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困境,永恒的博弈——个人理性与组织理性

  • 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集团出品

  • 业务咨询:市场部  010-58752828转863,编辑部  010-58752828转801

作者:施炜  华夏基石集团领衔专家

来源:华夏基石《洞察》杂志总第41期

投机和搭便车心理符合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说

2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管理学,但直至今日才感觉明白了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命题是什么。那就是,如何使一个协作体最大化地实现个体理性和组织理性的统一。具体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就是如何激励、如何监督所有的参与者,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创造业绩;使想要搭便车的人,都自愿或不得不转变为价值创造者。

其实,作为一名管理者,他每天所思所想,就是围绕如何让所有的人都能主动积极地干活,避免有人搭便车,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实现组织业绩的最大化。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现在,分享的概念已经能被很多企业家所接受,但企业往往因此陷入两难的境地:不共享,员工没积极性;搞了分享,有人就会投机,会搭便车。这便是激励的难题。

假如在一个企业中,从老板到员工,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价值,同时通过全员持股,通过员工对股票未来增值的期许,驱使所有人都努力工作,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出现的情形却是:股票分下去后,就会有人想,我不努力工作,股票也不会少分给我;或者有人想,我不必为这个企业做长期的投入,股票解禁期一到,我卖掉股票,拿到几千万就走。这种行为在组织里面,叫做搭便车。而搭便车,正是一些企业家纠结和痛苦的根源。

投机和搭便车心理恰恰符合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说。“理性人假说”是经济学的第一个模型,就是“人的决策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著名的“纳什均衡”,就是试图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寻找一个决策均衡状态。简单说,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每个主体的决策都要以他人的决策为前提,即基于他人的决策所做出的个人认为最优的选择。最后,当所有主体都认为自己的选择最优,不可能再改变的时候,均衡就实现了。

在纳什均衡理论中,最著名的是囚徒均衡模型,也叫做囚徒困境。简单地说,比如两个小偷被抓起来之后,不论使用了什么样的审讯方法,两个人都“打死我也不说”,最后因为缺乏证据,只能无罪释放。这个时候,这两个家伙实现了整体利益最大化。但是,假如其中有一个人交待,另一个人仍然负隅顽抗,那么,交代的人从宽,判刑5年;不交代的人,从严,判刑10年。当两个人彼此隔离,需要单独决策的时候,他可能会不断揣摩同伙的心理。这时候,决策就变得异常艰难:交代还是不交代?

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基本都会选择全盘交待,这样做可能的结果是两人各自被判七年。

“囚徒困境”说明,没有一个个体会单独改变决策,通常是:如果你怎样,我就会怎样;如果你不这样,我也不这样。一大群人在等公交车,如果有人不排队,其他人也不会排队。所以纳什均衡也叫做非合作均衡,就是在不合作的基础上达成的均衡。

这种情况在组织里边也一定会出现,比如一个员工认为,我为什么不努力工作,是因为同事老王没有努力工作。别人很懈怠,凭什么要我努力?这时候,“囚徒困境”就出现了。纳什均衡发生在个人效用最大化和非信任的前提下,作为一个协作体,达成的均衡结果并不是最优的。

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理想状态?即多个人在合作的前提下,比如某一个主体或者某一个人,通过资源分配、权利结果等的改变,其境况得到了改善,获得了更多利益,同时也没有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假设。比如在企业里,如果股东拿到了更多的分红,但员工利益并未受损;或者是员工的待遇提高了,但是股东利益也未受损。就是说,当员工与股东存在博弈关系,一方的利益还可以增长,但是另一方的利益并没有损失,直到一方的利益的增加达到了致使另一方利益受损的临界点,就到达了帕累托最优的均衡点。越过这一均衡点,不均衡就重新开始。

帕累托最优是一种公平和效率的理想状态,也就是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它体现了一种集体理性。

但是很遗憾,霍姆斯特姆教授发现,这两种均衡不可能同时实现。也就是说,个人理性并不等同于集体理性。就如刚才所举的激励的案例,在组织中,无论你采取何种激励方式,一定会有投机和搭便车行为。

引进监督者能否避免投机和搭便车行为?

