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泰民族的筒裙:女王们的绚丽织锦 | 围读服饰史

本文作者:鹿圈圈

上一篇《傣泰民族的筒裙:黎明之城的忍冬莲 | 围读服饰史》我们讲过,tai lue是一个跨境的族群,除了中国,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也有分布,那么这一次我们就来讲讲泰国的tai lue服饰

泰国是有tai lue分布最多的一个国家(其次是中国),主要分布在泰国北部诸府(泰国一般分为北部,中部,东北,南部四大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操不同方言和文字)即:清迈府,清莱府,帕尧府,南奔府,南邦府,楠府,帕府。可以说泰北多个府都有分布,是当地重要的傣族民系。因为泰国tai lue多从西双版纳和缅甸景栋勐永迁入,从勐永迁入的tai lue多居于清迈与南邦,故而这两地的tai lue也会自称tai yong(ไทยอง),其实就是一回事。

△ 泰国tai lue分布图

除楠府外,各府之间tai lue服饰大同小异,男装与版纳相同,女装也类似,但是裙子上纹样有细微差异。

△ 泰国tai lue似乎偏好更繁复的花纹

不过在介绍之前,我得先说一句,我下面介绍的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也就是说我只能精确到各府tai lue服饰的大致差异,事实上泰国tai lue筒裙的纹样很多,可能各县各村都有差异,我介绍的肯定不会太全面,不排除有些很常见的样式被我错漏的可能性,所以还请多包涵。

首先是帕尧府

帕尧府清堪县是tai lue的一个重要聚居地,每年都要举办tai lue文化节,清堪县也是泰北tai lue文化保护的非常好的一个县,有感兴趣的去泰国旅游可以去一下这里。

△ tai lue文化节现场。b站上有去年文化节的宣传片,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注意看男主持人穿的是中国风格的坎肩。

帕尧清堪的tai lue女装和版纳的很相似,上身是交领紧身短上衣,有时会镶嵌花边;裙子为不等距条纹裙,但是和版纳不同的是,清堪的裙身(还记得裙头,裙身,裙尾的划分吗?不记得了请看上一篇《傣泰民族的筒裙:黎明之城的忍冬莲 | 围读服饰史》)上半部分会加一条缂织条纹,没错,你没看错,就是缂,缂丝的缂,泰语称为เกาะลวง(Koh Luang)。

△ 看到上面通经断纬造成的缝隙了嘛?

成品是这样的,这种裙子被称为流水裙,因为那条缂织看起来像流水一般。

帕尧大学的校服也是这个样式,在一些传统仪式里穿着。

△ 可以看到tai lue的这种男上衣是受了马褂影响,中国的影响真的阴魂不散嘿嘿嘿

在整个泰国老挝北部傣族地区(包括西双版纳),织造筒裙的织机往往幅度较宽,故而梭子也比一般织造披肩的要长的多,以方便投梭

△ 不但梭较长,而且双梭使用率也很高,投一次梭可以织入两根纬线,大大提高了织造效率

然后是帕府的。

帕府的风格要朴素些,主要是红黑配,而且似乎也没有别地tai lue那严格的裙身裙尾的区分,但是有点佤族风格的感觉。

然后是清莱

清莱一带的风格应该是泰国tai lue里最繁复浮夸的一个了,她们也喜欢在裙子上使用缂织(Koh Luang),但与帕尧不同,清莱的缂织是被大面积使用的,尤其以清孔县为代表

△ 这种裙身上完全由条纹及大面积(Koh Luang)的基本上就是清孔的风格了

△ Koh Luang织造过程,与缂丝原理相似,只是织工完全用手引线穿经,不使用梭子,有踏板。一组纬线穿引完毕后,使用织机上的筘打纬,再踩踏板带动综片。这几点与中国缂丝不同

当然,或许不同村寨的流行风格都不同,比如下面这张图,虽说也是清孔的,但是因为是不同村落所以是另一个风格,并不那么浮夸。

除了缂织以外,附加纬线也是常用的工艺,上一篇文尾放的那张图里就是很典型的附加纬线工艺。

所谓附加纬线,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纬线显花,但是tai lue人在实现纬线显花的时候往往会使用提花和挑花(不是刺绣那种)两种方法,最终做出的裙子成品反正我是看不出区别,除非我亲眼看到织造的过程。

△ 这种就是挑花了,也是用手引纬线,不使用梭子,反面冲上,和前面缂织的区别在于不是断纬的

而常见的纹样就是菱形等几何图案,多为三层排列,动物如象,马,鸟也是常见图案。

△ 这条裙子上应该就是织了凤鸟纹,似乎还有龙。不过构图太密了,容易审美疲劳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风格,主要在清莱府渊根县,不过现在少见了。

