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为官太清廉,皇帝却忧心忡忡:朕下旨劝他贪一点
叶公爱龙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叶公喜欢龙,画龙、梦龙,但是真的遇到龙以后,他又害怕了,并不敢接触。这个故事说明了有的人的某些爱好,实在是虚有其表。其实,唐德宗也是这样的叶公,他喜欢宰相陆贽,却只是为了满足与高雅贤才在一起的虚荣心。
陆贽是三国时期陆逊的后代,在东汉末年他们家就是东南的望族,只不过家道早已中落,他的父亲陆侃只是一名普通的县令。而且,陆侃很早就过世了,陆贽是在母亲含辛茹苦的抚育养大成人,并成为才德兼备的名士。
十八岁的时候,陆贽就考中了进士,还在博学鸿词科一举高中。不过在授予县尉之后,又旋即解职还乡。寿州刺史张缢当时名望很高,见到陆贽之后却甘心与他结为忘年交。在两人分别时,张缢赠钱百万说是给陆贽母亲的礼物。
作为一个还不入流的后进,陆贽当时就敢拒绝了张缢的好意。不过他做得非常婉转,只取出一串茶叶收取,没有驳张缢的面子,也让张缢相当敬佩。
陆贽的名气和品德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虽然当时仍然是安史之乱的余波之下,但人人都听说江南有一位品行高洁之士。唐德宗李适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听说过陆贽的名气,继位后便毫不犹豫地将李适请到朝廷之中。
陆贽感觉这是皇帝的知遇之恩,所以他便对皇帝更为忠心。他忠心的办法就是一个,那就是指出皇帝的缺失,点破当时的时弊。这时候的唐德宗,还有刚登基不久的锐气,对于陆贽所提,都虚心接受。
唐德宗也是倒霉,他在位时,是各地节度使闹得最猛的一段时期。泾原兵变,叛军拥立朱泚称帝,而唐德宗慌不择路带着大臣们跑到奉天。李怀光叛乱,唐德宗又跑到梁州。在这两次逃跑避难时,陆贽都陪伴在唐德宗的身边。
他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大量的文书发往各地,都出自陆贽的手笔。当时,唐德宗也确实非常信任他,无论大事小事,都与陆贽商量,虽然他不是宰相,但是世人称为“内相”。有一次陆贽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与唐德宗走失,唐德宗急得下令谁能找到陆贽赏千金。
但就是这样受到信任的人,无论是在避难时,还是后来还都长安后,都一直没有能够拜相。当其他功劳不大的人,都纷纷挂宰相职时,陆贽却依然默默地做翰林学士。这是因为唐德宗虽然赏识他,他却始终不迎合皇帝,始终只提意见,只提缺点,这让唐德宗很不高兴。
陆贽的母亲去世后,曾经守丧三年,在这段时间内,唐德宗时刻关注他的动向,想念他的好处,外人都以为他守丧期满后会拜相。但是,等到陆贽还朝却仍然只是中书舍人。直到贞元八年,陆贽才在万众推崇之下出任宰相。
然而,陆贽担任宰相后,与唐德宗的相处并不愉快。他为人刚直,仍然保持着提出建议的习惯,然而唐德宗却越来越颓废,他觉得陆贽太过麻烦。尤其听说陆贽为人清廉,不贪钱不爱财的时候,他竟然派出翰林学士发布密旨:
清慎太过,都绝诸道馈遗,却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纳诸财物,至如靴鞭之类,受益无妨。
这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历来皇帝都怕属下贪污受贿,而只有唐德宗竟然劝宰相收点礼物。这体现了陆贽与唐德宗的价值观,在一介布衣之时,陆贽可以拒绝百万钱;在母亲去世时,陆贽拒绝了所有人的礼物,他的理想就是“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
然而这种思想却与失去进取心的唐德宗格格不入,甚至在裴延龄诋毁陆贽的时候,唐德宗竟然动了杀心。后来陆贽被贬为刺史,尽管很多人向唐德宗提出让他去当剑南节度使,然而唐德宗却将这位患难与共,忠心耿耿的大臣恨上了,始终不给这个职位。
有这样忠贞、清廉、自律的大臣不用,也是唐朝中后期的衰亡,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