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螳螂拳

太极螳螂拳法是古传拳功,其拳功系依据《周易》之太极阴阳学说推演而成,有螳螂手摘要365手,八肘的八八64肘,讲究阴阳、刚柔、进退、虚实。一是手法多;二是劲路奇。核心理论中的短打紧要歌诀:进退虚实、蹿跳出入、闪赚腾挪、开合收闭、长短起落。手法纲目:翻车辘轳捶、六六三十六、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柔、七势集连拳、总是十八凑、全身十二捶、闪赚双手扣。

一、太极螳螂拳名由来
  
  螳螂拳发源于山东莱阳,后在胶东半岛形成四大流派,即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此外尚有一些小的流派如勍手螳螂等。流传于烟台、莱阳之外的螳螂拳流派更多。
  实际上,螳螂拳在清道光年间梁学香传拳时就叫作螳螂拳,并没有别的什么称呼,也没有今日众多的门派。因为在那时之前,螳螂拳是一脉相传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嫡系传人掌握。
  到了梁学香时期,螳螂拳才开始对外传授,外界才有螳螂门宗法显现,但这一时期的传人相对而言也不是很多。大家仍保持着螳螂拳的原样练习。
  真正使螳螂拳在中国武术史上举足轻重者是姜化龙和宋子德先生。诸多螳螂拳流派的产生也是在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通过姜化龙、宋子德、莱阳三山(王玉山、崔寿山、李昆山)的身体力行,以实战真功演绎了嫡派螳螂门武功的威力,使螳螂拳成为武术界空前瞩目的武术流派。这一时期,各派武术名家,多以练习螳螂拳为荣,带艺从师者很多,练习者更多,山于是带艺从师,练习者又各有体会,在没有完整的继承嫡派螳螂拳的前提下,将螳螂拳与其它流派技艺融合,遂形成了现今诸多的螳螂拳流派。
  为了与流传于世的众多螳螂拳作一区别,宋子德、姜化龙先生将姜化龙-宋子德-莱阳三山一脉嫡传的螳螂拳命名为“太极螳螂拳”。
  
  二、太极螳螂拳释名
  
  应该说太极螳螂拳并非是另起一派的螳螂拳,他是古传螳螂拳的载体与精华再现。
  提起“太极螳螂拳”这个名字,大家就会以为是太极拳与螳螂拳的合体,这是错误的。太极螳螂拳就足古传螳螂拳。
  太极螳螂拳以《易经》中的“太极阴阳学说”贯穿全拳。
  太极螳螂拳以乱接、分身八肘为母拳。乱接拳中,则以阴阳、刚柔、虚实六字为主体,总称之为六爻。六六三十六,故乱接拳中之三十六手,为拳之二十六母。太极螳螂乱接拳拳谱:“为行手、一起太极、又四象、二阴阳……”从拳谱上看,太极螳螂的母拳乱接实际上就是太极生两翼,两翼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乱接化出螳螂拳中的另一母拳分身八肘拳法。分身八肘拳法则以“阴阳刚柔,进退虚实”八字为主宰。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八肘亦演变为八八六十四肘,由六十四肘又生出三百六十五手(指摘要拳法)。天有四季,人有四肢,拳有四象;天有八节,人有八节,拳有八肘;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拳有十二柔;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拳有三百六十五手;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气、血、精;拳有三宝左、中、右。由此可知,太极螳螂拳法完全是以《易经》的太极阴阳学说为依据的。
  另外就太极螳螂拳的运动特点来看,也可以看出处处贯穿“太极阴阳学说”的理论。太极螳螂拳法以圆为载体,动作多是圆弧,弧中求直,一正一反,恰如太极阴阳图。
  
