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中国国际时装周:当古时月照今时人
最近读到古代书论,里面有“形势”二字。“势”是时间谈,“形”是空间谈。书法要在时间流动中见造型,达到时间与空间的统一,相反相成相生。
于书法之外,这融合了时间与空间的“形势”二字,放在2022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的T台之上,亦是应景的 —— 一个鲜活的例证即为:中国传统工艺与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时装的造型艺术,于时间的流动之间,藉由空间的诗意造境,犹如陌上花开,缓缓归。
盖娅传说·熊英
作为时装周的开幕秀,是盖娅传说·熊英的《乾坤·方仪》作品系列,延续的,是之前《乾坤·沧渊》的发布会主题,通过“坤·律”、“坤·灵”、“坤·祭”、“坤·觉”4大篇章,展示共17个主题的系列服饰与近90套高定秀款服装。
盖娅传说·熊英
看到T台石路为径,叠石成山,花鸟飞蝶,古树盘根,瀑布微倾——在空间的造境之上,意图还原山川胜景,是要“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自然与人工交织的幻境意象,到底要比那平铺直叙、没有曲线身段的光亮T台,美得多。
盖娅传说·熊英
设计作品中,林林总总的自然图腾,亦集锦了一脉脉、一息息古早的时间气味——蝉翼花瓣袖有《诗经》里的铜钱花、荇菜、薇,屈原的《九歌》,郎世宁的书画名作《百蝶图》,海昏侯图腾,镶嵌在打籽绣纹中的七彩螺钿,佛陀化身的妙音青雀,入秋原野上的仙鹤……
图腾,很多。若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咚,作响。但,我不敢冒然点评,这些文化符号转译为服饰语言的过程,流失了什么,沉淀了什么,什么又是值得的,什么又是遗憾的——因我并无机会,近距离去凝视,这些唯美的文本,它们指向的针脚细节,山水,花鸟,折叠,循环,拼贴……种种细节。
盖娅传说·熊英
所能看到的,只是在T台上远远的惊鸿一瞥。不管是对于时尚评论者而言,还是一个坐在台下的观者,时装的细节,都需要得到反复的“凝视”——惟有经历过真正的观看,(更理想的是,与设计师一同经历设计过程的淘洗),文学的想象,才不至于喧宾夺主,还设计一个公道的评价。
但,笃定地以为,这不失为一组值得被“凝视”的设计。它确有戏剧的意象,概念的张扬,有时带有魔幻意味,浓郁表演性的设计,诚然无法代言真正的东方,抑或中国。但,我依然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场诚恳且用力的发布会——不管是服装设计,那些美的细部;它试图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藉由文本的渲染,坦陈灵感,渴望被人懂得的殷殷期待;又或者,T台的造境,所想要囊括万物万象,包罗时空的力度与野心……
任何作品,值得被“凝视”的理由,一定是因为设计师经历过“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的沉默与专注,首先是她自己,以及她能带领相当一部分人,以初心,得始终,抵达她所期待营造的那一方宙宇。
盖娅传说·熊英
对那些意图问鼎乾坤大法的中国设计而言,要意图抓住,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暗香浮动、转瞬即逝的老灵魂,便是要走到真实的山川日月中去,走到浩瀚如烟海的古法典籍中去,走到明暗交替、欲言又止的诗词歌赋中去……
对那一道道神秘的,古老的窄门,惟有熟门熟路“走进去”过,方才有资格言及“出走”;也只有真正懂得过,方才有资格,言及所谓“改良与创新”,所谓“解构与再造”。
盖娅传说·熊英
时装周期间,亦有新人致敬中国传统文化的秀,值得一看。
比如,设计师马乖的“素白”,本季发布“陌染”主题,以棉麻为体,国家级非遗“醴陵五彩釉瓷”为源,推出“物生”、“素行”、“瓷语”3个系列。
“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作品通过吊染、扎染、草木染等的传统染制方式与现代科技染整技巧的有机融合,手工挑花与手工绘制将色彩晕染为一体,这个抖音成长起来的品牌,对色彩的创制是拿捏有度的——醴陵陶瓷中釉下五彩为主色调的色彩,不浓郁,有泥土与植物的和气,的确有“艳而不俗,淡而有神” 的意味。
