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一招,教你远离无效努力
01
学员提问:
老师好,我是小雪,目前在一家教育机构做运营的工作,每天都会消耗很多时间处理学员提交的各种作业。
有一次在做调研的时候分析对标公司的做法,发现别的公司时采用组CP的方式,让学员间相互批改作业。
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好,如果能够借鉴的话一定能将运营工作的效率提高许多。
于是我默默做了一些列努力,策划学员组队的规则,录视频来和学员讲解,甚至还请程序员开发了一个小程序,来帮助学员之间更快速的熟悉。
后来我在一期培训中测试了一下,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我也收获到了很多反馈。
后来领导知道了这件事,我本以为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得到更多资源的支持,但没想到却被狠狠的骂了一顿,还记了处分。
说自己影响了这次培训的效果,给公司带来了损失。
我觉得特别委屈,想问问老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02
少毅老师回答
大家好,我是少毅。
我非常理解小雪现在的处境,其实在职场中,像小雪这样能够发现问题并主动推进问题解决的动作非常正确。
但是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都会在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受到“单点思维”的认知局限。
从而陷入到小的细节和难题中,对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做出错误的判断。
从而造成很多无效努力,最终事倍功半。
我们为什么会进入单点思维模式呢?
是因为我们都习惯从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寻找答案,从而进入到“路径依赖”的思考方式,从过去的经验出发,来做判断。
熟悉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做好过什么,就用同样的方式继续做,这就是路径依赖。
比如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总是通过营销或演讲的方式来讲故事上意义,从而团结用户,提高预期获得期待。
可以说他的演讲能力、感染力、煽动性乃至文字表达能力,都远远超出常人,但这也给罗永浩带来了一种依赖与局限。
如果他去做一位媒体人甚至是脱口秀演员,我想一定会很成功。
但很遗憾,他选择了手机行业。
这个行业考验的,除了营销类软实力,还有这些资源类硬实力。
而罗永浩却没有办法很好的整合供应链,只是通过上价值的方式来延后问题的爆发。
结果换来用户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在职场中也是一样,我们会优先尝试用熟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就像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当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那么你看什么都像钉子。”
而一旦我们熟悉的方法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会进入另一种“灵光一闪”的心智模式中。
这是大部分人都存在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认为自己观察的角度一定是正确的,我们灵光一现想到的点子一定是最棒的。
但事实上,所有灵光一闪想出来的点子10个里面有9个都是错的,是不经推敲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二战的时候有一位将军,让士兵们提出作战方案。
但不管大家的方案是什么,甚至都没说完,就被将军否定了,几轮提议过后,终于有一个士兵忍不住去问将军,为什么全盘否定这些方案呢?
将军说“因为你们每个人能想到的至少前3个方案,敌人也能想到。
那么这样的方案一定是没效果的,只有当我们能想到的点子都被否定后,再绞尽脑汁去思考出来的方案,才是可能有效的” 。
其实在职场中也是如此。
我们很容易高估自己的灵感,从而陷入一种非常主观的判断中。
所以说,正是因为先入为主和路径依赖这两种思考方式,我们才会陷入“单点思维”的认知局限中。
该怎么解决呢,我们就需要建立系统思维。
也就是说当我们觉得一件事该做,就要马上拟定实施计划,计划出来之后还要做一个推演,推演可行了再开始进入下一环节。
并且在推演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追问,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这个前置问题能克服一些先入为主、固化思维的偏见,它能让人从“我们能做什么”的问题上回到顾客到底需要什么。
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房价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的人认为,房价已经太高了,因此不会再涨。
还有的人认为,老龄化如此严重,房价将不会再度上涨。
这就是已经存在的答案,并且很多人都认可。
那么房价不会上涨这个问题的根本是什么呢?
北大的一位教授,通过很多的经验和数据,总结出这么一个简单粗略的公式:房价增速=经济增速+通货膨胀速度+城市化的速度。
根据这个经验公式推算,结果是中国现在的房价上涨并没有过头,并没有比其他国家更快。
未来还会继续的增长。
这就是“系统思考”。
实际上就是通过推演来探索“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并找到这个问题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在职场中也是一样,有些时候,我们会陷入到小的细节和难题中,这时候通过推演就能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系统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更应该是一种习惯。
毫不夸张的说,这种系统思维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我们职业发展的高度。
如果你也处于面对各种职场问题的窘境中,想知道该如何找到正确的突破口,从而获得领导的赏识,你可以添加我们职业辅导师的微信,他的微信号是:gerenfazhan023,让他帮你一对一分析现状,帮你制定高效提升系统思维能力的解决方案。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我们的系统思维呢?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叫做“全面推演” 。
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别是目的、计划、阶段。
我们分别来说。
在做一件事前,我们要先问清楚目的,这样就知道该干不该干,以及应该怎么干,因为同一件事如果目的不同干法也不同。
比如:这个项目如果不做可不可以?这个项目能做成么?这个项目如果做成了对我们主战场的胜负有显著影响么?
这样问下来,至少可以把一半的灵光一闪想出的方案砍掉。
接下来,如果一件事该做,就要马上拟定实施计划,计划出来之后还要做一个推演,推演可行了再开始进入下一环节。
拉卡拉的创始人孙陶然就曾经说过:“沙盘上推演不出来的胜利在实战中一定打不出来。经营上也一样,在Excel表上算不出来的利润在经营过程中不可能挣得到。”
所以对于计划的推演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一起分析设想下:
这个计划该如何分步骤、分阶段。
从哪些角度去实施,计划的第一步实施了之后,一周之后会怎么样?
如果不顺利,B计划是什么?
这样就能确保我们的努力用在刀刃上。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很容易会受到“单点思维”的局限。
一方面是我们都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尝试用熟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是受到了先入为主的思维束缚。
认为自己观察的角度一定是正确的,我们灵光一现想到的点子一定是最棒的。
想要避免这种思维局限性带来的影响,我们就要学会站在更高的维度用“系统思维”来思考。
可以用“全盘推演”的方法 ,从目的、计划、阶段,这三个维度进行预估,推演可行了再开始进入下一环节。
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因为思维局限所导致的无效努力。
我是少毅,在个人发展学会,我们一起成长,不断精进!
少毅
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
个人发展学会合伙人
个人成长类超级爆款畅销书
《反惰性思维》作者
国内首家职业思维研究机构合生商学院-职业精英研修班总教官。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权威杂志《意林》集团前高级讲师,通过数百场线下演讲,影响数十万人,被学员誉为最有影响力的明星讲师;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多所985高校特邀职业规划讲师。
他的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蜻蜓、网易云音乐、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等各大平台首页轮番推荐,全网收听量已达数千万;他的线下一对一咨询2000元/小时,被称为最贵的85后职业规划师;积累数千1vs1咨询案例,指导5000+人成功找到好工作,累积超过3500小时课程研发+授课经验,职业四维判定模型与动态平衡理论的创造者。
他的培训学员遍布香港、澳门、悉尼、东京、法国、非洲等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学员多在阿里、腾讯、百度、头条等众多一线公司担任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