  三、太极螳螂拳的整体风貌
  
  《太极螳螂拳谱》中记载着“螳螂之体、太极手、寒鸡步”。谱中论述为太极手千变万化,寒鸡步变化无穷,手出则映映忽忽,于发如雷,如霹雳,不动如山岳,动则如闪电,犹如水汤火烧一般。
  这里的螳螂之体,并非是指螳螂拳是像螳螂之形、模仿螳螂动作而成,而是取螳螂对敌体用之意。螳螂捕蝉时,极为灵活,前后左后晃动,可将所有进攻化于一瞬。太极螳螂拳取螳螂闪转腾挪之势,拳谱“对敌于法要决”所讲的“凡立势不可站定,凡交手须是要走,千着万着,走为上着,进为高着,闪转腾挪为妙着。”即为此意。
  太极螳螂拳之所以称“太极”两字,应该说太极手是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太极手的手法为走弧入弦,攻守合为一体,攻即守,守即攻,动静相兼。《太极螳螂拳谱》中所论的“阴阳、刚柔、虚实”实际上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虚中行实、实中有虚的技击原理。
  
  四、太极螳螂拳的劲力特点
  
  任何一种技击术,都研究劲力,这是因为,所有的技击作用都是劲力的作用。所以,论拳必然要论劲,太极螳螂拳讲究“囫囵劲”。
  囫囵,就足整个的意思,所以囫囵劲,就是周身一体的整劲。太极螳螂拳的劲力,就是周身一体的整劲。

太极螳螂摘要拳一段
太极螳螂拳法以乱接、分身八肘为母拳,有“摘要的手,八肘的劲”之说。
  摘要拳法产生于梁学香及姜化龙传拳时期,梁学香所著拳谱《可使有勇》所载的“三堂捶九十招”(或名秘手)实际上就是摘要拳的雏形。三堂捶(秘手)里的动作均可在摘要拳中找到,可以说摘要拳法是螳螂门实战精华的集成。
  《太极螳螂拳谱-摘要批》中是这样讲的:“拳中摘要,此势如蝴蝶穿花,蜻蜓点水,四面旋绕,上下环转,叠如捶山,令人入手无路,而触处受伤,此所谓浑然一太极也。”又讲道“螳螂之体、太极手,寒鸡步,太极手千变万化,寒鸡步变化无穷,手出则映映忽忽,手法如雷,如霹雳,不动如山岳,动则如闪电,犹如水烫火烧一般。”可以说是太极螳螂摘要拳拳法的真实写照。
  摘要拳共七段(前六段共三百六十五手,第七段为地功,系梁学香先生所集),以前均是秘不外传的功夫。相对其它几段,摘要拳第一段练习者较多,流传较广。练好摘要拳第一段,对于练习太极螳螂拳法可以起到一窥全豹的重要作用。

预备
  动作分解
  (1)双脚并拢,直腿站立,脚尖朝前;双臂自然下垂,两手为掌,掌指朝下,掌心朝里。平视前方。(图323)
(2)双掌外旋转,同时直臂各向身前托起,双臂在腕处交叉,右臂在上,双掌指朝前,掌心朝上,高与肩平。目视双掌。(正面324、侧面325)
(3)双掌变拳,屈肘各向后下方划弧收到腰间抱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上,肘尖朝后;同时,头向右转。目视右方。(图326)
(4)双拳变掌,内旋转,两臂向下伸直,双掌指朝下,掌心朝里。同时,头向左转,目视前方。(图327)

第一式框手打

1.动作分解
(1)接上式,右掌变拳,头向右转;同时,右拳外旋转,直臂向右上方划弧摆动至肩高,拳面朝右,拳心朝前。目视右拳。(图328)
(2)双腿屈膝半蹲,紧跟着向左转腰调膀。右拳外旋转,肘部弯曲90°,小臂竖起,随着转腰调膀向前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拳面朝上,拳心朝后,高与眉平,肘尖朝下;同时,左掌变拳,外旋转,屈肘收到腰间抱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上,肘尖朝后。目视右拳。(图329)
(3)右脚向右跨一步,向右转身90°,腿变右麒麟步;同时,右拳变掌,内旋转,随着转身直臂向右前方划弧摆动到身前,掌指朝前,掌心朝下,高与肩平。目视右掌。(图330)
(4)右掌外旋转,屈肘向右——后——下方划弧摆动到腰间变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上,肘尖朝后;同时,向右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左拳内旋转,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眼朝下,拳心朝左。目视左拳。(图331)
2.用法
敌方用拳打我上部或中部,我用右小臂向左裹他来拳之小臂,然后右手反回,用掌横砍他双眼,紧接着用左拳再打他面部。
3.力点
裹敌方小臂时,力点在右小臂小指一边。砍敌方双眼时,力点在右掌外沿小指一边。打敌方面部时,力点在左拳面。
第二式叶里藏桃