△ 中间是缂织,上下则是附加纬线织

最后就是楠府了。

为什么要把楠府放在最后呢?因为楠府tai lue服饰看起来是最不像tai lue的一个了,感觉受了当地tai yuan人(这也是泰北非常重要的一支泰人,以后会讲)的影响,但是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

看得出,男装受暹罗影响是幔裤而不是一般tai lue的大裆裤;女装上衣不再是交领短衣,而是胸帔,筒裙也不再严格遵循裙头裙尾裙身的布局。

△ 楠府非常有名的วัดภูมินทร์(普敏寺)壁画,建于1596年,里面的泰人服饰很写实,以及不要问我为什么要给妹子打码

再啰嗦一句吧,普敏寺壁画里有一幅非常有名,就是这个,画的是一对穿着缅甸服饰的男女,男子身上有纹身(傣族男子过去普遍纹身)正和女子说悄悄话,因此这幅画被称为หนุ่มกระซิบ(伟大的低语者),又称ปู่ม่านย่าม่าน(帘幕爷爷帘幕奶奶),前去的情侣很喜欢模仿他们俩的动作拍照。泰国也围绕这幅画编纂了大量舞蹈音乐和舞台剧,所以如果有机会去楠府,一定要去普敏寺看看这张壁画,你不会后悔的(说的就和我去过一样)

△ 缅甸对于傣泰民族的影响也是阴魂不散

好了言归正传,楠府的tai lue筒裙要更复杂一些,一般来说,分为这几种——

1. ซิ่นป้อง(sin bong):一种不等距条纹裙,贵族喜好在其中织有金银线,有的会显花,显得闪闪发光,十分贵气。

2. ซิ่นมัดก่าน(sin mat gan)絣织筒裙,楠府tai lue特色。

(号主按:絣织工艺介绍见《ikat:贯穿世界古老文明角落的染织工艺》)

△ 新版城之源里的sin mat gan,上衣是老挝风格。我上一篇文里说过tai lue贵族女性会在衣襟上加上华贵的花边,这个说法有误,这种风格是老挝的,tai lue不这样

其实还是可以勉强算是tai lue传统的筒裙布局的,裙头没有变化,裙身全部布满絣织,(颇有清孔流水纹的风格)裙尾不再是纯色布而是一样的絣织面料。《城之源》这一件在裙身裙尾之间缝缀了一块织金锦,更易区分开,

△ 由不同颜色的絣织面料拼接起来,之间会夹杂一些或宽或窄的织金条纹

△ 单独织造的絣织面料

△ 这件织金与絣织比例相当,比较少见的样式,上衣则是受了缅甸影响的tai lue贵族女装

3.这种没太搞清楚叫啥,据说是古代的?

4.老挝勐恩型

泰国tai lue的服饰基本上就这几种风格了,还算是比较丰富的。历史上tai lue人因为是外来的,被本地tai yuan支系同化了不少,但是近几十年lue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文化了(其实无论是lue还是yuan,现在都处于被中部曼谷人同化的过程中)其存在感也比较高,(据说)泰北本土tai yuan觉得他们太会出风头了,因此颇有微词。确实,你在ins上搜thai textile就会出来很多tai lue风格的织物(其实最常见的是东北风格的面料)。而且泰国人总喜欢搞些脑洞特别大的设计,有些还可以,有些真的一言难尽。比如最近我就看到了一堆tai lue风格的口罩,让人哭笑不得。

△ 这个真的防不了病毒……

另外或许是tai lue文化在诸泰里比较特别,他们自己也比较排外,而且泰国没有中国这样的民族识别。所以tai lue的定位有点模糊,有的时候会被算成少数民族,有的时候算是主体泰人,因此泰国在拍tai lue人写真的时候特别喜欢给女性带项圈,但是tai lue并没有这个习惯,项圈一般是苗族这样的山地民族戴的,这也算是反应了tai lue人在泰国的某些刻板印象。不过比较好玩的是,这种项圈好多真的是进口的中国苗银,给人一种误打误撞的感觉。

最后再啰嗦几句吧,虽然在现代,泰北与西双版纳分属两个国家,但是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史》记载:“世传其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明史·土司传》亦有描述:“八百,世传其部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这里的八百指的就是傣族历史上的第一个王国:勐泐(meng lue),又称景龙金殿国,汉地称为八百媳妇国。其国极盛时领土包含西双版纳,泰北,老挝北部以及缅甸景栋多地,(当然这并不是中国这样的集权王朝,所以包括泰北等地后来分裂出去了,这是后话,在此不做叙述了)这也是为什么tai lue要自称lue人。

