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一个不上进,没责任心的废柴,却娶上了媳妇

在清末有一个叫沈复的人,平生没别的爱好,除了吟诗作对便是舞文弄墨,关键是他这个人并不是什么好学之人,对文字不甚精通,却特别愿意装成个文人,混迹在“高雅”的酒饭局中。

沈复有一作品,名为《浮生六记》虽然说是六记,实际上传下来的也只有四记,并且最受人欢迎的,也是大家愿意细细品读的不过其中两记,一为《闺房记乐》另一为《坎坷记愁》。

要说人们为什么单喜欢看这两记,原因很简单,《闺房记乐》讲的是他与妻子陈芸从婚前到婚后的生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可以说是女生们心目中近乎完美的爱情。

而《坎坷记愁》则是写了他自己从小到大的一些糗事趣事,以及不甚美好的伤心之事。

在沈复的笔下,妻子芸娘是个可爱又有才情的女子,与其他女子不同,她虽然出身贫寒,幼年丧父,纵然生活贫穷却热爱学习,不仅女红很好,还会读书识字,并能写上几句短诗。

虽然沈复并未直接对自己进行点评和描写,但从其作品中,很容易发现,他是个不求上进且没责任心的废柴。

就拿他在临近成婚时父亲派人接他去跟杭州赵省斋先生读书他都不上心,目的很明显,父亲想要他在成家之前学点东西,成家之后好托关系给他立业。

他去了之后在赵先生的循循善诱之下才能握笔写文,可见这接受教育的时间可不是晚了一时半会,简直是晚了十多年。

和先生约定好成婚后再去书馆读书,然而婚后在书馆学了短短的三个月就待不住了,赵先生没办法只好出了十道题,让他回家完成课业。

就这样沈复勉强算是结束了学业,跑回家专心过上了烂漫的婚后生活。

虽然他学的东西不多,好在陈芸也不曾读过太多书,和妻子在一起两人谈论起文学,他倒是显得懂了许多。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后人每每读起《浮生六记》都会误会沈复陈芸夫妇是很有学问的博学之士,却没想过但凡是小说或回忆录都是存在主角光环的。

在文字的世界里,主角往往是完美的,因为作者的笔墨会带有感情,读者自然也很容易随着这份感情去感受其中的内容。

要知道,人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风景,眼中的景色定然不会相同,初读《浮生六记》的时候,整个人都跟随作者的笔触,说完全代入一点都不过分,于是书中的那份美景与思念显得格外纯真。

再读几遍之后便有了旁观者的角度,事情还是那些事情,换了角度之后所看到的内容便逐渐展现出不同。

沈复此人可不就是咱们如今所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好高骛远不踏实不上进之人嘛,男人成了家不能养家,在那个年代啃老也罢,还敢带着老婆逛庙会,可是真真的放肆。

紧接着是生儿育女后对孩子的不管不问,哪怕与父母闹掰之后也不想着争口气自己动手赚钱养家,而是靠着妻子变卖首饰去以酒会友。

可怕的是这小两口竟思想出奇一致,一个爱玩,一个砸锅卖铁也支持他去玩。为人父母完全不替子女的将来考虑,责任感尽失。

人生就是一筐梨,前期专捡好的吃,后期就不得不去吞咽之前挑剩下的,甚至剩下的还极有可能是变质了的烂梨。

沈复陈芸夫妇在最好的年华谈着最绚烂的恋爱,人到中年之后所面临的是家破人亡,虽然不能说这场灾难是甜蜜恋爱所导致,却多少都脱不了关系。

《浮生六记》记的是一对小夫妻的心心相印,放在生活中却并不可行,人的一生终究是由各种感情所组成,若单是为了其中一种而去忽略甚至伤害其他感情,这并不是一件值得褒奖的事情。

在那个年代,一个不上进,且没责任心的废柴,竟娶上了媳妇,一场生活下来,满目尽是悲哀。

人生是不可复制的,在看到前人优点的时候一定不可忽略其缺点,所谓美好是当事人内心的感受,靠模仿不仅不能复制优势还极有可能带坏自己原本的脚步。

读书,所读得的应该是一种思想,而不是找个自以为还不错的对象去模仿。

《浮生六记》的伤,凄美又荒凉,生活该有趣,却又不该太过有趣。


-唯晨陪你细数时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