1.动作分解
接上式,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后侧,腿变右寒鸡式;同时,左拳外旋转,屈肘向后——上——下方划弧摆动到左耳左侧,拳面朝上,拳心朝右,肘尖朝下,右拳内旋转,直臂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心朝左,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332)
2.用法
敌方用右拳直打我面门或圈打我头部时,我用左小臂将他来拳挂出;同时,用右拳打他腹或胸部。
3.力点
挂敌方的来拳时,力点在左小臂拳背一边。打敌方腹或胸部时,力点在右拳面。
第三式左封右崩锤

1.动作分解
(1)接前式,向前探身,腿变右麒麟步。向右转腰调膀,左拳变掌,内旋转,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下方划弧下按变拳,腕向拇指边弯曲,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下,高与肩平,肘部微弯,肘尖朝左;同时右拳外旋转,屈肘收到腰间抱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上,肘尖朝后。目视左拳。(图333)
(2)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向前探身。右拳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上方崩出,腕向拳心边弯曲,拳面朝上,拳心朝后,高与头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拳屈肘摆动到右肘下方,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图334)
2.用法
敌方用拳直打我中部或上部,我用左手封他来手的腕或小臂,用右拳崩打他面部。
3.力点
封敌方来手的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崩打敌方面部时,力点在右拳面。
第四式鸳鸯脚

1.动作分解
(1)接前式,身向后侧,腿变右寒鸡式,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左拳外旋转,肘部弯曲90°,小臂竖起,向左——后——上方划弧摆动到身后,肘尖朝下,拳面朝上,拳心朝右,高与头平;同时,右拳外旋转,肘部弯曲90°,小臂竖起,向后——下——左方划弧摆动到左耳左侧,拳面朝上,拳心朝右,肘尖朝下。目视前方。(图335)
(2)向后侧身,右脚面朝上绷直,脚尖朝前,向前上方踢起,高与腹平。目视右脚。(图336)
2.用法
接前招,我用“左封右崩锤”打敌方的面部,如他抬手招架或后仰闪躲,中部必露破绽,我趁机用右脚踢他裆或腹部。
3.力点
力点在右脚尖。
第五式闭手挺身

1.动作分解
(1)接上式,右脚盖步向后落地,腿变右麻花步,紧跟向右转腰调膀。双拳变掌,各内旋转,向前下方划弧前伸,双手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竖起,右掌在前,掌心朝左,高与眉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左掌位于右肘内侧,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目视右掌。(图337)
(2)接上式,向左转腰调膀,双掌各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下——后——上方划弧摆动到身后变钩,双钩尖朝下,左钩在前,高与肩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右钩位于左肘内侧,高与肩平,肘部弯曲,肘尖朝左下方;同时,左脚提起,位于右膝内侧,脚尖朝下,脚掌朝后。腿成右锦鸡独立式。头随手的摆动向左转,目视左钩。(图338)
  (3)左脚向后落地,腿变右寒鸡步,紧接向右转腰拧胯调膀。双钩变掌,右掌内旋转,向前上方划弧伸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眉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左掌外旋转,向前下方划弧伸到右肘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部弯曲,肘尖朝左下方。头随双掌前伸向右转。目视右掌。(图339)
2.用法
  敌方用拳打我或用脚踢我中部,我用双手顺劲后搂,闭出来拳或来脚,然后反双掌劈打他面门。
3.力点
  后搂来拳或来脚时,力点在双手五指。劈他面门时,力点在双掌外沿小指一边。
第六式左搓锤右砘肘