至于八百媳妇嘛,其实汉文史书对此也是语焉不详,具体它指的是西双版纳呢,还是泰北的兰纳呢?(就是后来从勐泐国分出去的那一块)或许两者都是呢?这就很难说了。泰人并不热衷记载历史,而对于汉人来说中南半岛又太过遥远,所以谁也说不清在500年前的泰北滇南是否有这么800位“娘娘”的存在,也许是某位文人的误记。但是据说东南亚各个泰人支系都有800个女人管理各寨以及女王的传说。所以或许并不是空穴来风呢?在500年前的中南半岛北部,或许真的活跃过这么一群女性呢。

真相如何,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了。只留下这一块块绚丽的织锦筒裙,供人遐想。

(0)

相关推荐

  • 云南一张800多的船票,带我去了4个国家……

    游中缅老泰 de新玩法 上次,洋芋君有安利一个好消息,关于五一开通湄公河之旅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不,洋芋君的小姐姐,为大家打了个前站,亲身体验了一把中缅泰老四国游. 这一次我们乘船从西双版纳关 ...

  • 泰国为什么掀起“西双版纳热”?

    曾经,西双版纳享誉泰国,曾经,泰国掀起"西双版纳热",但很少有人记得. 新中国成立后,西双版纳是国家对外宣传的窗口和接待外国友人的地方之一:改革开放后,西双版纳得以较早放开旅游,是 ...

  • 傣族 与 泰族 的历史渊源

    傣族 与 泰族 的历史渊源

  • 傣泰民族的筒裙:遗失海外的版纳 | 围读服饰史

    本文作者:鹿圈圈 讲完泰国与中国的tai lue (前文见<傣泰民族的筒裙:女王们的绚丽织锦 | 围读服饰史>),这一篇我们来讲印度支那的tai lue,即老挝和越南(其实缅甸也有,但是服 ...

  • 傣泰民族的筒裙:黎明之城的忍冬莲 | 围读服饰史

    本文作者:鹿圈圈 傣族这个民族在中国诸少数民族里应该是比较有名的了,或许是因为它是唯一一个人口较少却能维持着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的原因.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大多数人对傣族也有不少让人一言难尽的刻板印象. ...

  • [读史札记]傣泰民族起源和迁徙问题补证(摘要)

    笔者在<民族研究>1981年第6期上发表了<从语言上看傣.泰.壮的族源和迁徙问题>一文.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笔者对此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看法.        探讨一些民族的发展脉 ...

  • 傣泰民族起源再探(摘要)

    本文认为,傣泰民族虽然不是像早先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是从西亚或中国北方迁徙而来的,南诏王国也不是傣泰民族建立的,但这个民族也不是自古以来就居住在他们今天居住的这一地区的土著.他们的发祥地是在今广西. ...

  • 哀牢夷[古哀牢国族群、今傣泰民族的先民]

    "哀牢夷"是古哀牢国的主要族群.今傣泰民族的先民. 公元前109年,汉朝吞并滇国设益州郡,遣将征讨滇国以西的"昆明"."嶲"等部族,战火蔓延 ...

  • 傣泰掸老:从传统走向改良的瑞丽傣族服饰(修正版)

    本文作者: 鹿圈圈 上一篇<傣泰掸老:怒江河谷飞扬的七彩隆基>我们讲了德宏大泰人的服饰,提到了大泰(tai long/yai)一般按照居住方位分为了傣讷(北),傣德(南),傣卯(瑞丽河谷的 ...

  • 傣泰掸老:从传统走向改良的瑞丽傣族服饰

    本文作者: 鹿圈圈 上一篇<傣泰掸老:怒江河谷飞扬的七彩隆基>我们讲了德宏大泰人的服饰,提到了大泰(tai long/yai)一般按照居住方位分为了傣讷(北),傣德(南),傣卯(瑞丽河谷的 ...

  • 傣泰掸老:战火纷飞的掸邦高原

    本文作者: 鹿圈圈 #掸邦简介 好了,讲完了勐卯的故事,让我们跨过瑞丽江,向南进入缅甸境内,来到缅甸傣族主要聚居地,掸邦. (掸邦的位置,以及这个民地武装分布大致一看就得了,不准确) 掸邦为什么要叫掸 ...

  • 傣泰掸老:沧海桑田的麓川遗民

    本文作者: 鹿圈圈 还记不记得,在前面的文章里里,我提到过西双版纳傣泐(tai lue)在六七十年代的服饰风格 在讲完傣德人的服饰以后,大家应该知道这种服饰是哪里来的了,对,就是缅甸! 在上个世纪中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