素白·马乖
传统风韵与现代风情的结合之下,比较喜欢的另一场发布会,是设计师韩磊的DAMOWANG SS22系列。
作品以“武侠部落”为题,将切入点放在了武侠与部落文化。武侠影视的视觉记忆,糅于随性自然的部落印象,结合两种不同的文化视觉,意图拓展当代服装语境中,新的叙事空间。
远古部落披挂式简约廓形、古朴的流苏与绳带、革新的刺绣、重叠的镂空肌理,与斜襟盘扣、水袖立领,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通过高饱和的色彩,宽大的廓型,多样的材质,可调节式的穿着方式进行强调,融入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花型图案设计增添迷幻的现实主义浪漫,古典而层次丰富的提花与老花面料则唤醒复古力量。
DAMOWANG·韩磊
在这一季的作品中,亦看到设计师与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郭子良先生以及青年插画师侯懿夫两位艺术家合作——公子丽人,行走江湖,亦成如歌行板,不失细腻的旖旎,灵动的洒逸,时而有“出世”的旷达意味,时而也成“入世”的摩登英雄,个人觉得,是古典与当代,有所意指,而非语焉不详的一次对话。
DAMOWANG·韩磊
现如今,国风大行其道,已然是势不可挡。然而古时月,照今时人,对于不同作品的实现度与辐射力而言,亦各有各的隐晦与皎洁。
对于中国国际时装周而言,国风的追溯与再造,如若它是一个“拼盘的游戏”,如何随意组配,大家玩的尽兴就好。但,如若它是一场“严肃的美学实验”,旨在抵抗西方时尚文化占据主流的现状。那么,它又将以如何举重若轻的姿态,礼遇西方,又能抬举东方?
这非一己之见可以求解的命题——但,我想,对于国风设计而言,它所构造的视觉梦境,要有悦目的辞章之美,更要有经得起推敲的理趣。传统文化赋能下的当代设计,就像一个巨大的织体,但每个线头,都要很清楚,晓其来处,知其去处。
DAMOWANG·韩磊
一方面,是《道德经》里所言的至高点:“道”——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好似作家韦曦所说:“庄周梦蝶,梦醒后有大茫然。大茫然是认识自己的开始,也是哲学思考的开始。由此而言,中国文化一半诞生于庄子做的梦。”
这梦境的营造,即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那种隐约、含蓄、留白、朦胧,它一定又说不清楚,但又能让人醍醐灌顶,心醉神驰的意境与力量。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水月,哪怕端捧于掌心,依然是漂泊的;这花香,哪怕遍染于满衣,也依然是游走的。
但,抵达它的路径,哪怕迂回,却需要如此的清晰。对于设计师而言,它一定不能是含混的,暧昧的,似是而非,一知半解的。
如果说,古典的文化之光,它们自历史的长河悠游而来,便是如此这般,一大片一大片,混合着各种复杂微妙的粒子,倾斜而来,映照于今时今日。
那么,真正的设计大师,需要深谙文化之光的“炼金术”,要让这些漂浮于时空,闲散弥漫的光斑,被采撷成体,被精巧裁剪,被科学测量,被精确控制。惟有以设计的理性,去提纯文化的感性价值,方可知其成分,滤其杂质,令万物皆备于我。
素白·马乖
与此同时,我们不必对传统做一味的“仰视”,也没有权利对传统做所谓的“俯视”——理想的视角是,对传统的“透视”与“平视”,拒绝掉那些半生不熟的断章取义,过滤掉那些埋头在故纸堆里,悲春与伤秋的怀古情绪,着眼于服务当下的鲜活生命,传统亦会因为具备被利用的价值,也随之变得鲜活起来。
建筑师于挺说得好:“反观意识深处。传统的沿传就是一场文化基因争取生存而优胜劣汰的竞赛。'当下’这个新体虽然在中国全面取代了'传统’这个附体,但总有些顽强的文化基因会离弃旧体而投奔新体并潜伏生存。”
因此,让摒弃的摒弃,留下的留下。唤醒的唤醒,长眠的长眠。有敬畏之心,有取舍之技,方才是我们对于传统,清醒而自持的一种尊重,一番责任。
文/中国纺织信息中心首席时尚研究员 王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