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个性化解读——《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论点。真正的大师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老人与海》所刻画出来的正是海明威的一辈子最好的画像,正如海明威所说,"我一直读过20多遍,每读一次,我就多一份收获,好像我最后得到了我这一生辛苦工作所欲得到的东西"。
——台湾学者陈人孝
开篇就给了大家两段比较长的评论,原因是我觉得这两段评论写得很精彩。《老人与海》这本书的内涵并不复杂,所以我认为我们读它的目的,不是懂得或崇拜海明威的“硬汉”精神,而是能够用这种精神去营养我们的一生。
那么,海明威要通过这本书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道理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我觉得能解读出自己的角度,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谈两点我的看法吧。一个是关于胜利和失败的话题。有人评价桑迪亚哥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看这句话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理解,把理解的重点放在失败上还是英雄上,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什么是“失败”呢?字典上对“失败”一词的解释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我们都不喜欢失败,都尽量远离失败。但是,我们反过来想,预期就一定能够成功吗?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不是万能的,人的力量是有限度的。所以不是所有的预期都能达到,那么失败也就成为家常便饭了。我们都在不断地追求着,也许就在离成功不远的地方,我们再也没有力量和时间继续下去。在别人的眼中,我们是失败者,然而我们自己看来却是成功的,因为我们无限地接近了命运的限度,我们从没停止过斗争和追求。这不是痛苦与快乐的问题,亦非乐观与悲观的区别,仅仅是对人生和命运的客观的说明。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谁又能说清失败与成功的区别呢?
当然,真正的”失败“应该是信心的丧失,是人对命运无力的屈服。那些”上下求索“、不止不息的人不是失败者,即便他们功败垂成,即便它们洒了热血、丢了性命。抗金的辛弃疾、岳飞是失败者吗?变法的谭嗣同是失败者吗?那些没有看到新中国曙光的革命者们是失败者吗?我想起了了鉴湖女侠秋瑾,想起了临刑前依旧昂首挺胸、面带微笑的江竹筠。我是如何不能把他们与“失败者”三个字联系到一起的。
桑迪亚哥不是放下武器,而是丢失了武器,他不是“失败的英雄”。
第二个问题,是人类的自我认知问题。自然如同命运一样,有其固定的法则,而这法则又不是人类的力量所能抗拒的。桑迪亚哥无法把“猎物”带回去,这是必然的,即使他再努力,即使给他再多的时间,因为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古代的先哲们早就提倡一种理念——天人合一,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变得傲慢起来,变得自大起来,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足够聪明了吗?是觉得我们已经发明了许许多多力量强大的工具吗?还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明了自然地奥秘?人类在发展中迷失了自己,于是便开始忘记了自然慷慨给予我们的恩赐。我们把自然当成自己的附属,肆意掠夺她、蹂躏她,却不知和蔼的大自然也会生气、也会爆发,于是我们便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力。
大自然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我们可以让她为我们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我们可以让她倾听我们的心声,我们也可以让老奶奶与我们一起舞蹈歌唱,但我们不能让老奶奶变成一直弯着腰的仆人。所以,人类对大自然是应该敬畏的,可以利用她,也可以改造她,但千万不要企图征服她!
对名著内涵的挖掘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不要只去懂得别人所说的名著中的道理,还是要知道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命运、人生,以及包容我们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