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一个家庭问题的觉醒者
“人如果不追求自我人格的完整成熟,单靠做父母是无法使自己完美的。”
“不管自己活成什么样,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前途无量。”
我认为这两句话戳中了当父母的痛处。
与“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的赞颂相对应的,是当一个人为人父母之后,好像突然变得全知全能。
如果孩子一旦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觉得是大逆不道、离经叛道,似乎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已经完美到不可侵犯了一样。
自己成长中那些欠缺,那些从小养成的坏习气,那些让自己曾经碰壁、摔跟头的弱点,似乎都在成为父母之后倏然消失不复存在了。
为人父母后,我们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行,重复自己走过的路,包括弯路、歧路(尽管我们不承认)。
这种力量有时候是有意识的,有时候是无意识的,更多是我们不自觉地用行动的示范作用引领着。
问题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内心还在期盼着孩子能够有着比自己更好的未来。但是,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渐渐地就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父母经常争吵的家庭,孩子成家后,小夫妻还是争吵不断;父母的婚姻不幸福,孩子竟然也找不到理想的伴侣,或者根本就不想再结婚。
在这种一代又一代的循环中,我们把这看做是宿命,以为是遗传基因的事,其实,不过是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代际传递。
当这些在一个家庭中被固化,根深蒂固地成为理所当然,难以撼动时,悲剧就会延续,一代一代延续。
怎么办?如何摆脱这种悲剧,只能靠家庭成员的觉醒,哪怕有一个人开始意识到这是应该改变的,是可以改变的。
这个世界上总有觉醒者,昨天,我看到了一个家庭问题的觉醒者写的一篇文章,一下子带给了我强烈的震撼。
她的母亲很强势,经常发脾气斥责她的父亲。而她的父亲总是用冷漠来回应,从来不与她母亲吵闹,其实是在矛盾和问题中选择了逃避。
但是,家庭中那种压抑下的沉默,沉默中的压抑,更让人难以忍受。在她母亲的斥责声中长大的姐弟俩,都急于想逃离这个家庭,于是,考大学的时候,都跑到了千里之外去了。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其实是和父亲一样,都在选择逃避问题。
随着自己结婚生子,她渐渐发现,婚姻中的自己,竟然变成了母亲的样子,照样经常对着自己的老公呵斥,当然,她感觉这些呵斥都是不得已,是因为恰巧碰到了一个不体谅人的老公。
而老公,也和当年的父亲一样,也是选择了沉默与逃避。
而她的弟弟,因为父母婚姻的不幸福,直接选择了不结婚,三十五岁了,还没有成家。
好在她是一个善于觉察的人,当她觉知了自己在向母亲的方向发展后,开始想办法改变这一切,因为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遭遇自己小时候的一切。
于是,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她拿出了专门的时间和老公深入交流,甚至彻夜长谈。两个人聊自己的原生家庭,聊各自的父母,聊小时候的成长经历,聊内心的伤害,特别探讨了父母之间的关系带给自己的那些感受。
终于,他们意识到了这一切都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都与内心隐藏的伤害有关。
他的老公也是在父母的吵闹中长大,不同的是,是父亲经常打骂母亲,而母亲是那个沉默的逃避者。
老公曾经发誓不做父亲那样的人,但是他活成了父亲的反面。老公对冲突的逃避,对沟通的障碍,都是因为他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害怕争吵的小孩。
于是,他们开始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通过一次次沟通交流,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改变心态,不断提醒自己,遇事调整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摆脱家庭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
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效果明显。她渐渐意识到,一个家庭中,说话有人听,吵架有人应,出招有人接,需求有人懂,是一件非常令人舒畅的事情。
在治疗了自己的家庭后,她开始有意识地去调整父母的状态,她引导着父亲,有想法和母亲交流,有问题和母亲商讨,甚至可以和母亲发怒,但是,不要冷漠,不要选择逃避。
父亲在她的指导下也开始改变,母亲因为父亲的改变也变得不那么强势了,他们的家庭逐步变得和谐起来,虽然偶尔也会有争吵,但是,整个家庭气氛已经完全不同。
可能是家庭的变化也带来了她弟弟的改变,弟弟也交到了女朋友,正在准备结婚。
这个觉醒者终于用自己的努力,明白了家庭中和谐的关键,那就是——你说,我在;我愿和你说;我想对你说;我们一起想办法。
所谓的亲人之间的爱,大抵如此!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感觉家庭带给自己痛苦的时候,应该有一种探寻背后奥秘的好奇——为什么自己的家庭会这样?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我们该如何与家人一起想办法做出改变?
做一个家庭问题的觉醒者,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去努力,这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