸至新塔桥,络绎不绝的散步者,在月色下一路欣赏潋滟的波光。我嗅着健康步道旁边花丛中散发出的馨香,不时与来来往往的人擦肩而过,金碧辉煌的玉立酒楼和雁归桥,倒映在河水中,把一河隽水亮得闪闪烁烁。
我站在雁归桥上,这是一座百多米长带翘角飞檐、富丽而堂皇的仿古桥,今年刚刚建成,雁塔广场和秀水公园隔江而望,仅雁归桥一桥之隔。我凭栏远眺,雁塔广场正有一个美丽的女孩拿着手机在拍摄广场的美景,人美景美。而我却在搜索文字,翻出雁塔穿云时的历史文字记载:通城古称银邑,因隽水河穿城而过,故又称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立下隽县,南宋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设锡山市,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设镇(注一)。相传雁塔始建于唐初,塔高约四十米,为七层六方形石塔(注二),比设市虽晚,但比设镇早了一百多年,因高耸入云,故名“雁塔穿云”,历朝历代为它吟诗作对的人很多,我特别喜欢清·李庆澜的《浪淘沙·雁塔穿云》:
雁塔耸天腰,基地坚牢,七级浮屠步步高。一峰挺秀插天外,上接九霄。忽现光一条,天与水遥,错认彩虹挂前朝。岿然矗立藏云际,风雨潇潇。
这一首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当年雁塔的景观、概貌与气势,上接九霄的石塔,因基地坚牢,屹立一千多年而不倒,可惜1966年竟毁于动乱时代的文革(注三),那一伙造反有理的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将,竟将千年古塔毁于一旦,古塔逝去的雄风,距今仅不过五十四年,不免可悲可叹。
历史已成记忆,但流淌的清清隽水河在历史的沉淀中,依然不时地泛起这一文化的波澜,雁塔穿云的气势仍然在五十多万通城人的记忆中徘徊,这一文化,在毁后的几十年中历久不衰。
近年来,通城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推进绿色生态家园建设,雁塔休闲广场,便应运而生,于2018年建成。我仰头看看雁塔,新建七层的雁塔高耸入云,彩灯辉煌,又低头看看隽水河中潋滟的灯光,绿意葱葱的广场,成千上万的休闲人群,真的是隽溪秀水舞于雁塔之下,城镇居民尽兴于广场之中,无论如何,今日的雁塔已远非仅“登临四顾浑无际,人在蓬莱第几宫?”、“上接九霄”、“天与水遥”的昔日石塔可比了。
这时候,夕阳的余辉早已退尽,在皎洁的明月下,那群大雁又从隽水河畔飞了起来,在成千上万人的休闲广场之上,时而飞上天空,时而盘旋而下,时而围着雁塔翩翩起舞,我想:它们是不是忆起当年穿云般的石塔?像是回到了更加美丽的家园?
注一:85年版《通城县志》第35-36页
注二:1987年版通城文史资料第三辑第12页
注三:85年版《通城县志》第5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