  1.动作分解
  接前式,右脚后退一步变左寒鸡式,紧接向右转腰调膀。右掌外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右——后——下方划弧,屈肘收到腰间变拳,肘尖朝后,拳面朝前,拳心朝上;同时,左掌变拳,内旋转,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心朝下,高与眉平。目视左拳。(图340)
  2.用法
  敌方用右手打我中部或拿我右手,我右手顺势勾采他手腕,左拳打他的中部或上部。此招还可当一种拿法来用:我右手勾采敌方的手腕向外旋转扭动,用左掌根搓他的手背。
  3.力点
  勾采敌方手腕时,力点在右手五指。打敌方中部或上部时,力点在左拳面。搓敌方手背时,力点在左掌根。
第七式进步乘

1.动作分解
  接前式,右脚向前上一步,腿变右麒麟步,紧接向左转腰调膀。左拳变掌,外旋转,屈肘向左——后——下方划弧摆动到腰间变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上,肘尖朝后;同时,右拳外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心朝下,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341)
2.用法
  敌方用拳直打我中部,我用左手采他来拳之腕或小臂,然后用右拳打他的心窝。
3.力点
  采敌方来拳之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打敌方心窝时,力点在右拳面。
第八式拗步入

  1.动作分解
  接上式,左脚向左前方进半步,位于右脚后左方,腿成右寒鸡式;紧接着向右转腰拧胯调膀,右拳变掌,内旋转,向下——左——后——上方划弧屈肘摆动到头右侧变拳,拳面朝前,拳心朝右,高与头平,肘尖朝后上方;同时,左拳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心朝下,高与头平,目视左拳。(图342)
  2.用法
  敌方用右拳打我上中部,我用右手反采他来手之腕或小臂;同时,用左拳打他胸或面部。
  3.力点
  反采他来拳之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右手五指。打敌方胸或面部时,力点在左拳面。

第九式缠鞭过耳

  1.动作分解
  接前式,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左拳变掌,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下——左——后——上方划弧,屈肘摆动到头左后侧,拳面朝前,拳心朝左,高与头平,肘尖朝后;同时,向前探身,右拳外旋转,随着探身向前冲出,拳面朝前上方,拳心朝左,目视右拳。(图343)
  2.用法
  敌方用手直打我中部或上部,我用左手反采他手腕,同时用右拳打他左太阳穴。
  3.力点
  反采敌方手腕时,力点在左手五指。打敌方太阳穴时,力点在右拳轮。
第十式鸳鸯脚

  1.动作分解
  接上式,向左转腰调膀。右拳外旋转,肘部弯曲80°,小臂竖起,随着转腰向左后方划弧摆动到左耳左侧,肘尖朝下,拳面朝上,拳心朝右。左拳内旋转,向后上方摆动到头后上左侧,拳面朝上,拳心朝左;同时,向后侧身,右脚面朝上绷直,脚尖朝前,向前上方踢起,高与腹平。目视右脚。(图344)
  2.用法
  接前招,我用缠鞭过耳打敌方的太阳穴,如他仰身闪躲或抬手招架,中部必露破绽,此时我趁机用脚踢他裆或腹部。
  3.力点
  力点在右脚尖。
第十一式探锤

  1.动作分解
  (1)接上式,右脚向前方震脚落地。目视前下方。(图345)
  (2)左脚提起,位于右膝内侧,脚尖朝下,脚掌朝后,成右锦鸡独立式;同时,身向前探,腰向右转。双拳各内旋转,随着转腰齐向前下方划弧伸出,右拳在前,腕向拳心边弯曲,拳面朝前,拳心朝上,高与胸平;左拳位于右肘内侧,拳面朝前,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图346)
  2.用法
  接前招,我用鸳鸯脚踢敌方的裆或腹部,他定吸腰闪躲或用手招架,此时上部必露破绽,我趁机速用右拳打他头部。
  3.力点
  力点在右拳背。
第十二式闭手挺身

