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的刀笔美(三)
汉印的刀笔美
汉印的刀笔美,是汉印的刀味笔意美的简称,也可称为是汉印的制作美。
汉印的制作,有铸、凿、琢,其表现出来的美也各不一样。这也是篆刻艺术所特有的美,因其工具与材料不一,表现出来的特色也各不一样。有的较为工稳,有的则属雄放,有的则是受到岁月的磨泐而显得残蚀等。具体可从工稳一路、豪放一路、古拙一路三方面略述,因篇幅有限,今日仅论述古拙一路:
古拙一路
古拙一路的线条或风格,它是属于汉印制作的范畴。这种制作在当时不是由人工来完成的,而是由于时间的流逝,经过空气与水土的氧化与侵蚀,以及各种客观原因所造成的无意识损伤的结果。它是对汉印的线条和印底的残蚀破损的“加工”,久而久之,自然而然所形成的一种艺术趣味,显得古拙而苍老,清楚又朦胧。但也有部分地方,显得过于破损而影响到字形的完整,和精神的表露。现根据印面残蚀的不同程度和特点,分述于后:
1.腐蚀
在汉印中经过水土腐蚀而形成无数的大小不等,疏密不匀的小小孔隙,这种孔隙有的分散、有的有沾接等现象,有的分布在印底,有的散落在线界上,形成印上线条或界距上的断断续续,若隐若现的状态。这种由腐蚀所造成的特殊效果,增加了印面的苍古斑驳气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石味”。由于腐蚀的大小与部位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效果,如“雁门太守章”凿印,经腐蚀而减去刀锋过露之弊,显得含蓄;“闵掖”印经腐蚀后,所有笔画起止处不见刀棱,而呈稍细,显得温润;“王梁印信”腐蚀后,四周靠边笔画变细,形成中部粗、四边稍细,显得有向心团聚之感;“关内侯印”本为铸印,但“内”字笔画少,显得较空,而腐蚀后,在“内”字空隙处有几点斑驳,正好破除了两块空白的雷同,丰富了空白处的变化,同时还加强了金印团聚的气势和回转之功。
2.残损
残损的造成中有腐蚀所致,另还有人为的致残或损坏。它较自然氧化的小气孔略为扩大点。有时甚至整个笔画的大部也有损伤,造成“并笔”的特殊效果。有时也因器物的相互碰撞挤压,而造成有的印边向内倾斜,致使印面向外四周的笔画变得细而残,造成印面四边的窄线与中央部位的粗线的对比趣味等。如“东郡守丞”印中,不少笔画残损而成一个小方块或并笔,这正好在不损字形的条件下,丰富了印面朱白的变化与对比美;“菱戎印”四周残损或变细,形成中重外轻,中粗外细的对比与统一团结之美;“张泓印信”朱文印,由于线中的断续残损,使线形断而意连,破除了线的匀称与平板,增加了生动感;“张迁印信”由于印边的残损,几乎变成无边的朱文印,加之线中有些部位由于腐蚀而变粗,这更增加了一层变化。
3.碎破
碎破较残损更扩大一些。有的破碎得小的地方,与腐蚀的自然小孔略为接近,不同处是自然形成与人为的或碰损的结果。尤其是明清以后印人仿汉印的作品中,多是以刀刻凿敲击所成。在汉印中则是破残得较多的常有大块部位难见完整的笔画。如“王皓印信”,在“王”字右上部位有一块破碎,增加了笔画粗重与空间感,从而形成“王”字笔画粗处重,而对角部位的“信”字部份,由于腐蚀变得笔画轻细,甚有掩没不清之处。两处正好形成轻与重的对比使印面增添了清楚与朦胧之美;“李术印信”,“奉车都尉”二印,由于局部的破碎、其笔画线条呈现出若隐若现的神秘感;“密之丞印”是封泥印,其字其边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有的字残,有的边缺,有的字与边沾而略粗,呈现出粗细、残全、藏露等趣味,使印中更添生色。
文章来源:西泠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