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行程中,累死马匹是常事
古代不像现在通讯科技发达,人们都会随身携带手机,有什么事情只要在通讯软件上跟对方说一声就行。在落后的古代,古人想传递消息就很难了,而且经常会有延迟的情况。毕竟那个时候只能靠船只或者马匹这样的工具来传送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拿来运送货物。稍微近的距离,直接让人工徒步进行传送。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士兵给皇帝送去战场上情报的情节,他们嘴里都会喊“前方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消息,请皇上过目。”那么,这个“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有多么快呢?说了你可能不信,行程中累死几匹马是常事。
“八百里加急”说明了文件紧急程度,仅需要1-2天的时间必须送达,而同样的路程,现在快递有时需要3~4天。之所以能这么快,是因为古代都有大量的驿站,在当时骑马算得上最快的一种交通方式。在唐朝时期,驿站的数量达到1600个,内部有驿卒20000多人。
每隔20里既有一个驿站,如果是皇帝仅需的文件,要在信件上写上“马上飞递”4个字,送件人就可以按照每天400、600里、800里这些标准去传递。不过,需要用到八百里加急的情况很罕见。比如唐朝时期,安禄山起兵造反,仗都打了6天了,唐玄宗才收到文件。而范阳和京城距离三千多公里,算下来,当时传递速度是每天500里。
唐朝的一里是454.2米,说明了八百里加急速度之快,送件期间,马匹、驿卒都会因过劳而死。接着再换新的马和驿卒继续上路,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速度快。这说明古代人与人之间有着森严的等级关系,驿卒的身份低微,他们要忍受和克服各种恶劣的条件坚持传递文书,哪怕自己没了性命也要完成任务。
可见他们平时的工作任务就很繁重,若犯了错延迟了送件时间,就要接受严厉的处罚。这些人几乎每天都没日没夜的工作,赶路。身体素质若差一些,估计可能在途中就已经不行了。这放在现代来说,非常的不公平,也不仁道。
等到清朝时期,驿站的制度变得更加完善,一共有1785处,四通八达,不论是从京师还是到各种边远地区,都完全没有问题。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古人在面对各种事物时,总是能够想到一定的解决方法,这一点非常令人佩服。