  1.动作分解
  (1)接上式,向左转腰调膀,双拳变掌,右掌内旋转,双掌随着转腰调膀向下——后——上方划弧摆动到身后变钩,双钩尖朝下,左钩在前,高与眉平;右钩位于左肘内侧,肘部弯曲,肘尖朝右下方。同时,头随手的摆动向左转,目视左钩。(图347)
  (2)左脚向后下方落地,腿成右寒鸡式。同时,向右转腰拧胯调膀,双钩变掌,右掌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前上方划弧伸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眉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左掌外旋转,向前下方划弧伸到右掌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部弯曲,肘尖朝左下方。头随掌的前伸向右转,目视右掌。(图348)
  2.用法
  敌方用脚踢我中部或用手打我中部,我双手顺劲后搂,闭出他的来脚或手,然后反双掌劈打他面门。
  3.力点
  力点在双掌沿小指一边。

偷展斜分盘肘
  
  承上动,左脚向右脚后偷步后撤,同时,左手由左腋下向外、向前伸展,掌指向右,掌心向前,右掌位于左上臂处(图25)。右腿向右后划弧后扫,左腿屈膝,右腿伸直成登山式,同时,右肘横起,由右向前、向左盘肘,右拳拳心向下,左掌随于右前臂处(图26)。
  

  
  急打燕子投井
  
  承上动,左腿屈膝上抬,左手由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胸前。落左脚,双腿屈膝成小登山势。右拳向斜下方打出,拳心向里,略低于左膝(图27)。
  
  起身鳌鱼侧身脚
  
  承上动,身体略右转(侧身),以左腿支撑全身重量,起右腿向右侧踢出(脚尖绷紧),同时右手由下向右、向后叼手,位于右腿上侧(图28)。
  

  
  回身翻车至底
  
  右脚落地,左腿屈膝抬起,成独立式,右手后摆,左手位于右肩侧,目视左侧(图29)。回身左转180度,左腿向左侧落步,左拳由右肩侧经头上部向左侧劈击,右腿过左腿向前上步,成小登山式,右拳由身后经头部向前劈击,高与腹平,左拳位于右肩处(图 30)。
  
  起身朝天一柱香
  
  左腿过右腿向前上步,右拳由下向上勾击,拳面向上,拳心向里,高与眼齐(图31)。
  
  插肘
  
  右拳由上经左拳里向下插拳冲出,拳眼斜向下,拳心向外,高与腹平,下盘玉环步姿势不变(图32)。
  
  转身崩捶变玉环
  
  身体右转,成右登山式,同时左手在体前由上向下封阻;扭腰调膀,右拳经左拳上向前上崩捶,拳心向上,高与头平;左拳位于右肘部(图33)。
  

  身体右转,使两腿前后交叉,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左腿顶在右腿胭窝处,成玉环步,左手随腰胯转动向前上插出,掌心向前,与头同高,右手收于左肩处(图34)。
  身体左转,左腿过右腿向前上步成小登山式,左手向左、向后叼采成勾手,勾尖朝左下,左臂微屈;右掌向前插出,掌指向上,高与腰平,与左腿在一条直线上(图35)。
  
  硬起胳肘至膝
  
  左脚前迈,右脚屈膝上抬,身体前纵,同时左手由左向右、向上采握;左掌迎击于右前臂处,两手高于头部 (图36);右腿前落,屈膝成小登山式,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部上方,拳心向上,右拳由上向下打落于右前下方,高与膝同(图37)。
  
  转打海底取宝
  
  成右虚步,右掌在身体下方向左、向身体里侧划弧,左掌收于右肩处。前纵后落地踏实,双腿屈膝成小登山式,同时,右掌变为勾手,由下向前抖臂打出,左掌变勾手位于右肩处(图38)。
  
