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大寿,包公哀叹:可惜没有儿子!儿媳下跪:您还有一个儿子
嘉佑三年即公元1058年,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的包公迎来了六十岁的大寿。即使是没有大操大办,还是有很多亲朋挚友而来,为这位享有盛誉的包青天祝寿。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富足,再看到宾客临门,一向不爱热闹的包拯也不由开怀而笑。
然而,在他的笑中,却略带有一丝酸楚。原来已经六十岁的他,却膝下无子,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就在这一年的时候,他还立劝同病相怜的宋仁宗早立太子。这种事情是历朝历代皇帝所忌讳的,宋仁宗当下翻脸,问他是什么企图。包公只是恭恭敬敬答道:我这只是为千秋万代所考虑,并没有自己的私心。同时,包公不无凄凉地表示:
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大概是当时的习俗,到了六十就可以往大的岁数说,所以包公自称七十。宋仁宗这才没有疑心他,然而包公的儿子呢?
包公和继室董氏是有一个儿子叫做包繶的,包繶娶了当过三朝宰相的吕蒙正外孙女崔氏为妻。两人还生下了一个孩子叫做包文辅,也就是包公的孙子。不过,包繶二十岁就去世了,而包文辅在五岁的时候也夭折了。唯一的儿子和孙子的去世,是包公最大的伤痛。
即便这样,包公仍然是开通之人,他让儿媳崔氏改嫁。在北宋时,程朱理学还未诞生,寡妇改嫁也还是比较常见的。然而崔氏却执意不肯,她说公公婆婆失去独子已经很可怜了,不忍心再离开,这辈子就在家中孝顺天下敬仰的包公。后来宋哲宗表彰她的忠节,让大文豪苏东坡为她写了册封为永嘉郡君的诏书。
这是后话,当时的包公,看到祝寿的人群中,唯独没有自己的儿子,不由悲从中来,对着亲人感叹道:可惜老夫无子,无人承继香火!
此话说完,至亲好友都不敢开口,气氛一度非常冷。人人心中都知道此事,人人都尽量避免触及他的伤口,没想到包公还是自己说出来了。然而,就在此时,崔氏却缓缓起身,坚定地走到包公面前跪下说道:父亲,您还有一个儿子!
这个场面惊呆了众人,见多识广的包公也不知如何是好,婆婆董氏轻声说:不得胡说!然而,崔氏却将实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原来,就在前一年,包公身边的侍妾孙氏因为替人说情,被包公赶出了家门。包公生平清廉,最见不得这些事情,所以无人敢替孙氏说话。孙氏家中早已无人,这才做了包公的小妾,被赶出之后,真的是无路可走。崔氏了解这些情况,便好心安排她在自己的老家住下。
然而,崔氏当时就发现,孙氏已经怀有包公的孩子。因为此事关系重大,包公的脾气大家都知道,也不敢随便告诉他。后来这个孩子出生,崔氏也悄悄地送去钱物,让孙氏好好抚养。就在准备包公六十寿宴的时候,崔氏已经将孩子接到京城,准备让他认祖归宗。
即使包公不说,崔氏也决定在六十寿宴上给他一个惊喜。正是在此时,崔氏将襁褓中的婴儿交给了包拯夫妇。此时的包公,老泪纵横,上天终于以这种方式回馈了他。他立即给孩子取名叫做包綖,綖在古汉语中通延,就是延续香火的意思。
四年之后,包公去世,天下无不哀痛。宋仁宗亲临包公府上祭奠,看到了五岁的包綖衣着朴素,大为感慨。他当时就授予包綖将仕郎、守太常寺太祝等官职,在包綖八岁的时候又升为大理评事,这是包公在考上进士后才当的官职。
因为父亲的缘故,包綖的官场之路很顺利,原配妻子张氏过世后,他又娶了文彦博的女儿,也得到了这位宰相的关照。然而,他同样秉承了包公的优良美德,为人清廉,孝顺长辈,对待长嫂崔氏如同亲生母亲一般。不过他只活了四十八岁就去世了,他死之后,家人清点遗物,一如包公时寒酸。
参考资料:《宋史》、《宋朝奉郎、通判潭州军州事,赐绯鱼袋包公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