经济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引进监督者。企业可以在不考虑员工感受的情况下,使用有形或者无形的手段来控制员工的行为,使他不得不按照企业的意愿去做事,否则就会面临惩罚。这是令人恐惧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是令人恐惧的事情,只是恐惧的程度不同而已。

但是,经济学家仅仅提出了“监督”,却并不负责如何监督。所以,接下来的步骤只能由管理学家继续推进。那么,摆在管理学家面前的新问题是:

第一,团队里多了一个参与者,就是监督者,谁来保证他不去投机?不要说普通监督者,即便是老板,也可能有投机行为。比如企业做大了以后,老板可能把企业卖掉变现。

第二,监督者要监督就要分享剩余。但是,企业利润的饼就这么大,它会影响到其他成员的利益,原来5个人分5个苹果,有了监督者以后,6个人分享5个苹果。

第三,监督是有代价的,要付出非常大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比如在制造业,它需要有很多的QC(质量控制人员),有的企业这部分岗位与工人数量比是1:1,也就是说,每个一线的作业工人后面,都有一个QC,随时对工人的操作进行监督。

第四,在监督和激励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替代关系,那么,如何选择?如果监督多了,激励少了,就会打击员工积极积性;但是如果激励多了,监督少一些,搭便车就会有所增多。

本文节选自施炜老师在华夏基石2016十月管理论坛上的讲话内容,更多观点请继续关注本公众号的后续内容。


(0)

相关推荐

  • 《5分钟商学院·基础》第23周:反求诸己——从总监到CEO

    反求诸己 所有的问题中,找到自身的原因.管理里面从来没有"你应该怎么样'他应该怎么样",只有"我应该怎么样".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你自己,你通过改变自 ...

  • 渐进决策理论

    简介 渐进决策理论是由美国政治渐进决策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教授(Charles Lindblom)提出来的决策模式.这一理渐进决策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 ...

  • 管理最大困境:既想有效率,又怕得罪人!

    管理说简单一点,就是"纠错",让那些做错事的人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以便更有效率地做事. 但人都有惰性,好吃懒做,吃软怕硬等等,这些都是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存在的现象. 你要纠正他人的 ...

  • 平讲平说2547期:情绪管理并不是不发脾气,而是把愤怒置于理性之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47期# 在<论语>当中提到了君子应该具备五德:温良恭俭让.而在五德当中"温"排在第一位,那么具体来说所谓 ...

  • 246李珍:研究生时间管理的困境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研究生人数也逐年攀升,官方预估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破300万.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是否有良好的时间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实情况是将近一半的研究生对于自身的时间管理不 ...

  • 管理规模困境,谈谈商鞅的权术哲学,现代人都在用

    [白话文]出自[商君书·禁使] [1]国君役使和限制臣下的东西是赏赐和刑罚.赏赐依据功劳,刑罚根据罪行.所以论定功劳,调查罪行不能不审慎.赏功罚罪,但国君不确知其中的道理,那同没有法度是一样的.凡是懂 ...

  • 管理最大困境:既想有效率,又怕累死人

    管理最大困境:既想有效率,又怕累死人

  • 从逻辑理性到公共理性——科学合理性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尽管科学合理性的各种论证从某种角度提供了理解科学合理性的线索,但同时都留下了巨大困惑.随着后现代主义及其"另类"科学哲学的崛起,科学合理性的论证似乎更加困难.然而, 解决这一 ...

  • 古建维修工程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古建维修工程管理的难与不难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近7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近80%属于古代建筑物及构造物. 这些文物建筑年久失修.使用不当,存在问题较多.实施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 ...

  • 包政:管理实践的永恒命题——引导员工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现在中国企业的麻烦是两个挑战他们都做不到: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建立制度的理性权威,依靠这种理性权威来驾驭组织,让大家建立普遍的诚信.第二个挑战是让各级管理者能够有效地引导下级员工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打造 ...

  • 430李珍:硕士生的时间管理及其困境

    关键词:硕士生:时间管理:困境 摘 要:硕士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时间予以保障,其时间管理成败影响深远.但硕士生的时间管理面临多重困境.首先是时间管理意识淡薄,具有无计划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其次是时间管理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