  进步玉女绣花
  
  右脚向身体右前侧上步,呈右小登山式,右手由右方向上、向左、向后划弧收至左大臂上方呈勾手,左手由头顶向下向身体右前方伸出呈阳勾(图39)。身体后撤成右寒鸡步,左手向后、向左、向上、向右划弧停于右大臂处,呈阴勾手;右手向右、向前、向左划弧停于身体中线处,高与口平,呈阳勾手(图40)。
  
  阳勾叫插捶
  
  右手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划弧,与左臂成交叉,左手紧随其后,向左、向上、向右划弧,双手同时向右侧回收至右腰胯部,左掌在上,掌心向下,右掌在下,掌心向上(图41)。右脚向前上步成小登山式,右手变拳向前打出,拳心向上,左掌位于右肘处,高与肋平(图42)。
  
  护眼错掌打
  
  左腿屈膝,右脚尖点地,成右虚步,身体略右转,同时,左手向右后勾采成勾手位于左肩处,右掌随腰胯转动向前搓掌打出,掌心向前,掌指向右,高与眼平(图 43)。右脚向前上步,左脚拖进,成小登山式;同时左掌向右、向后采手,收于右腋处,右拳以前臂为力点,随腰胯的左转向前扑肘打出,拳心向前,高与胸平(图44)。
  

  
  闭手挺身
  
  重心后移于左腿,使下盘成右虚步。上盘手法同前述之闭手挺身势(图45)。
  
  玉环步双封双帮肘
  
  上左步身体左转呈玉环步,同时左手由身体右方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划弧,右手随之向前打出,掌心向左,左手位于右肘内侧(图46);右腿过左腿向前上步成小登山式,同时身体右转,屈右臂,左手掌心附于右前臂尺骨处,随右前臂向前击出,右拳拳心向下,高与口平 (图47)。
  
  左封右崩捶
  
  承上动,腰胯右转,身体略前探,呈右小登山式,同时,左手随腰胯左转向前下封出变拳,拳心向下;右拳则由下向里、向上经胸前由左封手上向前打出崩捶,右臂弯曲向上,右拳拳心向里,拳面向外,高与眼齐,左拳位于右肘下一拳左右(图48)。
  
  
  勾打掌手雷
  
  右手上提至头部上方,呈阴勾手,同时左手向左、向上、向前、向下划弧;随之右手向前下方塌出,掌心向前下方,臂略屈,左手附于右腋下。下盘先上左步、后上右步成右虚步(图49)。
  
  电将手
  
  右手上提至头部右上方成阴勾手,左手由腋下向前钻出成阳勾手,下盘先上左步、后上右步成右虚步(图 50)。
  
  双捆顺风扫叶
  
  左手向左、向后掠至头部左上方,成勾手,右手从原处向前、向下、向左螺旋劈出,右掌掌心向上,右脚向前上步成倒登山式;右手从原处向自己的左后方掩肘,左手向前附于右前臂处,成双前臂交叉状,同时右脚后收成虚步(图51)。
  右腿向前上步,左腿紧跟,成右小登山式,同时左手向后勾采,右手经左手上向前横劈击出,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图52)。
  
  叶里藏花
  
  右腿向前上步,左腿紧跟,成右小登山式,同时左手向后勾采,右手经左手下向前横劈击出,掌心向下,掌指向左前(图53)。
  
  双封仙人取发至地
  
  先右手后左手依次向前、向右、向左封手,拳心向下,右手向左、向前采抓成拳;同时向右转身,双手拉至右后方,左手随右手转动,同时先上左步、后上右步成小登山式(图54)。上左步,右腿虚点成右虚步,上盘双手打出闭手成闭手挺身(图55)。
  
  收势
  
  上左步,双脚并立,同时双手由前向上、向后收于两腰间,拳心向上(图56),双手向下插至两腿侧(图 5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